基本信息
四川合江臨港工業園區(本信息來源萬紫千紅招商引資網)自2006年啟動建設以來,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列入市委“四個四”發展戰略,園區產業特色日趨明顯,形成了以化工、物流為主導產業的園區。
詳細信息
(一)園區擁有的優勢
1、園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是川渝黔區域合作的前沿陣地。合江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川、渝、黔結合部,北與重慶江津、永川接壤,南與貴州遵義毗鄰。位於全省“五大經濟區”中的川南經濟區的核心區域。園區距縣城不足11公里,距成都320公里, 距瀘州市、貴州赤水均不到60公里。川黔高速從合江境內通過, 與瀘(州)渝(重慶)高速及成(都)自(貢)瀘(州)高速公路相連。宜瀘渝沿江高速從園區通過,建成後園區至重慶主城區二環僅57公里,在重慶“半小時經濟圈”內。這種獨特的區位優勢,奠定了園區在川渝黔區域合作、承接產業轉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2、園區擁有長江黃金水道,是四川發展臨港工業的優勢平台。合江是四川省長江出川第一港口縣,是成渝沿江發展軸中距重慶最近的縣。長江、赤水河在縣境流長分別為55公里、57公里,14公里長江黃金二級水道橫貫園區,園區規劃碼頭泊位20個,宜港岸線4500米,常年通航能力在3000噸級,中水期6000噸級。待開發的鄧沱、徐家沱、李子壩碼頭岸線長度均在350米到500米之間,可建年吞吐量均達300萬噸以上的港口碼頭。李子壩100萬標箱的貨櫃碼頭已列入瀘州港總體規劃。長江水運成本為0.03—0.05元/噸公里,比火車、汽車的運輸成本低10—20倍,具有絕對的成本優勢。園區豐富的港口岸線、低廉的水運成本,在四川發展臨港工業上得天獨厚、潛力巨大。
3、園區是黔北地區經長江出口的唯一口岸,是黔煤入川及外運的重要樞紐。攀西—六盤水地區煤炭探明儲量638億噸、遠景儲量1450億噸,是長江以南最大的煤炭基地,也是西部地區重要的能源基地。黔北地區煤炭品質優、含硫量低、發熱量高,探明儲量312億噸,習水煤儲量達50億噸以上,每年近400萬噸煤炭經合江中轉。合江成為黔煤及其它礦產品資源外運的重要通道。
4、園區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是四川化工產業的重要支撐。園區是我省推進川渝合作的重點示範園區,是四川西部化工城的重要組團。位於園區內的四川天華股份有限公司,是四川化工控股集團中最早完成由傳統無機化工向精細化工轉變的企業,企業發展前景廣闊,公司已建成年產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天華富邦公司年產2.5萬噸1,4—丁二醇;錦華公司年產3萬噸三聚氰胺等一批大型成套化工裝置。隨著天華公司年產1萬噸γ—丁內酯、6萬噸1,4—丁二醇(擴產)、4.6萬噸聚四氫呋喃和投資36億元年產100萬噸甲醇、20萬噸醋酸的四川三木化工有限公司項目的推進,將帶動下游100多個化工產品的發展。
(二)園區規劃布局
園區位於合江鎮明家壩村至榕山鎮符陽村之間,瀕臨長江,長約14公里,寬約200到1500米不等,面積19.85平方公里,與重慶江津石蟆接壤。園區的規劃建設遵循“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原則,突出強化川渝合作、互動、共建,充分發揮合江長江黃金水道和港口碼頭以及產業優勢,著力將園區建成產業集聚、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設施完善、協調發展的開放式、循環型產業集中發展的臨港工業園區;按照“化工做優、物流做強、機械做大、輕工做精”的總體思路,著力打造成為西部煤化工、天然氣化工、精細化工基地和川南、黔北、渝西、滇東結合部物流基地以及臨港大型機械產業發展基地。
園區分為化工、機械、物流和綜合四大功能區。
化工園區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依託西部化工城,著力建設以四川天華股份公司為龍頭的合江化工園區,做大做強天然氣化工、精細化工和新型燃料業。以三木集團為龍頭髮展煤化工,建設全國最大的樹脂生產基地。到2015年,到2015年,將化工園區打造成以有機化工產品、新型高分子材料、工程塑膠、能源化學品、塗料樹脂為主的大型產業園區,實現產值約150億元。
