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履歷
1959年9月,史定華以數學滿分的成績考入江西大學數學系。1963年7月畢業後分配到上海市輕工學校從事教育工作。1974年4月至1988年5月,在上海鐵道學院任講師和副教授。1988年6月至1994年5月,在上海科技大學任副教授和教授。1994年5月起,在上海大學數學系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1998年起任上海大學數學系運籌學與控制論專業博士點的學科帶頭人。其間多次兼任香港科技大學(HKUST)訪問學者,曾訪問過美國AT&T貝爾(Bell)實驗室、加拿大曼尼托巴(Manitoba)大學、日本托雅瑪(Tpyama)大學和澳門大學。曾任中國運籌學會可靠性學會副理事長等職;主講過多門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學位課程。本科生課程有:有限數學、機率論與數學統計、線性代數等;碩士生課程有:套用隨機過程、隨機模型、智慧型化算法等;博士生課程有:高等運籌學、排隊論、複雜網路等。多年來,他培養指導博士生10餘名,碩士生30餘名。1998年,史定華教授還擔任了“第二屆國際矩陣分析方法會議”學術顧問。
1985年5月,史定華教授在上海鐵道學院加入九三學社,曾擔任九三學社上海鐵道學院支社委員,九三學社上海科技大學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上海大學委員會組織委員,對九三學社的發展做出過貢獻。作為民主黨派成員,他有較強的參政議政能力,曾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積極獻計獻策。
自青少年時代起,史定華就熱愛數學。進入大學數學系後,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代數、幾何專門化學習時,因受到孫澤贏教授、戴執中教授的良好指導,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他同時對機率論、數理統計和隨機運籌學產生了濃厚興趣。文化大革命期間自學英語並翻譯了《統計學導論》一書,該書於1978年出版,1982年重印,共發行了26950冊,對我國機率統計的發展有較大影響。
文化大革命的結束,迎來了科學的春天。史定華教授開始從事可靠性理論和套用的研究。1981年在國外著名刊物IEEETrns. On Reliabilty上發表了第一篇論文,同年擔任可靠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後歷任多屆可靠性學會副理事長,並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1987年,又在上述相同的國外著名刊物上發表的一篇可靠性最優論文,曾被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專著作為一節引用,稱為“定華方法”。
1985年,時任課題副組長的史定華教授申請的課題,獲得中科院基金資助。1987年參加組織了上海鐵道學院召開的中日可靠性學術會議。80年代末,史定華教授轉入可靠性與排隊論相結合的研究領域,1990年作為課題組長申請的課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1993年起,史定華教授擔任中國運籌學會排隊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從1996年起開始進入生物信息學研究新領域,2002年,作為課題第一參加人申請的課題,又獲得國家科技部“863”項目資助,並同進跟蹤國際上剛剛起步的網路新科學的研究。
學術成就
提出隨機模型的密度演化理論與方法,得到狀態轉移頻度公式,引入了無限位相型分布等。
隨機模型的密度演化方法獲 2003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密度演化方法及其套用獲 2001年中國高校自然科學二等獎。
故障樹分析技術 —— 方法和理論獲 1995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甲類)三等獎。
系統可靠性分析和算法研究獲 1991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甲類)三等獎。
液壓元件可靠性研究獲 1990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榮譽獎勵
史定華教授上述的這些研究成果,獲得了多項獎勵:參與完成的“液壓元件可靠性研究”獲1991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獨立完成的“系統可靠性分析和算法研究”獲1991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甲類)三等獎;“密度演化方法及其套用”獲2001年中國高校自然科學二等獎;“隨機模型的密度演化方法”獲2003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起,史定華教授開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多年來,史定華教授出版學術專著6部,翻譯校對2部,並在國內外中外文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百篇,其中有數十篇在學術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