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彭三勝

古彭三勝

一曰歌風台,二曰放鶴亭,三曰留香居。著名詩人、作家文心子的書屋“留香居”即“古彭三勝”之一,年代最近,卻最著名。為此三處名勝皆在古彭之州。即江蘇徐州(徐州,古稱彭城)。

(一)歌風台

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公元前195年,劉邦討伐英布叛亂後回師長安,途經沛縣,乃置酒與父老子弟相聚。酒酣,劉邦擊築而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據說時有一百二十童子伴唱。《大風歌》系楚調,慷慨淒壯。當時劉邦臨走時,把沛縣封為“湯沐邑”,沛縣父老世世代代,免稅免役。後人為了紀念此事,把劉邦作《大風歌》的地方命名“歌風台”。

(二)放鶴亭

放鶴亭為“古彭三勝”之一。“古彭三勝”:一曰歌風台,二曰放鶴亭,三曰留香居。因為此三處名勝皆在古彭之州(即江蘇徐州,古稱彭城),故名曰“古彭三勝”。其中“留香居”是著名詩人、作家文心子的書屋,其年代最近,卻最著名。放鶴亭,為彭城隱士張天驥所建。鶴,乃古代賢士也。古有林逋“梅妻鶴子”之美談,再有張天驥隱居之不仕之名。放鶴乃喻招賢士也。
放鶴亭位於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山之顛,為彭城隱士張天驥於1078年所建。蘇軾曾寫過一篇《放鶴亭記》,用如椽之筆描繪了動人的放鶴圖卷,使放鶴亭與雲龍山聞名於世。自雲龍山北門拾級登達第三節山頂,半月形院門門額上有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徐州知府田庚書寫的“張山人故址”5個隸字。走進院門,有平坦開闊、鋪有甬道的四方庭院,其東側便是放鶴亭,飛檐丹楹,宏敞明亮。亭南北長11.95米,東西深4.95米,前有平台,周環遊廊,十分優雅。 放鶴亭西側有飲鶴泉,泉亭相依已逾千載。距放鶴亭南20米,飲鶴泉南10多米處,還有一座建在高聳之處的小亭招鶴亭,因《放鶴亭記》有招鶴之歌而得名。招鶴亭為磚木結構,小巧玲瓏,檐角欲飛,是登高遠眺的好地方。放鶴亭、飲鶴泉和招鶴亭這三座古蹟有著密切的關係。

築亭詠亭

院門所寫“張山人”即北宋隱士雲龍山人張天驥,最初就是他築了放鶴亭。張天驥(1041-?),字聖塗,自號雲龍山人,家有花園、田宅,在雲龍山西麓黃茅崗築有草堂。他愛好詩書、花木和音樂。他父親張希甫、母親李氏以及他本人都深受道家哲學的影響。 而放鶴亭名聞遐邇,固然與它坐落的幽美環境有關,更主要的是因為放鶴亭聯結著蘇軾與張天驥友誼的佳話。蘇軾早年也曾受道家思想的薰陶。他從小在家鄉四川眉山縣,跟著眉山天慶觀北極院道士張易簡學習過3年。成年之後,道、佛、儒三家思想對蘇軾幾乎有同樣的吸引力。他仕途坎坷,政治上屢遭挫折,更助長了他放達曠逸的性格。因此,他與張天驥感情十分投洽。蘇軾在徐州寫的大量詩歌中,張山人的名字頻頻出現。 蘇軾常常帶著賓客、僚吏甚至歌伎到放鶴亭來飲酒。張山人“提壺勸酒”,也“慣作酒伴”。蘇軾屢次大醉而歸。他在詩中描述了這種情景:“萬木鎖雲龍,天留於戴公。路迷山向背,人在滇西東。薺麥余春雪,櫻桃落晚風。入城都不記,歸路醉眼中。”這首詩不僅是蘇軾在張山人這裡暢樂心情的自白,也是雲龍山美妙景色的寫照。 熙寧十年時張天驥已38歲,尚未娶妻。蘇軾願為張山人做媒,替他找個合適女子,但張山人婉辭謝絕。表示要堅持“不如學養生,一氣服千息”的道家獨身生活。由此可見張山人醉心於“修真養性”之術,也可看出蘇、張彼此關心的親密之情。他們的友誼保持很久,12年後,即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蘇軾任杭州太守時,張天驥還不遠千里到杭州去看望他。蘇軾熱情款待這位老友住了10天,才贈詩話別。