物流園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和深水港口優勢,以園區內碼頭為中心,以港口水運物流為重心,結合川渝、川黔高速公路與港口通江達海優勢,拓展川渝滇黔區域性物流市場,發展臨港特徵突出的物流加工業,將臨港工業園區建設成川渝滇黔重要物流樞紐和區域性物流中心。到2015年,物流業園區將實現產值22億元。
機械加工園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利用毗鄰重慶的區位優勢,融入重慶經濟圈,主動承接重慶機械產業對外梯度轉移。同時,吸引成德綿等省內發達地區機械加工廠家來園區投資辦廠,力爭建設成為川南地區重要的機械加工產業集中發展區。到2015年,機械加工園區將實現產值50億元。
綜合工業園區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發揮臨港工業園區精細化工產業配套優勢,重點發展精細紡織和高檔服裝產品,形成竹製品加工、名優食品、紡織、服裝四大輕工業組團,培育川南地區無污染或輕污染的精品輕工綜合工業園區。到2015年,綜合工業園區將實現產值15億元。
(三)園區定位
依託資源優勢和沿江臨港優勢,以培育優勢產業集群為著力點,引入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按照省級及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的標準打造以天然氣化工和精細化工、煤化工為主導、以現代物流產業為紐帶、輕工業和機械加工產業為補充,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現代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和促進成渝經濟合作的產業發展平台;將臨港工業園區建設成為“背靠成都、立足川南、對接重慶”實現成渝經濟合作區對接的高能量經濟節點。
按照省級經濟開發區的標準將臨港工業園區建設成為“依託資源優勢和沿江臨港優勢,以化工業為龍頭,以物流業為紐帶,機械加工業和輕工業協調發展”的開放式、循環型產業集中發展臨港工業園區;按照“化工做優、物流做強、機械做大、輕工做精”的總體思路,重點發展化工產業,集中精力建設一流化工園區、現代物流樞紐、精密機械加工園區和精品輕工綜合工業園區,使之成為西部煤化工、天然氣化工、精細化工基地和川南、黔北、滇東、渝西結合部物流基地以及重慶汽摩產業的配套產品加工與臨港大型機械產業發展基地。
(四)發展概況
四川合江臨港工業園區是瀘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四大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川渝合作的示港園區。園區建成面積3.7平方公里,在建面積1.3平方公里,入駐企業51家(其中工業企業39家),完成投資61億元。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實現“雙百億”園區的目標。
1、管理體制方面。成立了四川合江臨港工業園區管委會,管委會作為政府的派出機構,管委會主任由縣長兼任,並從相關部門和鄉(鎮)抽調12人充實到園區管委會。管委會設“一室四部”即:辦公室、規建部、發展部和財務部,負責園區發展、規劃、建設和服務。
2、規劃報批方面。園區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已通過省發改委、省環保局審批,園區總體規劃獲瀘州市政府批覆。園區已被省發改委視同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08年、2009年分別獲得省級產業園區發展引導補助資金共630萬元。
3、投融資機制方面。採取從城市經營和土地收益中籌集資金,利用國有投資擔保公司向商業銀行貸款籌措資金,爭取國家財政資金支持,對部分有收益的項目採取招商方式引入民間資金等辦法,多元化、多渠道籌集資金。2006年以來,已累計整合各類資金1.49億元用於園區建設。
4、承接產業轉移方面。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搭建承載平台。二是大力招商引資,努力形成產業集聚。三是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構建產業轉移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