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由來
“古輪拳法”屬於少林禪武絕學,其名以清朝末年少林寺有明確記載的最後一個打出少林寺山門還俗的武僧吳古輪而命名,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年余。

少林以武修禪,以武見性,以武實修踐行而體悟生命及宇宙的真實。少林僧人將般若性空精神貫徹到少林功夫中,體悟生命規律,用此規律明悟禪理,通過禪理將修禪者的生活和思維注入武術當中,完善武術,使之更貼近於生命本質,再以此參禪,達到禪武合一的不二法門。
現今,古輪拳法已被列入洛陽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淵源
古輪拳法源於少林寺永化堂第十五代傳人吳古輪。
吳古輪生於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卒於民國三年(1914年),享年83歲。本名吳古輪,因地方口音,

雍正四年(1726年)頒布禁武令後,清廷對少林寺習武一直採取高壓政策,少林僧眾的習武被迫轉入地下。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立的《西來堂志善碑》記載的少林寺僧人“晝習經典,夜演武略”的碑文就是寺僧練武由公開轉成秘密習練的真實寫照。

演武后,寺院眾僧擔心因此而給少林招來禍患,於是安排參加演武的主要武僧分散隱蔽到

吳古輪在少林寺出家,後隨師父湛謨在石溝寺習武參禪多年 。吳古輪心性敦敏而天資過人,但一直不得習練少林無上禪功心意把的機緣,無法之下只得自行偷學三年。直至突有一日湛謨將他叫至面前,令其演練所學,吳古輪方知三年所謂偷學,師父心中早如明鏡,看似不知,實為對其之考校。幸其不負師父苦心,以三年之功而更勝習練十年之弟子。其師湛謨謂之“資質可嘉、恆心可喜”,遂悉心傳授心意把絕學。後返回少林寺得師叔湛舉盡心培養多年,吳古輪心身氣皆入化境,終成少林禪武絕學集大成者和永化堂第十五代傳人 ,深得少林無上禪武絕學“心意把”之真髓。迄今當地民間皆說吳古輪不但“雙鐵肘夾石成粉”,亦可再現其師湛謨當年“運輕功過河不濕鞋”的絕技,世人贊稱其“吳鐵肘”、“三片瓦”(足踏三片飛瓦即可過河)。
所謂“夾石成粉”、“過河不濕鞋”等,以今人看來不乏傳說成分,但據實而論,也並非不可能之事。對於真正的武學大家而言,這是周身之勁相合,心、意、氣、力高度凝聚貫通的結果。對於此類看似超乎常人認知的武學功力,著名拳師薛顛曾言:“言以離奇,實習則明”。
“據調查,道光時在石溝寺練武的海發、湛謨一系武僧,後來成為少林寺武功的重要傳人。海法、湛謨之後的湛舉、寂勤(吳古輪)、吳山林(吳古輪之子)、貞俊、德根等乃少林寺近現代重要的少林武功傳人。現在寺院及登封、偃師、鞏義一帶社會上所傳的許多功法,都是海法、湛謨一系門人傳下來的”(見《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少林功夫》第一章“少林功夫發展史”)。
“清道光年間,楊樹廟村的吳軲轆出家少林寺,成為著名的武僧,其弟子到建國後仍在縣南坡一代傳藝”(見《偃師縣誌》卷二十六“體育”)。
因時局愈發動盪,為保存少林文化精髓,吳古輪奉師命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打出少林寺山門還俗,將少林瑰寶藏於民間。按照少林傳統宗法,凡學過心意把的僧人,為證明自己已經相對全面地繼承掌握少林禪武絕學,須經歷“打出山門”的考核,唯有通過者才真正有資格離開少林寺而於世間傳授少林武學。在保存少林絕學使命的促使下,吳古輪成為了少林寺歷史上最後一個打出山門的僧人 。至今,吳古輪的後人仍牢記先祖當年離寺前恩師湛謨的囑託:“不要顯山露水,恃武逞強。要細雨濕衣,閒花落地,平和處世,順其自然,不失其所,普濟眾生,三寶相續,振興少林。”
吳古輪還俗後,先居唐莊,娶歐氏為妻。其間吳古輪為掌握少林絕學心意把的還俗武僧的訊息不脛而走,常有人登門,或拜會切磋,或欲拜師學藝,或欲偷盜甚至強搶想像中的心意把秘本,數次欲置吳古輪及其家人於死地,雖終被吳古輪以高深的功夫和大智慧一次次化解。但也因此,其妻歐氏於1879年辭世。同年,吳古輪帶著一女三子返回老家偃師找地隱居。到偃師市柏峪村後(僅距少林寺一山之隔),吳古輪從喬家購置一間小院,安家落戶。其子孫亦於此處世代傳承古輪拳法 。
吳古輪僻居一隅,教拳耕種為生,教子傳功,演武參禪。通過勞作不斷朔本追源,將少林武學來自於生活的本源研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保留傳統的同時,以大智大慧對傳統進行改良,使之與當時之社會情況相適應,令後人可以通過生活的點滴修行少林禪武絕學,實可謂開創了新的修行體系,稱之為古輪拳法的開山祖師,是實至名歸的。
歷史傳人
中興大師吳山林(1875-1970)

