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師範大學

台灣師範大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NTNU),簡稱師大、台師大或台灣師大,是一所位於台北市的師範大學,前身為日治時期1922年創立的“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台灣光復後原地創立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時為台灣四大學府之一。至今,師大已培養出近10名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自2006年開始,台師大在英國QS亞洲大學排名中的排行百名以內(2014年為75名2015年為22名),亦是第二期五年五百億計畫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中十二所大學之一。2015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與國立台灣大學,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等三校共同結盟,成立國立台灣大學聯盟,全面資源共享,為三校合併做準備。 今日校本部校園中尚存有四棟日治時期的老建築:行政大樓、普字大樓、禮堂和文薈廳。這四棟老建築中,禮堂和文薈廳的位置,正好符合中國傳統建築風水中的“左青龍、右白虎”,依其地位給予一前一後的尊卑排序,伴隨著其中的老樹群,形塑校園人文與自然並重的脈絡空間。2015年6月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獲頒台師大榮譽博士學位,馬雲也成為第一位獲得台師大名譽博士的大陸人士。

基本信息

歷史發展

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師範大學

日治時期,台灣辦有師範學校,但只限於初等教育師資的培養,中等以上教育師資的培養工作,且當時的教育乃殖民地教育,不能符合二次戰後的需要。當時的行政長官公署乃決定籌設師範學院,於1946年6月5日於原台灣省立台北高級中學校址上正式成立台灣省立師範學院。

1955年春,台灣“教育部”秉承當時總統蔣介石革新教育之指示,貫徹“師資第一,師範為先”之政策,張其盷部長在行政院院會中,建議將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大學。訊息傳開深獲輿論的重視與支持,於6月5日正式改制為台灣省立師範大學,分設教育、文、理三學院。

1967年6月,政府為“統一培育師資,便於監督考核”,並配合省、市實施分治的原則,學校奉準於7月1日台北市改制為院轄市之日,同時改隸為國立,以培養全國中等學校師資為宗旨,分設教育、文、理、藝術四學院。自1994年起,《師資培育法》實施,政府師資培育改採多元化政策,學校因應衝擊,積極轉型發展為綜合大學。除原有培育中學師資的相關係所外,增設了因應高等教育發展及社會變遷所需的新系所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教育學院 教育學系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社會教育學系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特殊教育學系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
科技與工程學院 工業教育學系
    科技套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圖文傳播學系
    機電工程學系 電機工程學系 -------
    運動與休閒學院 體育學系 運動競技學系 -------
    文學院 國文學系 英語學系 歷史學系
    地理學系 台灣語文學系 -------
    理學院 數學系 物理學系 化學系
    生命科學系 地球科學系 資訊工程學系
    藝術學院 美術學系 設計學系 -------
    音樂學院 音樂學系 表演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
    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 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華語文教學系 東亞學系 套用華語文學系
    進修推廣學院 ------- ------- -------
    僑生先修部 ------- ------- -------
    教務處通識教育中心 ------- ------- -------

    社會評價

    200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師大名列全球第501-600名的區間。其中藝術與人文排名第289名(台灣第4名)。

    2010年QS亞洲大學排名調查,師大名列亞洲第104名(台灣第10名)。

    201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師大名列全球第451-500名的區間。其中藝術與人文排名第146名,社會科學排名第301-350名的區間。

    2011年QS亞洲大學排名調查,師大仍名列亞洲第104名(台灣第12名)。

    201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師大再次名列全球第451-500名的區間。,其中藝術與人文排名第201名,社會科學排名第310名。

    2012年QS亞洲大學排名調查,師大提升為亞洲第87名,首度進入亞洲百大的行列(台灣第10名)。

    2012年QS世界大學語言學領域調查(參見語言學領域大學排行列表),師大名列101-150名區間。

    201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調查,師大再次名列全球第451-500名的區間。

    2014年QS亞洲大學排名調查,師大再次提升,進為亞洲75名。

    2015年QS世界大學教育學領域調查,師大名列全球第22名,為華人師範教育最高排名的學校。

    學校簡介

    台灣師範大學位於台北市 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校本部、和平校區), 中文簡稱台師大或師大、英文簡稱NTNU,另有公館校區和 林口校區,校地分布甚廣;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校起源為創立於公元1922年的台灣總督府高等 學校,1926年改名為台灣總督府 台北高等學校,是大學預科學校,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台灣光復後,隔年成立 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是台灣師範大學的前身,1955年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台灣省立師範大學,成為台灣最早成立的 師範大學,隔年成立國語中心是外籍學生研習中文的所在,1967年改制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並於1975年將理學院遷至公館校區,2006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將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納入成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之林口校區。

