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正因為無人機技術是巡航飛彈技術的基礎,所以台灣不惜代價外購或研發,想將這項技術納為己有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台灣軍方對
無人機的濃厚興趣,是很早就開始了,不過由於無人機是敏感軍事裝備,因此台灣外購無人機一直受到限制。但是《簡氏防務周刊》近期披露的台灣無人機發展計畫,卻暴露了台灣通過無人機做大軍事力量的野心。
按照國際軍事界的一般理解,台灣的無人駕駛飛機總水平比較低,起步較晚,種類有限,主要軍事用途包括戰術偵察、戰場與海岸監控、電子干擾和誘餌;商業用途包括交通監視、資源勘探、反走私、反偷渡等。這種情況將在“中翔計畫”之後發生改變。
發展
台灣無人機技術成型
台灣的無人機發展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與台灣的多數軍事裝備一樣,這個無人機計畫也是從外界採購開始的。1995年台灣中山科學院完成了第一架自製無人機“茶隼”,並且於次年啟動了“中翔I”無人機生產計畫,但是這些無人機都沒有裝備部隊。1997年在台北航展上露面的001號無人戰機,則是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與雷虎公司合作研製的產品。由於雷虎公司在無人機研製上的經驗,該機雖未投產,但為台灣的無人機研究積累了豐富的數據。
根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的訊息透露,這5架新型“中翔II”無人機原型的測試和製造工作已經接近完成。被命名為“中翔II”擁有光電和紅外性能,最大飛行高度可達3660米,時速150千米,可連續飛行10小時。台灣中央研究院表示已對“中翔II”無人機進行了3年的研發,目前該機型深受陸軍和海軍的青睞。此外台灣最近還研製了一種先進的無人機模擬裝置,其配套設施還包括一個用於IP及有效載荷操作器的全功能模擬地面控制站,一個實時控制模組,一個四路圖像發生器。
“中翔計畫”只是台灣無人機開發計畫的一個核心部分,台灣航空飛行技術公司負責研製的非軍用媒體試驗無人機正處於研發階段,未來將用於海岸偵察及警戒。
意在發展巡航飛彈
隨著無人機的發展,無人機也越來越受到全球各主要軍事大國的重視,因為無人機技術是巡航飛彈技術的基礎。無人機在飛行控制、地形識別、衛星導航等方面的技術可以直接用於巡航飛彈的研製。這也就不難理解台灣當局為何迫不及待地發展無人機了。
另一方面從阿富汗戰爭和 伊拉克戰爭可以看出來,無人機的主要作用不但是在戰場實時偵察和圖像拍攝,同時也可以用於攜帶飛彈進行對地攻擊,主要用於壓制地面上的雷達設備,或者進行斬首行動等,著名的有以色列的“哈比”無人機、美國的“捕食者”無人機等。因此台灣仍然沒有放棄外購無人機的打算。台灣當局也曾多次要求美向其出售“捕食者”一類的先進無人機。
“捕食者”無人機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中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最大續航時間可達60小時,實用升限7620米,巡航速度148千米/小時,活動半徑可達5558千米,機上安裝有合成孔徑雷達和紅外攝像機等先進的光電偵察設備以及衛星通信系統。如果繼續購買美國無人機的計畫不能實現,台灣將轉向其他國家求購。據分析,極有可能是指以色列的“獵人”或法國的“紅隼”無人機。
在“中翔II計畫”之外,“中翔III號計畫”已經啟動,這種無人機將可以飛越台灣海峽,執行偵察任務,並且具備改裝攻擊性武器的可能。因此,一旦無人機在台灣成軍,將對兩岸目前的軍事態勢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一方面台軍可能利用掌握的無人機技術,開發新的遠程巡航飛彈,另一方面,將會加大台軍在兩岸電子偵察和情報中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