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村

古村村

古村村地處於河南鄧州市構林鎮,有4個自然村組成,轄11個村民小組,古村是構林鎮乃至鄧州市村莊整治和發展楊樹經濟的一個典型村。

基本信息

1、河南省鄧州市構林鎮古村村

地理位置

古村村位於河南鄧州市構林鎮南8公里處,北鄰省際通道,西鄰207國道,境內有秦漢古山都城遺址。

村莊人口

全村有4個自然村組成,轄11個村民小組,1080戶,3892人。

經濟發展

古村是構林鎮乃至鄧州市村莊整治和發展楊樹經濟的一個典型村。該村注重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共發展楊樹3300畝,其中2006年新發展楊樹1750畝。近年,該村村建工作力度大,通過多方籌資,修水泥路7.3公里,石渣路9公里,下水道6000米,建橋涵17個,安裝路燈18盞,拆遷房屋132間,建成山都遊園1個,農民體育場1個,文化茶館2個,標準幼稚園1個,沼氣池10個,全村共安裝太陽能100台,有線電視160戶,電話502戶,上寬頻26戶。

2、廣東省英德市望埠鎮古村村

地理位置

古村村,地處望埠鎮南部,是革命老區。

土地面積

總面積13973畝,其中林地12480畝、耕地1306畝。

村莊人口

總戶數356戶、總人口1538人,其中34戶貧困戶、貧困人口107人,低保戶27戶、五保戶17人,這些低保、五保戶全部由民政部門發放一定的生活費。

經濟發展

古村距離鎮圩7公里,已建好通往鎮圩及英坑公路的水泥路公10公里,其中村內3公里。該村集體可支配年均收入不足3萬元,村民以傳統的種植業(主要是稻穀和甘蔗)為主,生產力水平相對比較低,產品的經濟價值也不高。
古村村將下大力氣,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上級其它部門的幫助支持以及村民們的配合幫助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在此基礎上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就是要引進經濟效益高的種植品種、引進流通大戶,發展訂單農業。壯大集體經濟方面:一是有效利用山地資源(村集體仍有3千多畝殘林山地),引資開發種植經濟林,可以資源入股與外資合作經營,也可以直接發包給投資方經營;二是利用古村的交通優勢和阿公岩壢水質好的優勢,在山邊建一個小型天然游泳池。今年7月,鎮村又籌資修建通往山邊和各村小組的水泥路,而且早在幾年前古村就開通了城鄉公交,每年夏天都有很多外地遊客到阿公岩壢游泳。所以建游泳池,發展小型旅遊項目,應該有一定的前景;三是引資建小型企業,最近引進外資擬在山邊建機制木碳廠(原料是雜草木或木屑),但由於供電方面的原因,該項目暫時擱淺了,這需要上級有關部門的協調和支持。

3、河南省洛寧縣底張鄉古村村

地理位置

古村村位於底張鄉西北部3公里處。

村莊人口

全村有4個村民小組、1032口人。

土地面積

耕地面積1060畝。

經濟發展

2006年被確定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試點以來,該村按照“村容乾淨整潔、庭院乾淨衛生、社區功能齊全、村民富裕文明”的總體思路,堅持因地制宜,規劃先行,充分動員民眾圍繞村容村貌整治、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富民產業培育等,大力開展新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累計投資83萬元,拆除危舊土房32間500餘平方米、殘牆斷壁1500米,粉飾牆壁5200平方米,新建圍牆950米;綠化村道1200米、隙地3300平方米,建成楊樹圍村林1500餘米;硬化入戶道路4200米,整修排污渠、下水道1300米;發展戶用沼氣池100座,新建社區服務中心330平方米,基本實現了村莊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二是堅持建管並重,建立長效保潔機制。合理規劃,新建了垃圾填埋場和垃圾池,成立了衛生保潔隊伍,共安排專職衛生保潔員10人,購買垃圾車2輛,衛生保潔員按每人100元/月的標準解決工資待遇,每天對村內街道、衛生區進行清掃保潔,較好保持了村內衛生長期乾淨整潔;三是致力發展村內經濟,促進農民增加收入。利用當地資源優勢,積極引導農民發展勞務輸出、畜牧養殖、楊樹經濟和竹編加工等致富項目,目前全村共植樹8.4萬棵,人均楊樹80棵;發展養殖農戶100餘戶,存欄畜禽800餘頭(只),年戶均增收1200元;依託傳統竹編加工擴大規模至50餘戶,年戶均收入在1500元以上;全村長年在外務工人員430人,年創務工收入人均5000餘元。通過培育特色產業致富,民眾生活條件不斷提高,200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3560元;四是積極倡導文明新風尚,不斷提高民眾素質。新建了圖書閱覽室,購置科技圖書和雜誌2000餘份,組建了業餘戲團,組織民眾利用農閒時間排練大鼓、戲曲等節目,極大豐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積極開展爭當“好媳婦”、“好公婆”、“文明村民”、“五好農戶”活動,倡導文明、健康新風尚,促進鄰里團結、家庭和睦,民眾素質明顯提高。

4、河南省新安縣正村鄉古村村

地理位置

古村村位於正村鄉中南部,與郭峪村、正村村等為鄰。

村莊人口

全村共有15個村民小組,483戶,總人口近2000人。

土地面積

耕地面積2200餘畝。

經濟發展

交通便利,古白路穿村而過,新修有通組入戶水泥路5公里。金水河從村中流過,標準化村室和衛生室已建成使用,基礎設施完善。村域內有數家建材(以生產預製板材為主)企業,民眾收入以農副業和庭院養殖業為主,部分農戶種植中藥材和蔬菜等,是洛陽市2008年新農村建設重點整治村之一。

5、山東省平度市崔召鎮古村村

村莊由來

約在明思宗(崇禎)年間,有農人代姓者自代家上官搬遷至此居住,因挖出古村遺址,故取名古村。

地理位置

位於鎮駐地北8公里,東臨盧家村,西靠陶家村,南靠白沙河。

村莊人口

188戶,656人。

土地面積

耕地面積1466畝。

經濟發展

該村以發展養殖和種植為經濟發展的重點,2006年,該村經濟總收入941萬元,村民人均所得5224元。
養殖業是村主要經濟支柱之一,牛年出欄50頭,豬年出欄3000頭,雞年出欄10萬隻。該村有固定電話130部,醫療衛生室1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