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漁雁

古漁雁

古漁雁民間故事是產生和流傳於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遼河口海域的二界溝一帶,以漁業文化為基礎的漢族民間傳說故事。主要包括古漁雁始祖崇拜、古漁雁海神崇拜、古漁雁龍王崇拜、"古漁雁"祭祀和慶典、"古漁雁"漁具的起源和演變等。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很高的科學價值、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和重大的現實意義。已經列入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古漁雁"式行蹤在世界範圍內多已絕跡,唯獨遼河入海口還有遺存,堪稱人類遠古漁獵活動的活化石。

魚雁碼頭魚雁碼頭

簡介

古往今來,遼河口海域的二界溝小鎮一直是特殊的打魚人群體--"古漁雁"的落腳聚集之地。持魚雁碼頭
這一生計的打魚人沒有遠海捕撈的實力,只能像候鳥一樣順著沿海的水陸邊緣遷徙,在江河入海口的灘涂及淺海捕魚撈蝦。因這一群體沿襲的是一種不定居的原始漁獵生計,故遼河口民間稱其為"古漁雁"。他們在幾千年的遷徙中,飽嘗了大自然風雨的洗禮和潮浪的淘練,形成了寶貴的、沉澱深厚的漁雁文化。

古漁雁民間故事的形成及特點

二界溝的古漁雁主要是從華北的冀中、冀東地區通過旱陸和水陸遷徙到此地的打魚人,他們是古漁雁民間文學的創作者與傳承者。由於生計的特殊性,古漁雁民間文學和一般海島漁村的民間文學有很大的不同。鮮明的漁雁生計特點和原始文化遺韻對該群體的歷史與生活、習俗與傳統、信仰與文化創造等有全方位的反映。在形式方面,古漁雁民間文學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內容原始,較少發展和變化。二界溝的古漁雁民間文學蘊藏豐厚。近十多年來,當地文化部門曾挖掘、採錄有近千則解釋古船網由來和反映原始漁撈生活的神話、故事和傳說,並蒐集漁歌一千餘首。古漁雁的後代、漁民出身的文化人劉則亭能講述數百則有關古漁雁的故事和傳說,是古漁雁民間文化的重要傳承人。

基本內容

流傳於遼河口海域二界溝的"古漁雁"民間文學,主要包括"古漁雁"始祖崇拜、"古漁雁"海神崇拜、"古漁雁"龍王崇拜、"古漁雁"祭祀和慶典、"古漁雁"漁具的起源和演變等。歷史上,生活在境內二界溝一帶的漁民,世世代代春來秋去,像候鳥一樣南北遷徙,被人稱為"漁雁群落"。正是這古老而富有生活體驗的群落,演繹了盤錦海域及沿岸這些內涵豐富、神奇美麗的"古漁雁"文化,其中最具代表的為"古漁雁"民間文學。

發展現狀及傳承價值

古漁雁口頭文學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海撈史,也是一部溝通中西文化的組成部分,堪稱中華民族海洋文明的一朵奇葩。古漁雁民間文學以口述史的方式,比較完整地記述和反映著這一古老的人類文明,其神話、傳說中的原始性,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古漁雁文學中關於古代漁具、造船、航海、加工的經驗和技術的傳說,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而古漁雁文學中體現的敢於冒險、敢於開拓新航線、敢於發現新漁場的開拓精神,更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對強化海洋意識、發展海洋經濟、淨化海洋環境都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盤錦大窪縣二界溝古漁雁口頭文學記載了人類祖先在大自然的恩賜、制約下曾經的遷徙漁獵生活,到了半定居的漁獵時期和定居的農耕時期,也沒有停止。古漁雁行蹤,在我國及世界沿海江河入海口早已絕跡,惟獨在遼河入海口還保留著,堪稱人類遠古漁獵活動的活化石。由於生計的特殊性,古漁雁群體在我國歷代社會都處於邊緣狀態,文獻對其極少記載。加之近年來,這一生計方式在我國沿海及世界各海口區域多已中斷,老一輩的古漁雁也相繼離世,古漁雁民間文學瀕臨消亡。基於此,遼河入海口二界溝尚存的古漁雁民間文學更顯珍貴,急需進行保護。目前,古漁雁文學已成為國家文化遺產,下一步將進行進一步的挖掘、整理工作,爭取把古漁雁文化傳播到世界,使之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古漁雁民間故事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