    學校特色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悠久的歷史 古蹟大部分位於校本部, 包含行政大樓、文薈廳、普自大樓和禮堂是市定古蹟,曾面臨拆除的危機但在學生提出訴求的情況下,這些古蹟建築都得以保存下來。“行政大樓”建於1928由日人米重三郎設計,西洋和東洋 折衷主義建築風格,紅磚牆的外觀和洗石子裝飾呈現典雅和莊重的氣氛;“普字大樓”見於公元1926年是台灣師範大學校區中歷史最悠久的建築,些許的 中世紀哥德式風格為日據時代帶來一點迷人的 歐洲風情;“文薈廳”建於1926年,是昔日台北高等學校的生徒控所(學生準備上課或休息之地),氣窗上 大衛之星的圖案是最大的特色,今日已成為學生餐廳;“禮堂”建於1929年是台灣師範大學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昔日為講堂,整體建築同樣為哥德式風格,屋頂女牆是古堡的城垛造型搭配尖拱的門窗讓空間明亮且遼闊,具有相當深的歷史價值。期他還有體育館、誠正勤樸大樓、樂智大樓、圖書館、 博愛樓、綜合大樓、 教育學院、機械大樓、科技學院和美術大樓等等大樓。

    學校概況

    位於今日的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一六二號。

    創建年代:昭和四年(公元1922年)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簡稱師大), 在日據時期稱為高等學校, 創立於1922年(大正11年), 初名“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是一所七年制的高等學校,它的出現也可視為台灣高等教育的 里程碑。

    校訓 誠正勤樸

    創校 1922年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

    1926年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

    1946年台灣省立師範學院

    1955年台灣省立師範大學

    1967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類型 國立,師範院校

    校長 郭義雄

    所在地

    台北市 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2號(校本部)

    台北市 文山區汀洲路四段88號

    (公館校區)

    新北市 林口區仁愛路一段2號

    (林口校區)

    校園 市區

    面積 43.88公頃

    台北校區21.97 公頃

    林口校區21.91公頃

    系所院 08學院

    28學系

    52 研究所

    15研究中心

    教員 759人

    教授 318人

    副教授 259人

    助理教授 94人

    講師 88人

    學生 14,727(2007年2月)人

    大學部/ 本科學院 7,254人

    研究所/ 研究生院 7,473(含在職生2,985人)人

    紀念日 6月5日

    學校歷史

    最初設立尋常科,修業年限4年。大正14年起增設高等科,分文、理兩組,修業年限3年。學生畢業後可以升入台北帝國大學或 日本國內各大學。 1926年( 昭和元年),改稱“台灣總督府 台北高等學校”, 是中學進入大學的過渡教育。日據時期學生需先受過預科 教育,才有資格進入大學就讀,當時台灣除了師大現址的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 學校外,尚有台北帝國大學預科。 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的禮堂及主體校舍都落成於1929年,為總督府官房營繕課所主導,台、日籍學生極為懸殊,台籍學生必須極為優秀才有希望入學。

    (《日治時期1895-1945台灣建築》18頁中,載為台北高學校本館(今天的台灣師範大學行政大樓)落成於1928年, 台北高學校講堂(今天的台灣師範大學禮堂)落成於1929年)

    1928年(昭和3年),“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第一屆畢業的學生,馬上銜接台北帝國大學創校招生,在 1941年(昭和16年) 台北帝國大學增設預科以前,“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是台灣島內唯一升大學的管道。

    戰後“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遭到裁撤,原址改設 台灣省立師範學院( 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科系設定

