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韻律

古詩詞韻律

古詩詞韻律,是指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後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 韻。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 韻部。 句子押韻,不僅便於吟誦和記憶,更使作品具有節 奏、聲調諧和之美。一首詩有沒有韻,一般人都能覺察得出來, 而要說明什麼是韻卻不那么簡單。但是,今天我們有了漢語拼音字母,對於韻的概念還是容易說明的。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所謂押韻(也叫壓韻、叶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 規定的位置上。詩詞歌賦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韻母的字,以使聲韻和諧。一般用於偶句句尾。也稱韻腳。宋·嚴羽《滄浪詩 話·詩辨》:“其作多務使事,不問興致;用字必有來歷,押韻 必有出處”。元·劉壎《隱居通議·詩歌三》:“山谷作詩,有 押韻險處,妙不可言”。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四:“吏部 侍郎趙公玉峰曰:‘公詩大佳,尤難其押韻天然耳。’”洪深 《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五:“押韻是加強節奏的一種手段;韻 愈繁,節奏愈急”。

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 韻部。同一韻部內的字都為同韻字。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 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於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 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比較常用的是 《108部平水韻》,詳見前篇“淺談古詩詞韻律”。

押韻是增強詩歌音樂性的重要手段,近體詩為了使聲調和諧、 容易記憶,對於押韻十分講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頒布的專門指 導押韻的書,如《唐韻》、《廣韻》、《禮部韻略》、《佩文詩 韻》、《詩韻集成》、《詩韻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韻略》最為流行,劉淵先生後來編著了一本《壬子新刊禮部韻》,即現在的《平水韻》。

需說明的是,並不值得為遷就押韻而破壞詩句的自然,除非是古時參加科舉,否則即使偶爾一兩句出韻,古人也是允許的。

[押韻規則]

近體詩押韻有較嚴格的規定,總結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聲韻],分述如下:

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 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

寄揚州韓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首句並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 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關於首句押韻與否的平仄規律 請參照“平仄簡表”。

只押平聲韻

近體詩規定,只能押平聲韻,這幾乎是一條死規矩,事實上 以近體詩為例,若押仄聲字會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覺 遵守這一規則。

中間不能換韻

古詩(古風)允許中途換韻,但近體詩不允許這樣。

首句押韻可借鄰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 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必須 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 韻),也不能摻雜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是近體詩的大 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 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

《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余甘漱晚汀。軟沙倚坐穩,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數杯君不見,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 了八庚的“清”。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 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

押韻須注意事項

忌重韻

即同一個韻字在一首詩的韻腳里重複出現,此乃大忌。

避免同義字相押

如一首詩中同時使用“花”、“葩”,“芳”、“香”等。

避免出韻

古人寫詩多依官韻,而許多我們認為是同韻的字在官韻中被分別列入不同的韻部之中,如“冬”與“東”之類,如果在同一 首詩中相押,即為出韻。這主要是因為古今語音變化的原因,現 在已沒必要再強調這一點。

[唱和]

唱和就是依照別人詩中所使用的韻字來押韻做詩,叫做“和 韻”或“步韻”,主要有三種方式:

1、次韻:又稱步韻,即用原詩相同的韻字,且前後次序都 必須相同,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2、用韻:即使用原詩中的韻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3、依韻:即用與原詩同一韻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