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金馬影展

簡介

「金馬獎」自民國五十一年創辦,是政府為促進國片製作事業,對優良國片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

台北金馬影展台北金馬影展
勵。「金馬」二字取自於金門、馬祖的頭一字組合而成。亦符合全球主要影展界以「金字招牌」為號召的潮流。

台北金馬影展是台灣年度的重要電影文化盛事,主要活動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份是金馬獎華語影片競賽。第二部份為台北金馬國際影片觀摩展,廣邀世界各 國當年度的傑出電影作品參展,目的在將世界級的優秀電影介紹給國內觀眾,拓展國人觀影視野,並期激發更多的創作活力。近年並增加國際數位短片競賽,邀請世 界數位短片作品進行競賽,處近以數位媒材作為影像創作的新趨勢。

民國七十九年開始,第二十七屆金馬獎由行政院新聞局交由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其下並設立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敦聘九至十五位電影學 者及從業人員擔任執行委員,設主席一人、秘書長一人、副秘書長一人負責推動會務,下設三個組,行銷宣傳組負責所有廠商合作、造勢及週邊活動、媒體宣傳及文 宣刊物製作等業務,競賽組負責華語影片競賽、金馬獎頒獎典禮及國際數位短片競賽等,影展組則負責影展內容策劃、影片及影人邀約、字幕翻譯製作、拷貝運送及 影展現場執行等各項事宜。

金馬獎

金馬獎
金馬獎自創立以來,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也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整體電影事業的發展,對華人電影事業,堪稱具有極重要的歷史意義與地位。

華語影片競賽
金馬獎華語影片競賽自民國五十一年開始舉辦至今,已舉辦了四十三屆,只要是華語發音的影片(包括國語、粵語、台語、上海話…等)均可報名參加競賽。第十五屆 之前於事前公佈得獎名單,第十五屆之後則於頒獎典禮 當天公佈得獎名單。金馬獎共設有二十一個獎項、二個特別獎項目、一個非正式競賽獎項。包括劇情片、創作短片、紀錄片及動畫長片等影片獎項;個人獎項則有導 演、男、女主角、男、女配角、新人獎、原著劇本、改編劇本、攝影、剪輯、音效、動作設計、視覺效果、原創電影音樂、原創電影歌曲、美術設計、服裝設計等; 特別獎為評審團大獎、評審團特別獎;非正式競賽項目則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每年約有四十部劇情長片、二十部紀錄片、創作短片及動畫長片 報名。

金馬獎評審
近年金馬評審團採小評審團制制度,共計邀請十一至十三名來自電影相關專業領域中的電影工作者擔任評審,如導演、編劇、影評人、攝影、美術、演員、剪輯… 等。侯孝賢、柯一正、徐楓、王童、歸亞蕾、張婉婷、金燕玲、曾江…等知名電影相關工作者,均曾擔任金馬獎評審。2002年起,更於決審階段加入國際籍評 審,如2002年日本導演行定勳及韓國導演 金弘準,以及2003年德國導演 莫妮卡楚特、英國動畫導演 珍琵琳及日本東京影展策展人暉峻創三,2004年日籍導演東陽一,2005年韓國導演郭在容及日籍導演林海象, 2006 年韓國導演 金性洙及日籍導演渡邊孝好等。

金馬獎特別獎
每年金馬獎均會發函請各大電影團體推薦金馬獎特別獎候選人,並由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討論通過後,在頒獎典禮上頒發獎座以表揚其傑出貢獻。包括徐立功 (傑出製片人特別獎)、李連傑(大陸人士特別獎)、李行(終身成就特別獎)、郎雄(終身成就紀念獎)等,均曾榮獲此一象徵電影界最高榮譽的肯定。

金馬獎頒獎典禮
每年十二月上旬舉辦的金馬獎頒獎典禮,為每年華語影壇重大盛事之一:兩岸三地華語影壇之重量級導演與明星均受邀出席金馬獎頒獎典禮。許多為華語電影努力貢 獻的影人,如侯孝賢、楊德昌、李安、蔡明亮、王家衛、周潤發、梁朝偉、吳宇森、徐克等人,均曾在此獲獎。其中國際巨星張曼玉甚至創下六度入圍,五次獲獎的紀錄,至今無人能敵。而許多國際級導演及明星亦曾受邀擔任頒獎人,其中包括伊麗莎白泰勒、亞蘭德倫、勞勃懷斯、查理士布朗遜、雪歌妮薇佛、江角真紀子、宮澤理惠、崔智友、文森培瑞茲、金允珍…等。

