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全集

史達林全集

《史達林全集》(Collected Works of I.V.Stalin)是I.V.史達林的著作匯集。中文版由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根據1964年俄文版翻譯、人民出版社1953年9月~1956年4月間出版。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史達林全集》(Collected Works of I.V.Stalin)是I.V.史達林的著作匯集。

俄文版

俄文版的史達林全集原計畫出版16卷,於1946年開始出版,到1951年出至第13卷,以後各卷未能出版。

在20世紀60年代後半期,蘇聯檔案發生了兩次奇怪的外流。1966年3月美國《生活(Лайф)》雜誌刊登了沙皇俄國“警察署特別科”收藏的關於史達林的照片材料;第二次流失是1967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用俄語刊發的3卷史達林的文章。這些文章最初收錄在《史達林全集》的14、15、16卷中,這幾卷原本是準備由馬列主義研究院出版的。但是直到史達林死後也一直沒有出版。眾所周知,史達林生前他的全集僅有13卷面世,這裡面包括戰前的一部分作品。在1997年,俄羅斯出版了15卷本的《史達林全集》,這套書是由科索拉波夫(Р.Косолапов)校訂出版的。 這是十六卷本史達林全集的翻版,它包含有戰爭時期的材料。

上世紀九十年代,俄羅斯國內的一些學者就已在研究史達林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首先要講一講史達林的遺著的發掘、整理和出版。一些報刊陸續發表了史達林的不少鮮為人知的文章和講話。以科索拉波夫為首的一批左派學者開始為出全史達林文集而努力。我們知道,1946年聯共(布)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研究院著手編輯出版《史達林文集》[27],本來計畫出十六卷,並在《文集》第1卷的出版說明里對各卷內容作了預告。史達林在世時出到了第13卷,他逝世後,赫魯雪夫下令終止出版,並毀了已制好版的其他幾卷。根據第1卷出版說明里的預告,第14卷為1934~1940年的著作,第15卷為《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第16卷則為衛國戰爭期間的著作。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胡佛研究所出版了《史達林文集》的後三卷,不過對這幾卷的內容作了重大改變。原計畫收入第15卷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沒有全文採用,只取其中史達林撰寫的《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文,將其放到第14卷,第15卷則改為收衛國戰爭期間的著作,第16卷也改為收戰後的著作。科索拉波夫等人同意這種做法,不過對各卷的內容作了較大的增補。他們在1997年十月革命八十周年之際推出了這三卷,只印了兩千冊,在一兩個月內就銷售一空。