修繕記錄

“名山與高士,人地兩相倚”,人們喜愛幽雅的放鶴亭,也自然地懷念飄逸豪放的蘇軾和張山人。放鶴亭屢坍屢修,世代存留。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徐州都司戴時宗、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徐海道吳世熊都曾重建過放鶴亭。辛亥革命後也曾修過。但嗣後年久失修,到解放前夕放鶴亭已破敗不堪。解放後人民政府撥款修繕,恢復舊觀。1979年放鶴亭又加整修,彩棟丹楹。煥然一新。原來懸掛的乾隆所書“放鶴亭”匾額,改用蘇軾筆跡,重新制匾,高懸其上。這樣更加富有歷史感,增加遊人的興味。放鶴亭內窗明几淨,四壁張掛名家書畫,清爽雅靜。

周邊古蹟

飲鶴泉位於放鶴亭西側,如今可以見到飲鶴泉鑿作一井。四方環繞石欄,頗為美觀。井南側立有石碑,上冠“古蹟”二字。中間書有“飲鶴泉”三個尺幅大字。上款為“天啟癸亥仲冬吉旦”,下款署“古部張璇重浚”。“天啟癸亥”為明熹宗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當時的徐州戶部分司主事張璇疏浚飲鶴泉後,立此碑作紀念,碑文為張璇手書。他籍貫“古部”,即高邑,現為河北省柏鄉縣。 舊方誌記載:“飲鶴泉一名石佛井,深七丈余。”明成化二十三年 (公元1487年)的《重修石佛寺》碑文說:“有井在山頂,棄而不食者累年, 發其瓦礫,甘美如初。”清鹹豐九年(公元1895年)又琉浚一次,也有碑記說: “不五丈而得泉,甚甘。”從這兩段文字記載,再聯想到蘇軾《游張山人園》詩句:“聞道君家好井水、歸軒乞得滿瓶回。”可以想見飲鶴泉的水質是清純甘美的。 解放後飲鶴泉水深尚有三尺,後因亂擲瓦石而堵塞乾涸。1962年曾重淘泉井。徐州市自來水公司工程師楊以信曾下井測量,井深24.6米。和舊志所說“七丈余”相符。井壁系穿岩鑿成,有兩條石縫:一在北側井口下6.5米處,垂直長3米;一在西南側井底向【放鶴亭】 fàng hè tíng 放鶴亭為“古彭三勝”之一。“古彭三勝”:一曰歌風台,二曰放鶴亭,三曰留香居。因為此三處名勝皆在古彭之州(即江蘇徐州,古稱彭城),故名曰“古彭三勝”。其中“留香居”是著名詩人、作家文心子的書屋,其年代最近,卻最著名。放鶴亭,為彭城隱士張天驥所建。鶴,乃古代賢士也。古有林逋“梅妻鶴子”之美談,再有張天驥隱居之不仕之名。放鶴乃喻招賢士也。
放鶴亭位於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山之顛,為彭城隱士張天驥於1078年所建。蘇軾曾寫過一篇《放鶴亭記》,用如椽之筆描繪了動人的放鶴圖卷,使放鶴亭與雲龍山聞名於世。自雲龍山北門拾級登達第三節山頂,半月形院門門額上有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徐州知府田庚書寫的“張山人故址”5個隸字。走進院門,有平坦開闊、鋪有甬道的四方庭院,其東側便是放鶴亭,飛檐丹楹,宏敞明亮。亭南北長11.95米,東西深4.95米,前有平台,周環遊廊,十分優雅。 放鶴亭西側有飲鶴泉,泉亭相依已逾千載。距放鶴亭南20米,飲鶴泉南10多米處,還有一座建在高聳之處的小亭招鶴亭,因《放鶴亭記》有招鶴之歌而得名。招鶴亭為磚木結構,小巧玲瓏,檐角欲飛,是登高遠眺的好地方。放鶴亭、飲鶴泉和招鶴亭這三座古蹟有著密切的關係。

(三)留香居:

出自著名詩人、作家"文心子"的書屋和工作室。因為文心子十分喜歡古龍作品《楚留香傳奇》,並自命“古龍傳人”。古龍是天才異才,對於自己的人生是十分迷茫,文心子亦是。古龍曾在小說中不止一次說自己是一個“浪子”,大俠古龍先生的小說都折射出自己的人生悲劇。文心子常拿古龍自比。由此可見一斑。文心子的命運從他的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這個天才也是十分落魄。留香,或許是每一個人的夙願吧。人過留名,有個雁過留聲。人總要留一個美名。所以就像《留香曲》里所唱的:萬世留名我不希罕,倒不介意留下一些芳菲一些香。
詩詞見證:
1.終就一身汗,留香君子蘭。——《少年游》
2.人人只原留香就好!我以理智的大腦檢驗這不足一笑的世道。——《綠色風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