古輪拳法的第一位世間傳人正是吳山林。他的生活承載著世間的真實:負擔著養家持家之重擔,照顧著天生疾患的弟弟吳雙林,更是在大哥去世後承擔了撫養大哥一雙兒女的重擔。儘管現實給了吳山林重重壓力,但他深知古輪拳法之傳承不失,於少林、於世間是何等重要。是以,吳山林一日不曾懈怠,利用生活中的一切來修行古輪拳法,體悟生命。常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正是這種“苦、勞、亂”所帶來的困難和長年的修行讓吳山林“動心”而“忍性”,在生活中學會了“人忙身動而心不亂”,恰應了“無所住而金剛不動”的壁觀之境界。是真正的俗身佛心,使根在少林的古輪拳法升華成了人間佛法。
時任國家體委運動司武術處處級調研員後來的中國武術協會副秘書長的李天驥為挖掘整理中國武術,曾拜訪過吳山林,見其以88歲高齡演練心意把後,當場稱讚吳山林“功臻化境”。後李天驥在書中記錄了此事:“1963年,作者實地觀察了少林老僧人吳山林所練‘心意把’”(見《武當絕技秘本珍本彙編》第三章“形意拳”)。
據吳山林之子吳有德與吳山林之女吳倫英在世時講述:許世友將軍在少林寺習武時曾拜訪過吳山林向其求學,參加革命後不但給吳山林寫信數次,還曾托人捎送過銀元。
1928年少林寺被焚,一切毀之殆盡,值此少林禪武文化險險斷滅的危難時刻,吳山林應少林寺當家和尚釋貞緒之邀到少林寺傳授

據《登封市志》記載:“在少林寺被焚後,鑒於少林武術奄奄一息的狀況,當家武僧貞緒與素典、德禪等謀重振少林武術,並邀請著名還俗武僧寂勤次子吳山林大師,訓練少林武僧,培養了德根、行章等四十餘名武僧,同時還在由少林寺創辦的少林中學中開設少林武術課,廣傳武術……貞緒、德根等武僧的演武、傳武活動維繫了民國時期少林武術的傳承”(見《登封市志》卷五“少林武術”)。
後逢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戰亂頻發,少林僧眾星散,繼續在少林寺還法之事只得暫時作罷。解放後,雖然國家對少林功夫重視度越來越高,但當時有心習武之人卻僅是喜好武技和技擊傷人之術,無人真心於以武修禪的正宗大道,令古輪拳法這種真正的禪武絕技在吳家之外無人可傳,更不用說無上禪功心意把了。
少林監院貞俊法師在病重期間,含淚對吳山林講:“師叔啊,咱家這寶貝現在是萬石難買,千萬不要輕傳啊!”。故此,吳山林的後人皆隱而不出,多以農耕為生,不顯山不露水地在家族中傳承著古輪拳法,等待著一個能真正認知禪武合一文化的時代的到來。
雖是如此,但吳山林一直擁有一顆禪者之心,常樂自在,在1970年,以95歲高齡無疾仙逝。吳山林用其一生所經所歷,告訴後人:功夫全在生活中,修行不外世間事。後世之人無論在家出家、高下貧富,若是有心,亦可修成無上禪功心意把,令古老的絕學再現輝煌。
承先啟後吳天有、吳有德
吳天有,為吳山林的長子,也是其第一位衣缽傳人。對其父所傳的功法,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青年時期便耕種

吳天有1931年隨父吳山林到少林寺傳拳。1937年應登封縣和中嶽廟之邀在中嶽廟創辦國術館,傳授道士古輪拳法。至1941年中嶽廟遭日軍飛機轟炸後,吳天有赴鞏義組建抗日救國會,培養了一大批武術人才,為當地抗戰做出了卓越貢獻。1944年前後,吳天有於芝田、滎陽一帶率領大刀隊在日軍層層阻撓下成功突圍,於此戰中心臟附近中槍受傷,險些失了性命。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吳天有令得其真傳的次子吳木升參軍奔赴前線,再續報國之志。使人惋惜的是,在吳木升離家的一個多月後,吳天有舊傷復發,不幸逝世。

