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禹王台,又名古明台,位於開封城外東南約1.5公里。是開封遊覽勝地,現闢為禹王台公園。
禹王台最早叫吹台,相傳春秋時代晉國著名盲人大音樂家師曠曾在此吹奏樂曲得名。古時的吹台很高,到了明朝還有10米,周長百米,後來由於黃河泛濫,泥沙淤積,僅高出地面約7米。古吹台秀水環繞,古木參天,曲徑通幽,風景優美。今日禹王台上,經過修葺後主要建築有禹王廟、三賢祠、水德飼和御書樓等。 宮殿式的水德祠和三賢祠是後世續建的。碧瓦紅牆,綠樹掩映,早已成為遊覽勝地。
建築
禹王廟
禹王廟是座精巧的二進庭院,大殿內在明朝時所塑的禹王像,已不存在。現在殿內的禹王像是1982年重塑,高1.6米,雙手執圭,身穿龍袍,魁偉端莊。塑像兩側有兩副對聯,一副是“江淮河漢思明德,精一危微見道心”,另一副是:“而耕而粒去巢就廬萬代永頌王功德,斯世斯民飲水知源高台重鑄禹金容”。東西牆上是磚雕壁畫,東邊是一副大禹治水圖,西邊是大禹行賞和樂耕圖,反映了大禹治水的功績。大殿北壁鑲嵌有清光緒年間河南巡撫劉樹賞摹刻的峋嶁碑,文字奇古,字型怪異,為書法愛好者所珍視。
三賢祠
三賢祠和水德祠是兩個小院,分別位於大殿東西兩側。三賢祠位於殿東邊,建於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是為紀念唐天寶三年(744年)李白、杜甫、高適三位大詩人在此台相會,飲酒賦詩,留下了《梁園吟》等膾炙人口的名篇而建。明代著名詩人李夢陽和何景明在開封活動時間較長,明嘉靖四年(1525年),為了增祀明代李夢陽和何景明兩位詩人,曾將三賢祠改稱五賢祠。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祠堂時,其匾額上仍是題“三賢祠”。
水德祠
水德祠位於大殿西邊,是明朝為紀念中國歷代治水有功的人而建。歷代對興修水利、治理黃河有貢獻的人,在水德祠內部奉祀有牌位,祠建初期原祀有29人,以後逐漸增加到37人。
御書樓
御書樓位於禹王廟南面,是清康熙皇帝為禹王廟寫匾額“功存河洛”的地方。此樓是為紀念皇帝書定御書及懸掛御書所建。現在匾已不存,樓房還在,樓下東壁嵌有康有為登吹台時的詩作,字大如拳。
近代革命遺址
在禹王台公園北面的蘋果園西南角有孫中山銅像和辛亥革命烈士墓。孫中山銅像是1929年馮玉祥在河南主政時所立,身高1.96米,原在龍亭高台南面(台前),後移於此。辛亥革命烈士墓是座莊嚴肅穆的青石陵墓。武昌起義勝利後,以開封為中心的河南人民積極回響,以同盟會員張鍾端為首準備武裝起義,由於機密泄漏,張鍾端等11人遭清廷鎮壓而壯烈犧牲。烈士遺骸於1934年移葬開封南關,因禹王台是盟員當時的自由的活動中心,所以1981年遷葬於此,名為辛亥革烈士墓。
其他
禹王台周圍有回廓環繞,壁上鑲嵌有大量的石刻題記。在禹王廟正殿後面,有座御碑亭,亭中碑上刻有清乾隆皇帝南巡開封吹台時親筆寫的一首詩。
古吹台下有環水河,名為蓮花池,是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開鑿的。古吹台後有一水榭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
此外,公園內外還有景亭、劇場、花園、葛花廊、廣場、電動飛機、綜合大型滑梯等娛樂設施。整個公園花木繁茂,層巒疊翠,布局精巧,環境幽雅。
歷史典故
禹王台(古吹台)的來源