    教育學院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創造力發展碩士班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復健咨商研究所 資訊教育研究所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家庭生活教育組 ——幼兒發展與教育組 ——營養科學與教育組 特殊教育學系 社會教育學系 教育學系 理學院 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 科學教育研究所 環境教育研究所 光電科技研究所 資訊工程學系 生命科學系 地球科學系 物理學系 數學系 化學系 科技學院 工業教育學系 科技套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圖文傳播學系 機電工程學系 電機工程學系 國際與僑教學院 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華語文教學系暨研究所 套用華語文學系(所) ——教學組 ——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 東亞學系 ——漢學與文化組 ——政治與經濟組 管理學院 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 管理研究所 企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 文學院 翻譯研究所 台灣史研究所 台灣語文學系 國文學系 英語學系 歷史學系 地理學系 音樂學院 民族音樂研究所 表演藝術研究所 表演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音樂學系 ——音樂教育組 ——音樂學組 ——演奏唱組 ——指揮組 ——作曲組 運動與休閒學院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運動競技學系 體育學系 社會科學學院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大眾傳播研究所 政治學研究所 藝術學院 藝術史研究所 美術學系 ——西畫組 ——國畫組 設計學系 ——視覺與媒體設計組 ——產品與室內設計組

    文化傳統

    校訓

    學校校訓由第三任劉真校長所訂,於民國41年2月20日第27次行政會議通過。

    誠:不虛偽、不欺妄。凡事能做到始終如一、擇善固執。

    正:不偏私、不枉曲。凡事能做到光明正大,貞固剛毅。

    勤:不怠惰、不因循。凡事能做到自強不息、鍥而不捨。

    朴:不奢糜、不浮華。凡事能做到質樸無華,闇然尚?

    校徽

    立意:

    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師範大學

    依至聖先師孔子六藝教學之涵意。

    依“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以“鍾鐸”為造型基礎。取其具有振聾啟瞶之意。

    色彩:采青天、白日之色調,顯示須具有光明磊落之胸襟。

    構圖:

    結合六鐸(藝)成一環形,為圖案之主體,象徵齊頭並進,同心協力,共臻教育“止於至善”之境。

    圖案中央為“師大”二字,另有黃色“台”字,代表“台師大”的簡稱。

    全部構圖呈現有如一欣欣向榮,盛開之花朶

    校歌

    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師範大學

    台灣師大校歌誕生於民國37年草創時期。當時全省僅有本校一間培育中等教育師資的師範院校。有感於本校在培育師資的重責大任,首任院長李季谷先生特別親自為校歌撰寫歌詞,並委請音樂專修科主任蕭而化先生譜曲,於民國37年3月核定公布。

    教育國之本,師範尤尊崇,勤吾學,進吾德,健吾躬。

    系分科別,途轍雖異匯一宗。學成期大用,師資責任重。

    吾儕相親相勉,終不負初衷。台灣山川氣象雄,重歸祖國樂融融。

    教育會其通,世界進大同。教育會其通,世界進大同。

    校歌第二行原為“系分科別,途轍雖異匯一宗。”學校於1955年6月改制為大學後,學校由原來的12個系,增加至分設教育、文學、理學等三院共16系所,因體制擴充,歌詞小幅修改為:“院”分“系”別

    研究及教學中心

    單位級別 教學中心 單位級別 教學中心
    校級單位 國語教學中心 科學教育中心 特殊教育中心 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心 院、系級單位 親職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成人教育研究中心 人文教育研究中心 英語文教學中心 技術職業教育研究中心 體育研究及發展中心 體適能中心 法語教學中心 媒體素養研究中心 文化創藝產學中心 原住民族研究發展中心 民意調查研究中心 音樂數位典藏中心 三民主義思想教育中心 教育研究中心 環境保護中心 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

    校舍設計

    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師範大學

    台灣總督府高等學校的校舍,為井手熏所領導的總督府官房營繕 課所設計,而由東京方面的神戶組負責施工,同年完成講堂。

    師大的舊校舍包括禮堂等,都採用一種略帶中世紀歌德建築風格的形式,它的 特色是將屋頂女牆作成古堡的城造型,門窗採用尖,並有凸出窗,以便引入較多 的光線。講堂的外觀雄偉而莊嚴,內部雖經整修過,但現代化設備皆采隱藏式,手法高明.

