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祭祀屈原

古法祭祀屈原

屈原(約前342—前278),名正則,字靈均,一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楚國大夫,出生於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他是中國最早的大詩人之一。繼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創立了楚辭,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國將領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都城郢都,並在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焚燒楚先王陵墓。憂國憂民的屈原在汨羅江懷石自殺,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唱轉變為個人獨立創作的新紀元,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人,中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1] 屈原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他創造的“楚辭”,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產生深遠影響。

古法祭祀屈原

武漢百餘名學子用古法祭祀屈原.

古法祭祀屈原 古法祭祀屈原

5月28日,童學館的小朋友們在背誦《離騷》。

當日,80名武漢大學國學班的大學生和40名童學館的小朋友,在武漢東湖行吟閣前舉行祭祀屈原的活動,緬懷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新華社記者程敏攝

40名童學館

80名武漢大學40名童學館的大學生和40名童學館的小朋友,在聽濤景區行吟閣前舉行祭祀屈原活動,緬懷偉大詩人和愛國者屈原。

贊禮官唱“行初獻禮”--祭祀

贊禮官唱“行初獻禮”聲中,祭祀正式開始。4名樂者在祭台前以笙、笛、蕭樂器演奏起《楚商》曲,70名祭者在15名執事官引導下,向屈原的雕像“初獻”:進香進酒並叩拜,再由祝者高誦一篇600字的祭文。

“亞獻、終獻、飲福受胙、望燎”儀式

其後的“亞獻、終獻、飲福受胙、望燎”儀式中,80名身著楚服的國學班學子神色肅穆,共起叩9次,祭文最後一句“神而有靈,其維尚饗”由全體學子齊誦,整個儀式有條不紊,演繹古人禮儀風範。

靜泊湖畔的楚風號遊輪上,40名來自童學館的小朋友高聲背誦《離騷》,在清越嘹亮的童聲中,兩位祭者將一顆顆粽子拋向湖水中,一邊拋粽,一邊口呼祝福,祝福屈原的神靈泰安。

.

"屈原祭祀"活動將按古法行事

屈原祭祀活動分為5個部分:初獻、亞獻、終獻、飲福受胙、望燎。為了盡顯古人禮儀原貌,本次祭祀在祭者、執事者、器物、服飾和音樂上,都盡力按古法行事。

學生演員家長冒雨前來駐足觀看

現場,近千名遊人和學生演員家長冒雨前來駐足觀看。東湖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稱,眼下端午文化節龍舟大賽正在火熱進行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