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蟎
雌成蟎體倒卵形,體長0.27~0.31毫米,寬0.71毫米,背腹扁平;體色變化大,隨不同季節和取食時間長短而有所不同,有紅、暗紅、橙紅等色;體背有不規則的黑色斑塊;靠近第二對足基部有半球形紅色眼點一對;足4對,背面表皮有格線狀紋,但背中央網紋不清晰;後半體具有5對背側毛.3對背中毛。雄成蟎與雌成蟎相似,唯體型較小,體後半部漸尖,近楔形,體長約0.25毫米。雌、雄成蟎後足體與末體之間均有一橫紋區分開。
卵
卵形,長約0.08-0.11毫米,初為鮮紅色,漸變為橙紅色,孵化前表面乳白色。
幼蟎
近圓形,長約0.11-0.18毫米,橘紅色,足3對;體末端3對背側毛髮達,其中第二對呈剛毛狀,其餘2對呈頓號“D”狀。
若蟎
體背有不規則的黑色斑;足4對,末端3對;體背側毛髮達,均呈“D”狀;第一若蟎體近卵圓形,長0.17-0.22毫米,橙紅色;第二若蟎外形和體色與成蟎接近,但體上黑斑加深,眼點明顯,腹部末端較成蟎鈍圓。
生活習性
長江中下游地區一年發生6~7代.以雌成蟎群集中植株根頸部越冬。少數可以各蟲態在葉背、腋芽間或落葉越冬;第二年4月越冬成蟎開始遷移到植株上危害。一年中以7~9月發生嚴重;高溫乾燥有利於發生;平均氣溫在27℃-30℃時,完成一代約20天;平均氣溫在24-26℃時,完成一代需22-27天。降雨量多常促使蟲口顯著下降。
生長繁殖
雌蟎多營孤雌生殖,產生的後代主要是雌蟎,雄蟎極少出現,但也有通過兩性交尾而生殖的。兩性繁殖的後代與孤雌生殖相似。卵散產在葉背、葉柄、傷口以及凹陷等處,其中以葉背為多。每頭雌蟎產卵30-40粒;雌成蟎壽命長,平均為35-45天,長者可達70天,雌成蟎產卵期也長;因此,世代重疊的現象明顯。冬季嚴寒可導致成蟎大量死亡,此蟎發生初期以危害寄主下部為多,以後逐漸向上蔓延;分布在老葉為多。早春溫暖、乾旱,則有利於此蟎猖獗危害。
防治方法
園藝防治
冬耕培土、清除雜革、消除越冬卵。在越冬前夕噴施0.5度波美右硫合劑,可壓低越冬蟲口基數。
藥劑防治
發生期,噴施1 5%噠嗪酮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20%三氯殺蟎醇乳油700倍液,或73%克蟎特乳油2 000~2 500倍液,噴藥主要針對中、下部葉片背面。
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天敵昆蟲,例如澳氏鈍綏蟎、亞洲鈍綏蟎、長毛鈍綏蟎、多齒鈍綏蟎、尼氏純綏蟎、沖繩鈍綏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