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馬祖道一與洪州禪
《馬祖語錄》釋義
“心”的佛教之最終成熟——從釋迦牟尼到馬祖道一
一、釋迦牟尼的佛教
二、“心”的佛教:佛教在中國的變式
三、“料簡”
四、智頡和慧能:“心”的佛教之具體展開
五、馬祖道一:“心”的佛教之最終成熟
六、結語
馬祖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的開示方法
一、見色明心與聞聲悟道
二、棒喝話頭與洪州意旨
馬祖的“即心即佛”思想
“即心即佛”的含義
對“即心即佛”的創新
馬祖門下的主要宗旨
南泉普願禪學思想探析
宗密的洪州觀
宗密論洪州宗的立宗因緣和宗門傳承
宗密對洪州禪法的分析
宗密對洪州宗的批評
禪界的回應
小結
法統之爭——菏澤洪州禪法之考察
一、菏澤洪州,參商之隙
二、從三階段看菏澤神會禪法之游移
三、洪州宗的“性在作用”(從如來藏到般若的游移)
四、菏澤洪州宗法統之爭反映在《壇經》版本的現象
五、結語
晚唐五代洪州禪對儒、禪者之影響
一、儒者禪化
二、禪者儒化
三、結論
禪宗歷史與文化
寧波七塔寺溥常法師與禪宗
試解虛雲長老八十七誕辰上堂法語一則
一、序言
二、原句
三、解析
四、話題代結語
曹洞義理及其宗門接續
一、基本義理之詮釋
二、思想脈系之傳承
三、歷史地位之界定
仰山慧寂生平考略主
一、慧寂的籍貫
二、慧寂出家時的年齡和寺院
三、慧寂晚年重返韶州
四、慧寂的生卒年代
五、慧寂大事年表
附錄:
百丈懷海禪師所撰《古清規》稱謂考辨
一、緒論
二、對百丈懷海禪師創立的《古清規》的異疑
三、關於《古清規序》
四、《景德傳燈錄》中所載《古清規序》的內容
五、關於百丈禪師所撰《古清規》的稱謂
附錄:
禪門清規的形成發展與禪宗的歷史命脈
一、“古清規”產生的現實土壤
二、懷海禪法思想與“古清規”的內在聯繫
三、“古清規”的內容與禪宗的繁興
四、《敕修百丈清規》的出現及其意義
五、禪門清規的“發展”性實質
禪史延綿賴此僧——為方會和尚在袁州誕生1012年而作
普庵法師與贛西北萬載客家醮祭文化
一、宗祀普庵法師的客家醮祭文化的分布範圍與
文化特點
二、宗祀普庵法師的客家醮祭儀式
三、庵法師的靈異與被神化
四、贛西北萬載客家法師對禪宗臨濟的文化認同
宜春農禪初探
一、宜春農禪自懷海始
二、宜春農禪的特色
三、宜春農禪對後世禪宗的影響
四、發掘宜春農禪文化,為現實經濟服務
馬祖禪師與餘江馬祖岩旅遊開發
一、馬祖禪師生平概述
二、馬祖禪師與馬祖岩
三、馬祖岩旅遊資源特色與開發主題
四、馬祖岩旅遊產品開發策劃
宋代禪學與佛教一般理論
宋代“文字禪”的思想讀解
一、從口傳到書寫:“文字禪”興起的思想史分析
二、再論“不著文字”與“不離文字”
宗杲論看話禪的本體依據伍
張九成與禪
一、“設心六度”與“神臂弓禪”
二、“身棲禪林”與“心繫儒道”
禪與唯識關係論辯
一、禪宗初傳與《楞伽經》、大乘禪
二、禪之“心”與瑜伽行之分別事識
三、禪是瑜伽行唯識思想的中國化
《周易禪解》以禪解《易》的方法、特點、性質
一、方法:解《周易》融會貫通
二、特點:說《易》禪匠心獨運
三、性質:亦易亦非易亦非非易
全球倫理與禪宗對話
一、問題意識
二、全球倫理
三、全球倫理與禪宗對話
夢與禪
一、佛教與夢
二、夢與禪
三、有夢無夢皆為禪
佛法的終極?——立足於“負向價值”的佛教信仰發生
一、比較宗教學視野里的佛學方法論
二、漢語儒道精神的價值發生機制
三、各大宗教思想價值意向比較
四、佛教信仰的價值發生機制
五、佛法的終極
了“生”脫“死”的佛學智慧
一、生死之本質:空幻無常,苦海無邊
二、生死之流轉:業報不爽,六道輪迴
三、生死之超越:精進修行,涅盤寂靜
四、生死之精神:慈悲濟世,普度眾生
附錄
海峽兩岸馬祖道一與禪宗文化學術研討會綜述
一、關於馬祖道一的禪學思想
二、關於洪州禪法的源流問題
三、關於馬祖道一弟子的問題
四、關於禪宗的幾個理論問題
五、關於禪宗文化中幾個重要人物的問題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