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希”的來歷
20世紀的60年代,中蘇曾爆發思想論戰,於是,人們經常可以在報刊上看到中國批評蘇共的“土豆燒牛肉”共產主義。當時,王殊同許多人一樣,弄不清“土豆燒牛肉”是怎么一回事。很多年以後,他被派往奧地利任大使,並且訪問了匈牙利才完全弄清楚其中的意義。
翻譯軼聞
這件事還得從20世紀50年代末說起。當時蘇共總書記赫魯雪夫訪問匈牙利時,在一次民眾集會上的講話中說,到了共產主義,匈牙利就經常可以吃“古拉希”了。新華社《參考訊息》編輯部的翻譯們在翻譯赫魯雪夫這個講話時,被“古拉希”這個詞難住了。如果直譯為“古拉希”,中國讀者不知是何物,而在後面加上括弧註解又嫌太長。當時,王殊時任駐非洲加納的記者,剛好回國參加西亞非洲記者會議。晚飯後,他正同幾個記者閒談,兩位編輯走過來斟酌“古拉希“究竟怎樣譯法為好。有幾個記者知道這個詞,也吃過這道菜,說不過是土豆燒牛肉罷了。
《參考訊息》每天出版很緊迫,後來幾個編輯商量決定譯為“土豆燒牛肉”。現在看來,這個譯法不太確切,沒有表達這道菜在匈牙利飯菜中的代表性和廣泛性,因而後來引起了不少的誤解。
事實上,赫魯雪夫這句話只是取悅匈牙利人的玩笑之詞,並不是說共產主義的標準就是大家都能夠吃上“土豆燒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