在這之後,科索拉波夫等人繼續進行發掘、整理和出版史達林著作的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蘇聯當年出版《史達林文集》時根據史達林本人的意見,沒有把他的全部著作收進去。科索拉波夫等人經過努力,於2004年和2006年先後編輯出版了第17卷和第18卷,前者收集了史達林從十九世紀末到1932年12月的詩歌、書信、電報、他起草的決議、命令和聲明等,後者則包括1917年到1953年的講話、報告、書信、電報、談話記錄、批示、命令等。他們還有可能再編輯出版第19卷。與此同時,他們還對1997年出版的第14、15、16卷的內容作了調整和增補。已於2007年出版的第14卷增訂第2版收入1934年3月到1941年6月戰爭爆發前的著作,篇目增加了一倍多。現在只見到第15卷第1部分,其中收入了從1941年6月戰爭爆發到1943年2月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的各種著作和文獻。預計這一卷將分為三部分,內容將大大擴充。編者為他們採取這樣的做法解釋說:“我們預計文集會因‘過於’詳細和收入從學院派的觀點來看‘多餘的’檔案而受到責備,但還是有意這樣做。我們通過這種做法徹底埋葬了赫魯雪夫製造的‘史達林是按地球儀制訂作戰計畫的’這樣的低級神話以及以下重複多次的謊言,即斷定勝利‘不是有賴於’最高統帥發揮作用、而是‘違背’他的意志取得的。”科索拉波夫等花這樣大的氣力從事這項工作,大概是因為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史達林自從受到批判以來,他已發表過的著作失去了重版的機會,他的手稿被拋在一邊,沒有人去進行整理和研究,更不用說發表出來了。在大約四十年的時間裡一直如此,結果人們對他的思想觀點和活動已不甚了了,尤其是年輕一代更是這樣,他們變得比較輕信,這使得反對史達林的人便於進行歪曲和捏造,各種流言蜚語和歪理邪說容易傳播開來而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隨著史達林著作的整理出版,人們就有可能直接聽一聽史達林本人是怎么說的,了解他的行為的動機和當時具體的歷史條件和社會環境,這就有助於對事情的是非曲直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樣一來,聽信造謠誣衊和贊成無端攻擊的人就會減少。而對研究者來說,全面了解和熟悉史達林的著作是一個先決條件,不具備這個條件,研究就無法進行,更談不上深入研究了。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史達林時期的各種檔案材料陸續解密。學者們在整理和編輯出版這些材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們把材料分門別類,按照某一重要問題或某一重大事件彙編成冊付梓,例如關於大家關注的大清洗和勞改營的材料就出版了厚厚的幾冊。有些不屬於機密、甚至說不上是檔案的材料,因其能說明某些事實而具有一定的價值,也整理出版。這裡要說一下克里姆林宮史達林辦公室的日誌,這日誌從1924年7月到1953年3月史達林逝世前逐日記載了他會見的人員,具體寫明每個前來會見的人幾點幾分進辦公室,幾點幾分離開。這些日誌的片段曾在雜誌上發表,現在全部記錄已彙編成冊於2008年出版。別小看這簡單的記載,它糾正了某些訛傳,對恢復歷史真相起了一定作用。例如,1990年某些媒體引用一份據說是美國檔案館收藏的檔案,大肆宣揚1939年10月17日史達林曾在利沃夫會見希特勒,而根據日誌記載,史達林這一天在克里姆林宮會見了好幾個人;又如有人曾散布說,史達林在戰爭爆發時驚慌失措,放棄了領導,一個人待在別墅里,誰也不接見,而日誌逐日記錄了他會見的人,在戰爭爆發的那一天他就會見了二十九人次,隨後幾天也都是如此,顯然這幾天他一直在進行緊張的工作,為開展抗擊德國侵略者的鬥爭作各種決策和部署;再如馬林科夫的兒子在回憶錄里說,1941年10月所有政治局委員都撤離了莫斯科,史達林也離開了十天,只留下馬林科夫一人。但是只要翻一翻日誌就可知道,在10月份政治局委員常到史達林辦公室來,史達林還接見其他許多人。由此可見,大量檔案材料的解密和公布,可以起糾正被歪曲的事實的作用,同時為研究者提供了最可貴的第一手材料。

俄羅斯學者經過多年的努力,為進一步研究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史達林本人的絕大部分著作已公開出版,大部分有關的檔案材料已經解密並公布,其他文獻資料以及當事人的回憶錄大量湧現的情況下,再要憑空編造就會變得比較困難。由於這個原因,對史達林持反對和否定態度的人將會不同程度上改變他們的手段和方法。他們之中有的人將會從他們否定史達林的觀點出發,帶著偏見選擇和剪裁各種文獻和檔案材料。有的人則將更多地採用抽出個別事實加以歪曲和誇大,從中得出普遍的結論的做法。也有人則將在被迫承認某些事實的同時,脫離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來加以說明,目的也是為了用這些事實來證明他們的觀點。對諸如此類的做法必須堅決反對。為了使研究建築在科學的基礎上,必須像列寧所說的那樣,“從事實的全部總和、從事實的聯繫去掌握事實”,[29]必須“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範圍之內”,[30]在全面掌握事實的基礎上,作歷史的具體的分析。這裡還要特彆強調用什麼樣的思想來指導研究的問題。應該用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和階級鬥爭的理論來評價像史達林這樣的人物,反對用唯心主義的、實用主義的觀點來看待史達林,不把他視為抽象的個人,而視為一定階級的代表;不把他的活動看作偶然的、純粹個人的行為,而將其看作是由一定社會歷史條件決定的。列寧還說過:“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31]在評價史達林時,也應該這樣做。只有在上述思想的指導下,才能正確認識史達林這位複雜的重要人物,科學地說明他的全部活動,對他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作出符合實際的評價。

