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及使用
歷史
![反切碼](/img/1/5d2/nBnauM3XyMDO5kzN0UTMzAjN1QTMxkDMxkTNzQTNwAzMxAzL1E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十六世紀中葉,中國出現了真正的密碼反切碼。其原理與現代密電碼的設計原理完全一樣,但卻比現代密碼更難破譯,它使用漢字注音方法中的“反切法”,進行編碼。
使用方法
反切注音方法出現於東漢末年,是用兩個字為另一個字注音,取上字的聲母和下字的韻母,“切”出另外一個字的讀音。“反切碼”就是在這種反切拼音基礎上發明的,發明人是著名的抗倭將領、軍事家戚繼光。戚繼光還專門編了兩首詩歌,作為“密碼本”:一首是:“柳邊求氣低,波他爭日時。鶯蒙語出喜,打掌與君知”;另一首是:“春花香,秋山開,嘉賓歡歌須金杯,孤燈光輝燒銀缸。之東郊,過西橋,雞聲催初天,奇梅歪遮溝。”
這兩首詩歌是反切碼全部秘密所在。取前一首中的前20個字的聲母,依次分別編號1-20;取後一首36字韻母,順序編號1-36。再將當時字音的八種聲調,也按順序編上號碼1-8,形成完整的“反切碼”體系。其使用方法是:如送回的情報上的密碼有一串是5-25-2,對照聲母編號5是“低”字,韻母歌編號25是“西”字,兩字的聲母和韻母合到一起了是di,對照聲調是2,就可以切射出“敵”字。戚繼光還專門編寫了一本《八音字義便覽》,作為訓練情報人員、通信兵的專門教材。
案例分析
原文
![姓名反切碼](/img/9/a90/nBnauM3X2ADO1UDMzYTMzAjN1QTMxkDMxkTNzQTNwAzMxAzL2E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柳邊求氣低,波他爭日時。鶯蒙語出喜,打掌與君知
春花香,秋山開,嘉賓歡歌須金杯,孤燈光輝燒銀缸。
之東郊,過西橋,雞聲催初天,奇梅歪遮溝。
注音
(部分字可能讀音與現代有出入,並且原有八個聲調,現只有四個)
聲母表:
lbqqdbtzhrsh
ymychxdzhyjzh
韻母表:
unuaiangiuanai
iainuanevinei
uenguanguiaoinang
iongiaouoiiao
Ienguiuian
Ieiaie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