西漢初年,漢文帝封其次子劉武於大梁,為梁孝王,封疆初都於大梁,後遷睢陽(今商丘)。梁孝王喜好同墨客吟詩吹彈遊樂,為此又增築吹台,並在吹台興建殿字亭樓,種植名貴花木,修建成一座豪華的園林,稱為梁園,又稱兔園。入冬,梁園萬樹銀花,玉宇輝映,風景如畫,景色迷人,故“梁園雪霧”成為汴京八景之一。梁園後因戰亂而荒落。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在台上建碧霞元君祠。後來,因開封屢遭水患,人們懷念大禹治水之功,於明嘉靖二年(1523年),在吹台上修建一座禹王廟,這座古台從此就又叫禹王台了。古吹台的建築,在明清時期曾進行過多次修葺。禹王台南台階下面入口處,是一座門樓式牌坊,上寫“古吹台”三個大字,是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河南地方官何煟書寫。
李白與梁園
梁園,原為西漢梁孝王所築的園林,相傳在河南境內有兩處,一在汴州(今開封),一在宋州(今商丘)。
現在開封的禹王台公園,其實就建立在梁園的舊址之上。
明代李濂的《汴京遺蹟志》,有這樣的記載:"梁園。在城東南三里許,相傳為梁孝王游賞之所。……一名梁苑,孝王築吹台於苑中。"同一書中,還有關於"吹台"的記載:"吹台。在城東南三里,相傳漢之宣傳台,一名梁台,一名雲台,俗呼為二姑台。今為禹王台,祠禹於其上"
禹王台公園裡,現在留存著古吹台的遺蹟。
李白是於唐天寶三載(公元744年)被賜金還山,離開都城長安,進入了一個長期在國內漫遊的時代。
從這一年開端,到天寶十四載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遊歷過相當於現在河南、山東、河北、山西、湖北、湖南、江蘇、浙江、安徽等省的許多處所。
他在東魯有家,已故妻子許氏所生的子女就安置在那裡;他在汴州也有家,他的新夫人是故相宗楚客的孫女,就寓居在汴州梁園附近。
他這個時代的運動,可以說是以"梁園"為中心的。
他在《書情贈蔡雄》一詩中說:"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
"李白那時為何客居梁園這樣久?梁園不僅是他遊歷各處的折轉之地,還因為他有家室就在此處。
李白與杜甫,這兩位詩壇上的巨星,是在天寶三載相逢相識於洛陽,隨後一同遊歷過梁宋(汴州、宋州),又泛遊東魯的。
著名詩人高適,一度也參加了他們的行列。
杜甫曾有多首贈李白、懷李白的詩,記述與追懷此事。
《贈李白》云:"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瑤草。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云:"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遣懷》云:氣酣登吹台,懷古視平蕪。
"梁宋之游,尤其是梁園之游,為李杜相識相交之後的一次豪舉,給杜甫留下了畢生難忘的印象。
李白的《梁園吟》、《鳴皋歌送岑征君》、《秋浦寄內》、《自代內贈》等多首詩,都吟詠過梁園。
而《梁園吟》(一名《梁園醉酒歌》),是他初到梁園之作,寫得尤其酣暢淋漓。
詩里雖有上失意之後,及時行樂的頹廢一面,卻也道出了古今豪貴不足持的明智見解,同時還表現了"欲濟蒼生"的意願。
詩中有這樣的句子:"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
