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聊齋志異 蒲松齡]

口技[聊齋志異 蒲松齡]

《口技》選自《聊齋志異》,作者是蒲松齡。 作者通過寫文中女子為了賺錢以口技騙人,嘲諷了世間為求利益不擇手段的人,鞭撻了當時的封建社會。但是,在後面加上一段對口技少年的描寫,表達了對中國民間藝術的佩服。

原文

村中來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攜一藥囊,售其醫。有問病者,女不能自為方,俟暮夜問諸神。晚潔斗室,閉置其中。眾繞門窗,傾耳寂聽,但竊竊語,莫敢咳。內外動息俱冥。至半更許,忽聞簾聲。女在內曰:“九姑來耶?”一女子答云:“來矣。”又曰:“臘梅從九姑來耶?”似一婢答云:“來矣。”三人絮語間雜,刺刺不休。俄聞簾鉤復動,女曰:“六姑至矣。”亂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來耶?”一女子曰:“拗哥子!嗚嗚不睡,定要從娘子來。身如百鈞重,負累煞人!”旋聞女子殷勤聲,九姑問訊聲,六姑寒暄聲,二婢慰勞聲,小兒喜笑聲,一齊嘈雜。即聞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遠迢迢抱貓兒來。”既而聲漸疏,簾又響,滿室俱嘩,曰:“四姑來何遲也?”有一小女子細聲答曰:“路有千里且溢,與阿姑走爾許時始至。阿姑行且緩。”遂各各道溫涼聲,並移坐聲,喚添坐聲,參差並作,喧繁滿室,食頃始定。即聞女子問病。九姑以為宜得參,六姑以為宜得芪,四姑以為宜得術。參酌移時,即聞九姑喚筆硯。無何,摺紙戢戢然,拔筆擲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筆觸幾,震震作響,便聞撮藥包裹蘇蘇然。頃之,女子推簾,呼病者授藥並方。反身入室,即聞三姑作別,三婢作別,小兒啞啞,貓兒唔唔,又一時並起。九姑之聲清以越,六姑之聲緩以蒼,四姑之聲嬌以婉,以及三婢之聲,各有態響,聽之了了可辨。群訝以為真神。而試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謂口技,特借之以售其術耳。然亦奇矣!

昔王心逸嘗言:在都偶過市廛,聞弦歌聲,觀者如堵。近窺之,則見一少年曼聲度曲。並無樂器,惟以一指捺頰際,且捺且謳;聽之鏗鏗,與弦索無異。亦口技之苗裔也。

注釋

囊:一種口袋。

俟:等待。

諸:之於。

潔:清理。

竊竊:偷偷,悄悄。

絮語:連續重複的話。

負:背。

煞:表示極度。

寒暄:噓寒問暖。

溢:水漫出來。此指路特別遠。

戢(jí)戢:擬聲詞。

市廛(chán):集市。廛:古代一戶人家所占的地方.

參:人參。多年生草木,根入藥。下文“芪(qí)”,為黃芪,也為多年生草,根入藥.“術(zhú)”,藥草名指白朮或蒼朮。

好:形容很不錯的樣子。形容詞。

漸:緩緩的

竊竊:偷偷。

既而:不久。

鏗鏗:聲音響亮。

了了:清清楚楚。

有:通“又”。

俱:都。

效:見效,有效。

寒暄:噓寒問暖。

喜:通“嘻”。

坐:通“座”。

反:通“返”,返回。

窺:偷偷地看。

俄:頃刻。

迢迢:千里迢迢。

曼:柔美。

苗裔(yì):後代。

1.

囊:一種口袋。

2.

俟:等待。

3.

諸:之於。

4.

潔:清理。

5.

竊竊:偷偷,悄悄。

6.

絮語:連續重複的話。

7.

負:背。

8.

煞:表示極度。

9.

寒暄:噓寒問暖。

10.

溢:水漫出來。此指路特別遠。

11.

戢(jí)戢:擬聲詞。

12.

市廛(chán):集市。廛:古代一戶人家所占的地方.

13.

參:人參。多年生草木,根入藥。下文“芪(qí)”,為黃芪,也為多年生草,根入藥.“術(zhú)”,藥草名指白朮或蒼朮。

14.

好:形容很不錯的樣子。形容詞。

15.

漸:緩緩的

16.

竊竊:偷偷。

17.

既而:不久。

18.

鏗鏗:聲音響亮。

19.

了了:清清楚楚。

20.

有:通“又”。

21.

俱:都。

22.

效:見效,有效。

23.

寒暄:噓寒問暖。

24.

喜:通“嘻”。

25.

