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台北植物園位於台北市西南側中正區內的南海路上,屬林業試驗所所有,占地15頃,栽培面積約11公頃,園區內栽種植物多達2000餘種,以亞熱帶樹種為主,並依赫欽氏植物分系統分成十七個區分別種植,宛如小型森林。園內荷花池畔、曲徑欄桿、荷葉田田,加上雅致古典的古式涼亭,每當夏季荷花盛開時,總吸引許多攝影工作者及愛好寫生者駐足。而且每種植物皆有說明登載名稱、產地及特性,遊客更能清楚的認識到每種植物,並加以愛護。這兒除了供民眾觀賞植物與休閒的好去處外,主要的功能在於學術研究,這也是它別於一般公園的特點。園中並有清光緒年間所建的台灣布政使司衙門,現為台灣林業陳列館,亦為國家三級古蹟。而植物園東側的國立科學館除科學展覽外,尚有星象表演、顯微放映、科學電影及學術演講等;園中另有其它如歷史博物館、藝術館等多類的文化機構,形成一文教中心,故有“南海學園”之雅號。
歷史發展
台北植物園位於台北市南海路,為台灣日治時期的1921年創立(大正十年),創立者為台灣總督府。該園創立目的乃是為了培育熱帶林植物,一般來說,是為了讓日本武力於進軍南洋前,熟悉南洋各種植物與生態環境。因此,該園有著台灣非原生的樹木,如各種棕櫚科植物,如大王椰子、亞歷山大椰樹,今植物園占地約8.6公頃,隸屬於台灣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為仍舊為熱帶經濟樹種之栽植試驗處所,另外,也是台北市民知名的休閒公園。園內的歷史博物館與荷池,頗為知名。
西元1896年日本占據台灣時先在小南門外空地闢建苗圃,面積不到5公頃,後來由林業試驗場管理、購地高達到15公頃,分別自台灣各地或日本採運的母樹種植,並插名牌以資普及植物教育;西元1921年中央研究所成立,將苗圃正式改名為台北植物園,且從全世界多方面收集樹種培育,到西元1930年左右,植物園內已栽種1120種植物;可惜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園區建設中輟,樹木枯萎殆盡,至台灣光復後林業試驗所將園區重行整理,同時積極引種栽植,逐漸成為今日台北植物園的盛況。
園區介紹
台北植物園依植物分類系統與習性分區,每個區域以不同的主題呈現,並且設有解說牌,介紹琳琅滿目的奇花異卉,例如荷花池、十二生肖區、多肉植物區、蕨類植物區、詩經植物區、民俗植物區、棕櫚科區等等,以增加展示的系統性,也方便遊客參觀學習;大門挺立高挑的是肯氏南洋杉,宏偉氣派,象徵這一片生機盎然,尤其是荷花綻放時節,含艷帶露葉浪起伏,總是吸引眾人的駐足流連,更有愛好藝術工作者,捕捉精彩消縱即逝的畫面,激盪出文情並茂的傑作,也是啟發靈感的泉源!台北植物園在園區中也規劃導覽步道,架高的木棧道與林間小碎石道讓前來的遊客可以依循步道的路線參觀,更能融入遊園的氣氛。
交通信息
自駕車
自台北市區沿重慶南路循行,在南海路口右轉即可到達台北植物園。
公共運輸
公車:搭乘1、204、242、259公車至植物園站即可到達台北植物園。
客運:搭乘台汽客運往植物園方向之12號班車至植物園站即可到達台北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