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雲。
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
舞影歌聲散淥池,空餘汴水東流海!"真是洞徹千古之言。
從詩中對信陵君典故的引用,以及對汴水所發出的慨嘆,可知李白心目中的梁園,的確是汴州的梁園,而不是宋州的梁園。
李白最後一次駐足梁園,是在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他由江南回汴州探家,正趕上安史之亂,於是不得不偕宗氏夫人愴惶南奔,他有《奔亡道中》五首記其事。
李白在梁園的運動,後人並沒有忘記。
開封禹王台正殿東側,建有三賢祠,就是為了紀念李白、杜甫、高適三位大詩人的。
三位先賢心雄氣傲,當年來這裡登高憑弔,慷慨悲歌,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讓每一位前來瞻仰的人誦讀遺篇,都會受到莫大啟發。
師曠與古吹台
春秋時,開封是衛國南部的邊境小鎮,當時叫儀邑。衛國的宮廷樂師高揚因得罪了衛
獻公的寵姬,被逐出京城。他走投無路,便攜女兒高娥來到儀邑,在這裡招收學生,傳藝為生。晉國少年師曠,自幼酷愛音樂,慕名前來投師學琴。師曠聰明過人,就是生性愛動。聽講時,屁股像長了刺似地坐不安穩;一雙大眼溜溜亂轉,東張西望,定不下心來。三年過去,別人都滿師了,他還是半瓶子醋。高揚怕他在外面丟人現眼,就讓他蹲了班。高娥很喜歡師曠,常暗中勸他:“師兄,你就不能消除雜念一心一意學琴嗎?”師曠也下決心改掉毛病,但常常約束不住自己。高娥從小受父親薰陶,琴藝很精,經常給他“開小灶”,手把手教他。又過了三年,高揚考試學生,聽他們演奏以評定優秀。輪到師曠,他彈奏一曲,似乎韻味不足;再彈一曲,更覺索然無味,高揚心中生氣,訓斥道:“你學藝不精,只因為好看好動,心不專一,瞎子學琴也比你強,我實在教不了你這個學生,明天就捲鋪蓋回家吧!”眾目睽睽之下,師曠羞慚得無地自容,他特別感到對不起師妹高娥尋自己的一片苦心。當晚,師曠悄悄來到高娥房間,說:“師妹,請把繡花針借給我用一用。”高娥就把繡花針給了他。他走後,高娥攆去看他幹啥,想幫他做活,哪料師曠回到屋裡就用繡花針刺自己的眼珠。高娥驚叫道:“師兄,千萬不能啊!”然而,已經晚了。師曠苦笑道:“師妹,我從此可以專心練琴了。”高娥緊緊握住他的手,流著淚說:“你一定能成為操琴高手……今後,小妹就是你的眼睛!”高揚知道後,十分懊悔不該出口傷人。從此,父女倆精心向師曠傳授琴藝,他也發憤苦練,終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琴藝超過師傅。高揚死後,師曠便和高娥結為夫妻。師曠眼睛雖然瞎了,聽覺卻十分靈敏,音樂造詣很深。他經常在土台上彈琴,琴聲特別動聽,儀邑百姓無不稱讚。他還譜寫了“陽春”、“白雪”兩首千古絕唱,名聲很快傳遍了列國,名國王公都派使者來聘他去彈琴。“伴君如伴虎,你千萬不要去當宮廷樂師啊!”師曠想起岳父臨終的囑咐,便一一謝絕了。
