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丁津(seediavax)是近年來生產的一種新型內吸殺菌劑,代號F一849,化學名稱為2-氨基一4一甲基一5一甲酞苯胺基唾哇,結構式如下:N—C一CH,11子1CCHZN氣氣oNH一0本劑純品為無色結晶固體,無味,工業品為米黃色或淡紅色(由於溶劑帶入)固體,含量在92%以上,不溶於水和非極性溶劑
藥品簡介
另丁津化學名稱為2-氨基-4-甲基-5-甲醯苯胺基噻唑。在溶劑中,加入雙乙醯苯胺,攪拌下使其懸浮在溶劑中,滴加氯化硫醯,保持25±5℃反應2小時,滴加速度3公斤/分,反應生成的氯化氫和二氧二硫氣體抽至廢氣吸收塔處理,然後將硫脲水溶液抽至反應鍋進行縮合反應,回流溫度82±2℃,壓力300毫米汞柱,靜置、自然冷卻至72℃時,將下層液分至中和鍋進行中和反應,pH調至8~9,中和溫度25±5℃。將製得的粗品加水稀釋至11%,後經壓濾、清洗、吹乾、落料、烘乾、粉碎、混配包裝等工序,即得成品。
柑桔潰瘍病原細菌的胞包產物,在另丁津與病原菌互作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調控作用。胞外產物尤其是胞外粘多糖(EPS),對另丁津具有很強的拮抗作用,經藥劑處理的病原菌,其胞外產物如:電解質、EPS、胞外蛋白,以及胞外水解酶等,其產量和生物活性都呈現出一定規律的變化。研究表明,病原菌在藥劑處理下,可通過胞外產物的變化產生一定的抗逆反應。
通過紫外誘變獲得了抗另丁津水稻白葉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的突變體,這些突變體可以在含100μg·ml-1另丁津平板上生長,而敏感菌株在10μg·ml-1濃度下則不能生長.敏感菌株琥珀酸脫氫酶活性受另丁津強烈抑制,而抗藥突變體的酶活性較低,且不受藥劑抑制.套用6對引物,從水稻白葉枯病菌野生敏感菌株和室內誘導抗藥性菌株中擴增到琥珀酸脫氫酶基因全序列.該基因全長3616bp,編碼1115個胺基酸,含有2個內含子.與柑橘潰瘍病菌(Xanthomonasaxonopodispv.citri)琥珀酸脫氫酶核苷酸同源性93%,胺基酸同源性97%;與其它6種病原細菌琥珀酸脫氫酶基因編碼的胺基酸序列同源性為43%~95%.敏感菌株和抗藥菌株的琥珀酸脫氫酶序列分析表明,琥珀酸脫氫酶鐵硫蛋白亞基中229位胺基酸由組氨酸(CAC)突變為酪氨酸(TAC)是導致X.oryzae對另丁津產生抗藥性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