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隸
古隸是由小篆走向今隸的過渡字型,也是古文字時代向今文字時代過渡字型,也是古文字時代向今文字時代過渡的橋樑。它的特點是把小篆粗細相等的均勻線條變成平直有稜角的橫、豎、撇、捺、挑、勾等的筆劃。傳說,隸書是由秦朝的一個名叫程邈的人創造出來的。
秦漢隸書。與三國後盛行的今隸(楷書)對稱。《西京雜記》卷六:“ 杜陵秋胡者,能通《尚書》,善為古隸字。”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其草書,亦復須篆勢、八分、古隸相雜,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紙。” 明陸深 《書輯》:“自程邈以降,謂之秦隸; 賈舫 《三倉》、 蔡邕 《石經》諸作,謂之漢隸; 鍾 王變體,謂之今隸;合秦漢謂之古隸。”
概述
晉代衛恆在《四體書勢》中說:“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又說:“下杜人程邈為衙奴隸,得罪始皇,幽系雲陽十年,從獄中做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損減,方圓使圓,圓者使方,秦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以為御史,使定書,或曰程邈所定,乃隸書也。”從這裡可以看到古隸所產生的原因和程邈市整理、改進小篆,促進古隸產生的重要人物。
過渡
古隸是由小篆走向今隸的過渡字型,也是古文字時代向今文字時代過渡字型,也是古文字時代向今文字時代過渡的橋樑。它的特點是把小篆粗細相等的均勻線條變成平直有稜角的橫、豎、撇、捺、挑、勾等的筆劃,用筆書寫起來就方便多了。例如小篆◎的圓形很難寫,古隸寫成平直方正的田,就好寫多了。同時它放棄了小篆隨實物畫出來的象形文字的形體,使得在秦代以前象形兼表義的文字轉變為表義兼表音的文字,並使從這以後二千餘年來的漢字形體開始定型。
發展
古隸發展到漢代就在平直有稜角的筆劃的基礎上形成了工整美觀、活潑有波勢挑法的今隸。它是一種比古隸更加發揮了毛筆書寫特點和更為成熟美觀的字型。由於它的撇、捺兩個筆劃向兩邊分散,象個八字,所以又叫做八分書。最早的著名八分書家是東漢的王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