當時的晉國因國弱民貧,常受強鄰楚國的欺負。晉平公發憤圖強,求賢若渴,聽說本國出了師曠這么個人物,覺得臉上很有光彩,忙派使者隆重地去迎接他回國。師曠懷念父母之邦,又見晉平公如此禮賢下士,便決定和妻子和晉國。臨行時,儀邑百姓依依異惜別,捨不得他倆離開。師曠夫婦來到晉國京城,晉平公親自迎出宮門,待如上賓,態度十分謙恭。一天,晉平公請師曠彈奏一首悲壯的樂曲聽,師曠怕他聽了傷心,不願意彈。晉平公堅持要聽,師曠只得從命。師曠操琴,輕攏慢捻,未成曲調先有情。隨著樂曲的變化,天色陰暗,烏雲四起,殿外的仙鶴髮出悲哀的啼聲。一曲未了,風雨交加,晉平公也難過得流下了眼淚。晉平公聽過此曲,第二天就病倒了,醫藥無效,只得又把師曠請來。師曠說:“請大王再聽一曲,貴體就會康復”說著便靈巧地撥動琴弦,琴聲如同流水,汩汩流淌,滋潤心田。忽而婉轉低回,忽而激越昂揚,把晉平公面對強敵的苦悶和富國強兵的雄心都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晉平公聽得心曠神怡,手舞足蹈,當時就下床了。晉平公封師曠、高娥為宮廷樂師,每天都要聽他倆演奏,遇有國家大事也不恥問。不久,楚國興兵犯晉,晉平公親率大軍迎敵。雙方血戰多日,相持不下。一天深夜,師曠聽見楚營隱約傳來笛聲,便打開窗戶仔細傾聽。聽罷,他讓妻子攙扶著來見晉平公,說:“楚軍軍心渙散,請大王明日揮師決戰,一定全勝。”晉平公半信半疑:“先生怎么知道呢?”師曠說:“辨樂聲可以知吉凶。楚營笛音頗有怨恨之意、思鄉之情。”晉平公聽了他的話,果然大敗楚軍。從此,晉國威名遠震,晉平公也像變了一個人。他一心一意想當霸主,對內橫徵暴斂,對外不斷用兵,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師曠多次直言進諫,晉平公全當耳旁風,再也不把這個瞎子放在眼裡了。經過幾年的征戰,晉平公終於當上了霸主。這年春天,諸侯來朝,晉平公大宴賓客,召師曠彈奏“陽春”、“白雪”助興。師曠直言不諱地說:“只有德高望重、清心寡欲的人才是兩曲的知音,大王利慾薰心,貪得無厭,‘陽春’、‘白雪’恐難入耳。”晉平公沒想到師曠竟敢當著這么多貴客揭他的短,不禁面色通紅。他擺出一副寬宏大度的姿態,假笑道:“師老兒真會開玩笑,那就觀看歌舞吧。”一擊掌,一群天仙般的美人魚貫登場,輕歌曼舞,綺羅飄香,看得諸侯心花怒放。打這起,晉平公暗自懷恨師曠,處處給他小鞋穿。高娥見丈夫得罪了君王,整天提心弔膽地過日子。夫婦倆一商議,就和晉平公提出辭呈,打算仍回衛國的儀邑,在那裡收徒傳藝。晉平公立即答應,並傳旨要設宴送行。師曠由妻子陪伴去赴宴,來到宮門,衛士攔住高娥說:“大王只請師曠一人,請夫人留步。”高娥只得留在宮外。師曠捧著古琴,獨自摸索到殿前,忽聽有人喝道“呔!金殿里舖著華貴的地毯,你怎好穿著破鞋爛補襪上去踐踏呢?”師曠明知晉平公不懷好意,也只好脫下鞋襪,光著腳往裡走。他一腳踏在蒺藜上,痛得鑽心,趔趄一下摔倒在地,弄行渾身上下都扎了蒺藜。晉平公見狀,直笑得前俯後仰。師曠悲憤地說:“大王,你故意捉弄一個盲人,於心何忍!”晉平公說:“今天就要教訓教訓你這個老不死的,看你還敢胡說八道!”“忠言逆耳利於行。大王再不改弦更張,晉國就要大禍臨頭了!”晉平公冷笑一聲:“還是先想想你自己的下場吧。世上一切美好的東西如果不能為我享用,我就要毀滅它!”
師曠自知今日性命難保,懷抱著古琴強站起來,怒罵昏王:“你倒行逆施,惡貫滿盈,天地難容忍!”罵罷,他雙手捧琴,奮力擊額……這時,高娥不顧衛士阻攔,拚命衝到殿前,只見人亡琴毀。她悲憤至極,也撞柱而死.“陽春”、“白雪”兩首千古絕唱從此失傳。
儀邑百姓聽到噩耗十分悲痛。為悼念師曠夫婦,便在其住過的地方築台建祠,供上師曠撫琴的塑像,讓後人瞻仰。這便是現今坐落在禹王台公園裡的古吹台。
交通路線
開封市內12,15,32路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