中文版

中文版由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根據1946年俄文版翻譯、人民出版社1953年9月~1956年4月間出版,中文版也翻譯出版了13卷,其卷次、分篇完全與俄文版相同,主要收集了1901~1934年期間史達林的著作、報告、演說和命令,編入各卷的所有著作均按寫作或發表的時間順序排列,並附有說明、注釋和著作年表。第1~3卷是史達林在十月革命以前的著作(1901~1917年10月),共收入史達林的文章158篇,附錄1篇,闡述了史達林在與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派別和機會主義派別作鬥爭中堅決捍衛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原則、布爾什維克的任務和策略、民族問題等;第4~7卷是十月革命以後到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著作(1917年11月~1925年)。共收入史達林的著作172篇,附錄2篇,史達林論述的主要問題有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鞏固加強、蘇維埃政權的民族政策、國際形勢、黨內生活和黨的建設、工農聯盟、社會主義教育問題及布爾什維克黨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總路線等;第8~13卷是蘇聯實行國家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時期的著作(1926年~1934年1月),共收入史達林的著作161篇,史達林主要闡述了關於繼承和發展列寧關於社會主義可能在個別國家勝利的學說,論證了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論述了列寧主義的地位和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前景,提出造就工人階級出身的、掌握科學技術的新幹部的任務,論及了社會主義蘇聯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階級狀況和階級鬥爭,並提出了蘇聯維護和平的政策等。

收錄作品

《史達林全集》收錄了諸如《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論列寧主義基礎》、《問題和答覆》、《論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德國作家艾米爾·路德維希的談話》等重要著作,值得深入學習和研究。

作者簡介

史達林像

史達林(1879—1953),原名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朱加什維利,蘇聯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活動家,對二十世紀的蘇聯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任期間,他全面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導致了嚴重的饑荒。他以計畫經濟的方式實施大規模工業化,使蘇聯成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同時史達林也以樹立對自己的個人崇拜、對政界和軍隊中的大清洗、對少數族裔的壓迫流放聞名於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史達林領導的蘇聯和盟軍共同擊敗了納粹德國和日本帝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戰後他扶植了東方集團,在冷戰中與美國、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對峙。

1879年12月21日,出生於南高加索梯弗里斯(1936年改名提比里西)州哥里城的鞋匠家庭。1898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支持布爾什維克。俄國1905年革命時期為高加索地區革命領導人。1905年12月出席布爾什維克黨第一次代表會議,首次會見V.I.列寧。1902年4月~1913年3月間,他先後 7次被捕,6次流放。1912年1月在黨的第六次代表會議上被選為中央委員。1912年春,負責創辦《真理報》,9月任《真理報》主編。1912年底至1913年初撰寫了《馬克思主義和民族問題》,闡明馬克思主義關於民族問題的理論和綱領,得到列寧很高評價。1913年7月~1917年3月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亞。

1917年二月革命後,史達林從流放地回到彼得格勒,參加黨中央俄國局,領導《真理報》的工作。1917年5月 ,當選為中央委員,又被選為政治局委員,負責指導彼得格勒黨委會的工作。6月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 ,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局委員。1917年7~8月間,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第六次代表大會上,做了中央委員會的政治工作報告和關於政治形勢的報告。10月16日列寧主持召開的黨中央擴大會議上,選出領導武裝起義的黨的軍事革命總部。史達林作為總部成員積極參與組織和領導11月6、7日的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十月革命勝利後,在11 月8日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並擔任民族事務人民委員、國家監察部人民委員等職。1918~1920年國內戰爭和反對外國武裝干涉期間,參與領導組織察里津、彼得格勒保衛戰,以及粉碎A.I.鄧尼金軍隊的鬥爭。1922年4月,在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新選出的中央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依照列寧建議,當選為總書記。

