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概況
詩人、翻譯家殷曉媛雙語詩集。《印象之內,物象之外》簡介:2010年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並公開發行,定價18元。主要內容版塊分為:蒼然古韻(格律詩)、意蘊無疆(外語詩)、偶遇機鋒(現代詩)三部分,共127件作品。本書受到中國作協楊秀麗女士、著名作家和漫畫家宮小桃先生、同濟大學出版社副總編曹建先生,以及文學界、出版界諸多名家推薦。該詩集被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及全國30多個省市級圖書館及高校圖書館收藏。
作者簡介
殷曉媛,北京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翻譯協會會員。2008年獲得《世界詩人》雜誌最佳翻譯家獎。獲得2010年第四屆“蔡麗雙博士*世界詩歌獎”最佳翻譯家獎。《甘肅詩人》副主編。曾任《詩選刊》總版主、《綠風》翻譯擂台主持人、《大別山詩刊》超級版主、《世界詩人》客座總編等。2010年度大別山十大實力詩人之一。迄今在德國文學刊物《橋》、泰國《中華日報》、加拿大《北美楓》、《渥京周末》、澳大利亞《澳洲彩虹鸚》、美國《新大陸》詩刊,以及國內《中國日報》《詩選刊》《詩林》《文學港》《詩歌月刊》《綠風》《環球時報》《世界詩人》《城市詩人》《天津詩人》《敦煌詩刊》《詩潮》《大別山詩刊》《彝良文學》《詩春秋》《詩沙龍》《金三角》《堯鄉詩詞》《玉環詩詞》《香稻詩報》《北京詩苑》《詩中國》《黃河詩報》《詩參考》《中國詩歌線上》《鱷城文學》《潮北河詩刊》《意林》《淮風》《映山紅》《詩文雜誌》《新詩大觀》《海外詩刊》《作家導刊》《河南詩人》《紅山詩刊》《微型小說選刊》等刊物上發表中文、日文、德文、英文作品及譯作千餘篇。有譯著:詩集《山不講話》、小說《樺鬼2》、俳句集《詩境芳菲》等。
相關評論
曉媛的詩,正如其集名《印象之內,物象之外》,充滿哲學意蘊,深含一個現代人對紛繁生活的拷問與感光,同時折射出一個白領詩人穿越時光隧道的悠悠古意和隱隱禪機:“你嘗試過很多種存在。五行、五色、五蘊。菊花瓣/落在DVD機旁,又有誰偶然借了音韻的形體? /我想,我一定要把你從世界的泥土裡 /濾出,持一瓣無聲的蓮花,笑罵著……”
前古典的高遠與蒼涼,後現代的悲憫與溫暖。猶如從遠古時空豁然劃亮心頭的一道幽藍的光。在《蒼生的CT室》里,在“臥佛寺禮佛”的詩人,用顯微鏡審視和覺照眾生的靈魂,為“捂著卷面的人”“在《大悲咒》中”“甩掉靴子上/不雅的污泥,一直走到光明”。我至今沒有猜出那個天賦才情、大氣乃至摻和些許叛逆和張狂、“鐮割月影種平川”的姑娘,寫這首詩時的她是誰?也不敢預言這個來自“天府”的行者明天是誰?“堅信我佛”慈悲,不會“守口如瓶”。
——《新詩界》主編岱松(李青松)
“……你讀曉媛,被紛繁的意象撞擊,可能頭暈眼花,不知所措,仿佛墜入萬丈深淵,難辨東西。
過去已經終結,而未來尚沒降臨;上帝已經死亡,我們要靠什麼來拯救?我們處於一個後現代的絕望的時空之中。
如果說詩歌的基本單元是意象,詩人通過一個個別出心裁的意象的營造,把我們帶進一個夢幻般的迷人的世界。那么在曉媛所苦心營造的意象的叢林之中,我看到的是一種對黑暗的挑戰,這種挑戰已經超越了語言的本身……”——《北美楓》雜誌主編北美華人文學社社長 和平島