    社團

    目前台灣師大校內共有127個學生社團,包含 學術社團22個,藝文性社團22個, 康樂性社團14個,體能性社團14個,服務性社團14個,聯誼性社團15個,各系學會25個,以及學生會與學生議會。

    出版

    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師範大學

    師大 身為人文科學與基礎科學的指標學校,出版了許多重要的學術期刊,已有多種被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和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分別收錄進台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 Core)和台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TSSCI),屬於國家級重點人文社會期刊。

    至目前,師大所出版被THCI Core收錄的期刊數位居全台前二;另外與國內另外三所學術機構: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政治大學在TSSCI中被收錄的社會科學類期刊數目,位居全台前四,足見以上機構在台灣人文社會科學界的學術影響力。

    師大於2008年最新版被收錄的期刊有:

    文學一(THCI Core)

    國文學報 Bulletin of Chinese of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文學二(THCI Core)

    同心圓:文學與文化研究 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語言學(THCI Core)

    同心圓:語言學研究 Concentric: Studies in Linguistics

    英語教學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歷史(THCI Core)

    台灣師大歷史學報 Bulletin of Historical Research

    教育學(TSSCI)

    師大學報-教育類 Journal of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Bulletin of Special Education

    教育研究集刊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當代教育研究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Taiwan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心理學(TSSCI)

    教育心理學報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國家科學委員會優良期刊補助

    同心圓:語言學研究-Concentric: Studies in Linguistics

    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English Teaching & Learning

    中國學術年刊

    國文學報

    歷史學報

    歷史教育半年刊

    地理研究報告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刊-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生物學報-Bioformosa

    台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Taiw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其他信息

    學校特色 該校現有(100學年度)教育、文、理、藝術、科技、運動與休閒、國際與僑教、音樂、管理及 社會科學等10個學院、58系所、4學科,學、碩、博士班學生計14,009人,茲將 各學院特色簡述如下:

    教育學院以培養教育行政、學術人才及中等學校師資為目標,以前瞻之教育改 革理念,加強近代科技與管理知識,推動教學數位化,發展遠距教學平台,整 合終身學習內涵並積極影響國家教育政策,以持續保持該校在教育界之領導地 位為目標。

    ‘涵詠師大人文,孕育人文大師。’是 文學院的教育目標,各系所皆有其發 目展標與特色,擁有優良師資和一流的教學資源,如地理系參與衛星空照圖 輸出之福爾摩莎衛星計畫,跨越產學合作之先進領域,希望教育學生吸收近 代科技與管理概念,確保全球華人人文學術之領先地位。

    理學院致力於整合跨系所大型研究計畫,如生物科學、奈米科學、近代光電 醫療技術、軟體資訊工程等,以提升科教研究之質量。院內多位教師榮獲國 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學術獎、吳大猷學術獎等。未來將推展前瞻性套用 科學領域,進行校際或國際學術合作交流計畫,以培養國家頂尖科學專業人 才為目標。

    藝術學院師生表現成果豐碩,其中西並重的教學原則,融合中外藝術文化之 時代脈動,注重陶治學生高尚品德,加強實用設計及資訊媒體課程,厚植藝 術創作專門技能及培養專精理論人才,並運用藝術活動與社區進一步結合, 讓文化素養專業且普遍化。

    科技學院現積極進行國科會與業界合作計畫,如基礎電子套用技術、積體電路軟 體設計技術、印刷線路設計與製作等,使學生接觸近代科技實驗與管理知識,並及 早接觸產業實務。未來將運用e化關鍵性技術,結合產業界參與國家科技專案計畫, 開發主導性新產品,並加強技術引進,推動高科技技術移轉,培養國家一流技職人才。

    運動與休閒學院除培養專業運動與休閒管理人才從事運動與休閒之學術研究外,另融合新 科學分析之運動、休閒、觀光、管理等教學,提升學生運動休閒之學識技能,此外, 每年體育表演會的精彩演出,及各項運動代表隊參加國內外比賽均屢獲佳績,使本院保有國內體育領袖群倫之地位,不但增進國際運動競技的交流,也讓學生從中精進各項技能中豐富人生視野。