1924年1月21日列寧逝世。列寧患病期間,批評史達林粗暴,並對史達林掌握無限權力以後能否永遠謹慎地使用這一權力表示“沒有把握”,建議將他從總書記這個位置上調開。5月,中央全會繼續選舉史達林為總書記,他擔任這一職務直到1952年10月聯共(布)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之後在蘇共中央全會當選為蘇共中央主席團委員和書記處書記。

從列寧逝世到30年代中期,聯共(布)黨內圍繞一國能否建成社會主義,以及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方針、步驟問題多次展開激烈的爭論。最初,史達林同L.托洛茨基、G.Y.季諾維也夫、L.B.加米涅夫等“左”傾反對派進行鬥爭,指出依靠本國內部力量,處理好工人與農民間的關係,戰勝國內資本主義勢力,一個國家完全能夠建成社會主義 。1927 年12 月聯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會批准將托-季聯盟主要骨幹分子75人開除出黨。 1928~1929年,在如何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關於農業集體化的步驟和對待富農政策問題上,史達林與布哈林、A.I李可夫等人的“布哈林集團”發生嚴重分歧,因而撤銷布哈林政治局委員和共產國際的領導職務。

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史達林愈來愈不謙虛謹慎。他容忍和鼓勵對自己的個人崇拜。他把在社會主義建設步驟、方法、途徑等問題上和自己不同的意見的人,一概作為“右傾機會主義”進行批判 。由於個人崇拜風氣的盛行,史達林的一些錯誤觀點和作法對蘇聯社會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消極影響,導致蘇聯開展的肅反運動出現了擴大化的情況,大批無辜的黨、政、軍優秀領導人和著名知識分子,以至普通幹部和民眾被加以各種罪名,遭到了“清洗”,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的破壞和踐踏。肅反擴大化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影響也非常深遠。它是史達林體製造成的嚴重後果之一,嚴重破壞了社會主義科學文化資源和各級幹部資源。

1936年,史達林在全蘇蘇維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會上作了《關於蘇聯憲法草案》的報告,宣布社會主義體系在蘇聯國民經濟一切部門取得完全勝利,蘇聯社會已基本上實現社會主義。1941年被任命為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 1946年起改稱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1924年6月,史達林在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執行委員會委員和執委會主席團成員。1935年再次當選為執委會委員。共產國際中後期的一些錯誤,同史達林的指導思想有密切的聯繫。史達林對各國共產黨曾有過幫助,也存在以不平等態度對待兄弟黨的傾向。

法西斯德國成為歐洲戰爭策源地後,史達林在軍事和外交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防止侵略的措施。但在1941年6月爆發蘇德戰爭前缺乏足夠的警惕。在經歷嚴重挫折和付出重大代價之後,蘇聯終於打敗法西斯德國,並參加對日作戰,奪取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1943年獲蘇聯元帥軍銜,1945年獲蘇聯大元帥軍銜。

戰爭後期,史達林在蘇、美、英三國首腦舉行的德黑蘭會議、雅爾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上進行必要的鬥爭和妥協,達成有利於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協定,同時,在涉及處理其他國家事務時,表現出某種大國沙文主義傾向。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史達林領導蘇聯人民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對各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保衛世界和平的鬥爭 ,對鞏固和發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團結,作出了有益的貢獻。1952年發表《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論述經濟規律的客觀性,表述壟斷資本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規律 ,提出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基本條件,等等。實踐表明,他的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一些理論觀點和方法是有缺陷以至錯誤的。

史達林對蘇聯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同時,也犯有若干嚴重的錯誤,世界各國對他持有許多不同的以至相反的評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