殷曉媛的詩歌玄徊,迷局,脈絡穩健行走與筋骨血性暴伸。在沉鬱地行文中流露出意念的底韻,筆力隱忍,有青銅時代的美和乖張。
——《澳洲彩虹鸚》季刊責任編輯、《澳洲彩虹鸚》國際筆會現代詩歌版版主家園北望
外界評價
印象與物象之間的橋樑:參差或巍峨
——殷曉媛詩集《印象之內,物象之外》跋
文/楊秀麗
曉媛的詩在印象與物象之間架設了一座座橋樑,無論是印象之內,還是物象之外,她豐盈的想像力以及對中西詩歌的結合如雲中的月光若隱若現地照耀。
我想說,曉媛是才女,她從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畢業,流連在多語種文學作品之間——翻譯——這也是一種類似於架設橋樑的工作,同時她還寫作古典詩詞,格律以及典故都運用得很是得體,很是揮灑,不由得感嘆:這個女生,了不起。她把格律詩《蒼然古韻》放在第一輯,顯然她自己也為之得意吧。
自從一百多年前,中國現代詩歌修築的溝渠遠遠地伸向西方,西水東調,消化吸收,到今天,波濤洶湧,波瀾壯闊,中國詩歌已經呈現出獨特、超拔的氣象,差異性寫作如同春天的色彩在四面八方鋪開……
曉媛的創作意圖在她的詩歌作品中非常清晰,她一定渴望中西結合,內外兼修,把中西詩歌的傳統融鑄一爐,她想要一種意蘊如同風,沒有邊界地吹拂,如同鳥,沒有邊界地飛翔。同時她又把詩歌看作神靈的賜予,是偶遇的禪意。像《讓我們殺掉橋吧》、《沒有誰的人生是連載》、《遲到的拳》、《何不讓命運一拳打空》、《喊雪》、《站住,晨曦》這樣的詩,標題醞釀出機智、陌生化,所以分泌出一定的閱讀期待。
她的詩歌,在結構上逼近翻譯體,顛覆漢字的聯接數碼,在句式上又葆有宋詞長短句的風格,在內容上流淌的到底還是中國文化傳統的精髓。與詩集同名的《印象之內,物象之外》一詩里說到:“銅綠硯台,淡紫遠山,黑而冷峻的烏鴉/或者不和諧的歌劇花腔。浮躁的刀具、生僻的段落、/以及光線曖昧的百葉窗……”像“銅綠硯台,淡紫遠山”這樣的句子,如同她自己寫到的:“各種形態、/各種名字、各種時空,把你命名成長短參差的痕跡。”大約可以放到長短句裡面去。接著宛若流水小橋,馬上伸展到西方現代詩歌的氣息。而其內在,“嘗試過很多種存在。五行、五色、五蘊。”華美的時尚的袍子裡,起伏著金黃的古典內涵的肌膚,所以,她寫《漂流的孔明扇》《扁鵲見蔡桓公》這樣的現代詩。所以,她寫《夸父》、《女媧》、《神農》、《蚩尤》這樣的格律詩。《神農》一詩里說:“良將當從隋刃死,斷腸烈草鎖忠喉。”唉呀,這樣頗具歷史意味的悲愴的詩,很難想像是女生的手筆。
我也喜歡她的《給自己一個龐加萊猜想》:“恕我假設地球狀如魔戒……恕我假設地球狀如救生圈”。在一種干擾心靈的現實夢魘中,“還會留下‘你’和‘我’這樣/對稱的稱呼嗎?”放射出眩暈的靈魂的光影。
前兩天給一群喜歡詩歌的中學生上課時說過:詩是心靈、自然、時代交融的一個夢。曉媛的詩也有著夢的光彩,閱讀時頗有抑揚頓挫之感,她已經開始掌握漢字的魔力。
我總以為中國的語言是世界上最好的語言,世界各國的優秀作品,翻譯到中國來,似乎都能不失其光輝和色澤,大略是漢字的豐功偉績。一俟中國的詩歌介紹出去時,往往無法顯露崢嶸,亮度陡然減小,我們一直在等待同時了解中國詩歌和外國語言的作者,期望曉媛能在這方面能夠有所成就!