台北金馬影展

關於影展
台北金馬國際觀摩展自1980年開始,製作了楚浮、柏格曼、雷奈、德國新電影等大師專題,開啟了國人觀看世界的一扇窗戶。1990年金馬獎執委會設立常設機構,此項活動內容遂益見豐富及多樣化。十年來引薦了阿莫多瓦、大島渚、阿巴斯、艾騰伊格言、奇士勞斯基、北野武等多位名導名片在台亮相,使得台灣觀眾得以跟上世界影壇的腳步。

關於影人
國際影人共赴影展盛會,國內觀眾親炙大師風采,是台北金馬國際觀摩影展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多年來應邀與會的導演,包括1992年來台的大島渚,1993 年到訪的伊朗導演阿巴斯、美國導演霍爾哈特萊、法國導演阿薩亞斯,1995年的希臘大師級導演安哲羅普洛斯,1999年的法國導演佛杭蘇瓦歐容、日本導演 黑澤清等,2000年來台的越裔法藉導演陳英雄、日本動畫名導庵野秀明,2001年的法國導演尚賈克貝內、克萊兒丹妮,2002年的波蘭導演贊努西、韓國導演金基德,2003年有不丹喇嘛導演宗薩仁波切、「生命三部曲」導演戈弗雷里吉歐、日本導演坂本順治等來訪,2004年有日本導演岩井俊二、德國導演奧古斯特戴爾,2005年則有日本知名演員淺野忠信、日本國寶級導演鈴木清順,及英國1.0數位影展創辦人薛恩沃特等人。藉由影展的凝聚,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工作 者,得以和台灣影人與觀眾相互交流,國人也有機會和國際影人互動溝通。

關於活動
台北金馬影展在影展主題外,也策劃了系列影展活動,以廣招觀眾及媒體的目光,形成影展嘉年華的歡樂氣氛。包括2000年邀請伍佰、劉若英演唱電影音樂之 開幕演唱會,邀請林強及流體工作室和國內外DJ、VJ合力演出的勁爆舞力RAVE PARTY、讓觀眾影人在電影放映後可以自由交流的PUB LIVE 電影/音樂夜地圖。2001年開始則舉辦數場座談會及校園巡迴講座,邀請知名影人及影評/作家,如侯孝賢、鴻鴻、顏忠賢、王文華、韓良露、成英姝、蔣勳、 蔡康永、聞天祥、陳俊志等,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影迷們窺視影展的奧妙,更開始結合媒體,於影展期間每日發行一份影迷專屬的「金馬搶鮮報」。2003年則開始策劃將座談會等活動與戲院周邊具有文藝氣息的咖啡館結合,提供影迷一些討論電影的固定據點。讓更多的人關心電影文化,讓更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該是影展主辦單位最大的期許和目的吧!!

國際數位短片競賽

2000年開始為鼓勵數位影像創作舉辦的「全民DV運動」,連結台灣和世界的電影和影人,向世界影壇跨出自己的腳步。2003年數位短片競賽更正式擴大為 「國際數位短片競賽」,第一次對國際徵件,即有30多個國家(308部影片)踴躍報名參賽的收穫,2005年更創下報名新高,共500多部影片爭相報名。

許多優秀的作品與導演也透過本競賽脫穎而出,包括《宅變》導演陳正道、《十七歲的天空》及《國士無雙》導演陳映蓉,2004年榮獲觀眾票選獎的《搶救雷恩大師》隨後更在奧斯卡金像獎中拿下最佳動畫短片獎,而去年的參賽作品中不少已獲得國際影展,如安錫動畫影展、坎城影展等的肯定依舊前來報名,國際數位短片競賽受重視的程度可見一般。在影展期間,2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導演更藉由競賽齊聚一堂,不但與台灣創作者撞擊出火花,也為台灣電影與國際間的交流搭上另一座橋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