    為配合政府大學整並及加速大學國際化政策,該校於2006年2月與僑大先修班整合,成為該校第三校區-林口校區,並在該校區成立 國際與僑教學院,致力國際化高深學術研究、交流與合作;推動華語文教學,建構完整之華語文教學體系,成為華語文化教學與研究及推展僑教之中心,進而成為國際化人才培育之重鎮。

    音樂學院主要為配合國家文化建設與培育音樂教育師資,儲備文化社教機構之音樂行政管理及專業創作人才。教學首重音樂表演與激發學生之藝術潛能與創作力,提升音樂與表演藝術整體呈現之質與量,促進國民藝術鑑賞水準與審美觀念,使文化育樂機構達到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

    管理學院發展重點建立在該校擁有全國最堅強的人文、藝術與教育等學術研究領域,以及優良的歷史傳承和深厚廣泛的社會資源基礎上,加重知識管理、智慧財產、非營利事業、高附加價值之知識型服務業、高薪科技產業與創意產業等四級產業之經營管理專業,以支持人文、藝術、音樂、運動休閒、科技、教育產業之研究與發展。

    社會科學學院系整合政治研究所、大眾傳播研究所、社會工作學研究之研究資源與優勢而成立,致力於相關領域之教學研究,以培育國家所需之專業人才,並配合社會需要提供回流教育及社會服務工作。社會科學學院將以政治、傳播、社會三個領域為核心,並強調人文的關懷,期待成為:一、基礎研究的社會科學學院; 二、問題研究的社會科學學院; 三、文化研究的社會科學學院; 四、教育研究的社會科學學院。

    在 國際交流方面,擴展國際學術合作學校及層級,擴大並強化現今與全球近200所知名姊妹校學生、教師之合作交流,並提供國際學生家庭式的照顧,使得各國青年學子對於本土文化有深入了解,進而打造與全球同步的國際化生活環境。

    該校 國語教學中心目前每年約有來自世界各地60多個國家的6千名學員,為全國最大、最著名的華語教學中心,造就各國一流華語人才,這些學員回國之後,宣揚優質台灣文化不遺餘力,對於該校華語文教學專業化、學術化與國際化形象之提升有顯著之裨益。另外,因應終身學習與多元化社會需求,該校 進修推廣學院設有各種學分班及進修班,每年招收學員約8000人,配合國家回流教育及終身教育政策,提供在職進修人員,強化其功能性與需求性,達成全民教育及終身學習的目標。

    校園生活及未來願景 該校有校本部、公館及林口三個校區;校本部及公館校區位於台北市文教中心地區,交通便捷擁有古意盎然的校園,人文學術氣息濃厚,圖書館藏書豐富不僅珍藏善本四庫全書,亦有梁實秋、溥心畲、張大千、宗孝忱等國學大師之真跡,並定期舉辦之午間音樂會,實為蘊藏古典風華、豐富資源之寶庫。林口校區,綠意盎然,為台灣少有獨具田園詩意的校園。

    近年來,該校為因應師資培育多元化,積極轉型,以“古典人文風華,現代科技視野”的願景,培養台灣發展高科技知識經濟以及國際化專業所需人才及教育、語文、資訊、藝術、人文、理工科技及運動休閒等各個領域中的菁英。

    在校務推動工作上,張校長提出了“蛻變九五,大學典範”的治校理念,以九大發展重點、五大執行方案,帶動師大的改變,並能蛻變成具國內大學的典範,成為我國影響力最大的大學。九大發展重點的內涵包括推動全人教育、再造師資培育制度、卓越研究與學術價值多元化、推動國際交流倍增計畫、推動境外教育、建置U化校園、建置人文與科技共榮之永續校園並落實綠色大學指標、推動行政革新與組織再造。而推動發展的五大執行方案包含師大共生計畫、系所教學優質化、健全財務管理機制、建立薪傳教師制度、建立公開、公正、負責、溝通、正直、創新與高執行力之行政團隊,期望讓師大永續發展,朝向卓越,恢復優良傳統與聲望,成為大學之典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