坐:通“座”。

26.

反:通“返”,返回。

27.

窺:偷偷地看。

28.

俄:頃刻。

29.

迢迢:千里迢迢。

30.

曼:柔美。

31.

苗裔(yì):後代。

譯文

村里來了一個年輕的女人,大約有二十四五歲。她帶著一個盛藥的皮囊,到這裡來行醫看病。有的人去找她看病,她自己不能開藥方子,要等到晚間問一問各位神仙。晚上,她把一間小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把自己關在裡面。大伙兒圍繞在門視窗,斜著頭側著耳朵靜靜地聽,只聽裡面在小聲私語,誰也不敢咳嗽一聲。屋裡屋外,黑洞洞的一片,沒有一點動靜。

大約到半夜的時候,忽然聽到門帘微動的聲音。女子在屋裡說:“九姑來了嗎?”一女子回答說:“來了。”又問:“臘梅也跟著九姑來了?”好似一個丫頭的聲音,說:“來了。”三個人話語間雜,嘮叨起來沒個完。過了一會兒,又聽到簾鉤饊動的響聲,女子說:“六姑來了?”接著聽到幾個女子雜亂的說話聲:“春梅也抱小郎君來了嗎?”一個女子說:“這個頑皮的小傢伙,怎么哄也不睡,定要跟來。身子有百十斤重,背著真累死人。”馬上又聽到女子殷勤的接待聲,九姑的問訊聲,六姑與姊妹們的寒暄客套聲,兩個丫頭的互相慰勞聲,小孩兒的嘻鬧聲,一齊嘈嘈雜雜地傳出來。就聽女子笑著說:“小郎君倒很喜歡玩耍,老遠的抱了個貓兒來。”接著說話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門帘又響了一聲,滿屋裡都喧譁起來,說:“四姑來得怎么這樣晚?”聽到一個女孩子細微的聲音,說:“路足幾千多里,我同阿姑走了這么長時間才到。阿姑走得太慢了。”於是各人問寒問暖的聲音,移動座位的聲音,招呼著加座的聲音,各種聲音並作,喧鬧滿屋,有一頓飯的工夫才靜下來。接著就聽到女子問病求藥的聲音。九姑說當用人參,六姑認為當用黃芪,四姑說該用白朮。協商一會兒,聽到九姑叫人拿筆墨硯台來。不久,聽到摺紙的刷刷聲,拔下筆帽扔到桌子上的丁丁聲,隆隆的研墨聲。接著就聽到把筆投到桌几上的碰撞聲,抓藥包紙的蘇蘇聲。過了一會。女子掀開門帘,招呼著病人的名字,把藥包和藥方一起遞了出來。她轉身入室後,立刻聽到三位姑娘作別的聲音,三個丫頭的道別聲,小兒啞啞的叫聲,小貓兒的嗚嗚聲,又一時並發起來。九姑的聲音清晰悠揚,六姑的聲音和緩蒼老,四姑的聲音嬌滴宛轉;以及三個丫頭的聲音,各有自己的特點,聽著完全可以辨別得清楚。大家感到很驚訝,認為真是神來了。回家試試藥方,也並不靈驗。這就是民間流傳的口技,特意借這種方法賣藥罷了。但她的口技水平,也真夠高超的了。

以前,朋友王心逸曾講過:他在京城時,偶爾從集市上經過,聽到一陣管弦音樂的聲音,圍著看的人好像一堵牆。他到跟前一看,是一位少年,用優美的聲音在演唱。他手中並沒有樂器,只用一個指頭按著臉頰,一邊按一邊唱,聽起來鏗鏘有聲,與弦樂沒什麼差別。也是口技者的後代啊。

簡評

口技,一作“口伎”,或“口戲”。有關口技的表演,明清人多有記述,不乏繪聲繪色、窮形盡相的生動描寫。林嗣環早生於蒲松林三十餘年,其《秋聲賦自序》(收錄在清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中)一文,與金聖歎之筆調略同,因文字靈動而被選入中學課本。清末平步青《霞外攟屑》卷七有“口技”一則,載錄有關口技文字就包括林嗣環、蒲松林所撰寫者,後加感嘆說:“一口技耳,寫之各有勝場,後出者較工,小品豈可易言。”的確,蒲松林此作將口技表演蒙上一層求醫賣藥的面紗,更饒趣味。

作者簡介

口技[《聊齋志異》 蒲松齡] 口技[《聊齋志異》 蒲松齡]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 人。他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地主家庭,父親蒲槃原是一個讀書人,因在科舉上不得志,便棄儒經商,曾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產。等到蒲松齡成年時,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貧困。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