報國護法吳木升(1930—2013)

現今傳人
俠之大者吳南方(1962年至今)
1962年,吳南方出生。吳山林大師其時88歲高齡,對曾孫格外疼愛。吳南方幼年時,被抱去與曾祖同榻。年歲稍長,便整日被吳山林大師帶在身邊,言傳身教。吳山林感知世事,讓次子吳有德親自教授吳南方功夫。長輩們更不時帶他去看少林寺白衣殿壁畫,睹高祖之雄姿,聽高祖之傳奇。耳濡目染之下,吳南方從小就自覺樹立了繼承吳家絕學的志向。吳南方先後隨祖父吳有德、伯父吳木升、表叔喬黑保習古輪拳法,後又師從師父張慶賀修禪習武二十餘載。1995年,皈依佛門,禮少林寺主持、名譽方丈釋素喜大和尚為師,得賜法號釋德方 。
吳南方一生都在收集散落在民間各處的古輪拳法“碎片”,踏


古輪拳法,實為少林禪武絕學之精髓,其源於少林,發展於吳家,是禪宗之根本,世家之心血。
拳法特點
1、古輪拳法以少林禪學為根本,以武術為修禪的實踐方法,在武術的身心氣合一的習練中體悟生命,從而明心見性。

2、古輪拳法是以少林武學為基石,在廣泛吸收民間武術精華及中國各家文化精粹的基礎上,經由五代傳人一百四十多年的入世修行,結合了不同時期的社會文化而形成的。
3、古輪拳法將遵循生命本質規律的動作招式組合成養生、修心、強身、技擊的習練套路體系,使習練者的行、住、坐、臥皆能符合自然之道,從而在修心、正行的過程中實現強身、祛病、延壽的效果。從而有效地提升人的生命力、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健康相關生命質量。
4、古輪拳法的套路體系是以少林寺的絕學“無上禪功心意把”為核心構建的,以禪學貫穿養氣、鍊氣、用氣的三大階段,將自內而外的修行與自外而內的修行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從有法到無法的升華,達到一舉一動無處不是拳、無處不是禪的自然合一之境。
5、古輪拳法以丹田為運動核心,形松神聚,氣歸丹田,神氣內斂,腰腹肩胯手足渾然一體,丹田一動周身相隨。從而陰陽合

6、古輪拳法在習練中要求形松神聚。周身放鬆則氣歸丹田,神氣內斂,筋骨收縮則氣出丹田。神聚於眉尖一線,氣運在腰囊一條,使氣聚丹田,氣貫周身。正所謂軟如棉花,硬如鐵的自然功夫。這種方法正是對人的生命本源——腎氣的補充和強化。同時,完全體現了古輪拳法中節不空,拳架渾厚,力大無比的特徵。
7、古輪拳法要求周身一致、內外合一,以上領下穩、上三下七為基本,秉持上虛下實的原則,令清氣得以升、濁氣得以降,既無氣滯之憂又令下盤穩固、重心不失,也如此方能使手臂靈活。且能使習練者輕靈自如、起落難分、身法迅捷、步法靈活多變。實現“交手不見形”的技擊水平。
拳法內容


重要價值
1、文化價值:古輪拳法是少林禪武合一文化的真實體現,是中國武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完整的體系體現著中國武術文化身心兼修的精髓。
2、歷史價值:古輪拳法延續著400多年前少林永化堂禪武合一文化的傳承,完善地保存著傳統的修行方法和文化,是流傳至今的珍貴的文化遺產 。
3、學術價值:古輪拳法是中國傳統武術文化不可多得的集養生修心、實戰技擊為一體的實物資料,其歷史和傳承凝聚著武術的變遷和發展。
4、實用價值:古輪拳法通過禪武合一的修習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人的生命力、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健康相關生命質量,從而完善“人”這個社會主體在生活、學習及各行業工作中的綜合能力。同時,古輪拳法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及歷代修習者的智慧結晶,可促成當今社會形成高品質的社會文化。
存續狀況
古輪拳法在歷史上屬於家族式單傳的體系,承其真傳者甚少。同時,由於古輪拳法不僅是極其高深的武學體系,更是

為了保護和傳承這自古密傳的瑰寶,讓中華文化在世界綻放,自1988年至今,吳南方教授的學員逾千人,學員遍及大中華區及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韓國、日本等諸多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