曉媛在詩中多次用到“參差”和“巍峨”這兩個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無論你認為她構築的橋樑是“參差”還是“巍峨”,她的寫作有意圖地在追求難度,這是今天很多詩歌寫作者望塵莫及的地方。在崎嶇的道路上攀登,需要勇氣,需要天賦,但往往“無限風光在險峰”——正如她在《印象之內,物象之外》一詩里寫到的:“森羅萬象的世間,/你潛藏得越專注,就越容易被尋根問底地挖出。”這是她對自己的期望,保羅·策蘭說過“專注是天然的靈魂禱告”,我也給她祝福。
印象詩人殷曉媛及其《印象之內,物象之外》
在大別山詩刊論壇,你可以通過閱讀詩歌作品,欣賞到很多才華橫溢的青年女詩人的才情。她們風格各異,用各自的槳櫓,從不同的源頭出發,匯集於詩歌的花苑之中。她們多姿多彩,或如牡丹之高貴,或如玫瑰之濃艷,或如蘭花之淡雅,或如丁香之幽婉,把詩壇裝點得分外妖嬈。
殷曉媛就是花叢中的一朵奇葩。2010年,殷曉媛被評為大別山詩刊十大實力詩人。
曉媛是個川妹子,畢業於北京第二外語大學日語系。她通曉日、德、英等多種語言,業餘時間從事文學創作及多種文學作品翻譯,其詩歌、小說、譯著等作品發表於國內外多家有影響的報刊及網站。在她新近出版的詩集《印象之內,物象之外》封面上,美國伊利諾州詩人協會原會長、北美中華藝術家協會創會理事非馬博士寫有這樣一段話:“一個人一輩子能精通一種外語已經很不錯了,殷曉媛年紀輕輕卻似乎已掌握了好幾種外語,至少我知道她的日語及英語都有相當可觀的造詣,翻譯之外,還寫出了一些詩味十足的雙語詩。讀她的詩,常給我們一種穩重恬靜篤定的感覺……”彰顯了她多才多藝的白領麗人本色。
初識曉媛的詩作時,我曾懷疑過自己的閱讀能力,因為她的詩歌太獨特了。在評選論壇“十佳詩人”時,我對她的作品寫過這樣一段總體印象:“殷曉媛是一位活躍在大別詩刊論壇的一位詩風較為特別的女詩人。她的詩,意象繁密,意境含蓄、深沉,風格獨特,也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實際一點說,一般詩歌愛好者是很難理解其作品詩意,乃至構思的。這種風格,雖隱晦含蓄,但卻很耐品味,也給人以挑戰自己閱讀能力和鑑賞水平的感覺。”當我打開《印象之內,物象之外》(以一首詩名做詩集名稱)後,這種感受有增無減。不過,我這人有一個愛好,就是越有挑戰性的事情擺到我的面臨,我越想挑戰它。我喜歡用一位網編的眼光和態度品味詩人及其作品。
在我看來,曉媛的詩歌,源自博大精深的漢語體系,這從其唐詩宋詞研讀和習作便可略見一斑,同時還匯入了外語著作賞析、翻譯和創作的收穫。當然,最為可貴的,還是來自於她廣博多思的生活體驗和她對詩歌的熱愛。在詩歌的創作中,如果沒有生活體驗和思想情感做支撐,無論技巧多么高明,毫無例外都是乾癟和蒼白的,而曉媛的詩,生活體驗和思想情感兼具,她用《印象之內,物象之外》作為詩集題名是恰如其分的,這,可以從其格律詩“蒼然古韻”、外語詩“意蘊無疆”和現代詩“偶遇機鋒”三個篇目的內容中得到映證。
“蒼然古韻”收錄了26首格律詩。因對格律詩研究甚少,只是略懂皮毛而已,所以我不敢妄加評論,但可引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楊秀麗寫的一句點評:“格律以及典故運用得很是得體,很是揮灑,不由得感嘆:這個女生,了不起……”
“意蘊無疆”收錄了5首英文詩。在當代中國讀者群中,以及詩人們,乃至當紅詩人,能讀懂外語詩的人,少之又少,因為這類讀者,至少需要掌握一門以上外語,且系詩歌愛好者,而且是外語詩歌的愛好者,而創作外語詩的人更是鳳毛麟角。曉媛既然將5首詩放在詩集內,我想,既是自己詩歌創作生涯的一段回顧,也是一種自我肯定。而我們得到的,至少是一個證明。
“偶遇機鋒”收錄了101首現代詩。是詩集《印象之內,物象之外》的重頭戲,其中又分七個子欄。我認為,現代詩部分最能體現和代表詩人創作思想、詩歌風格水平。
先談談《印象之內,物象之外》(原作附後)這首詩。
在我讀這首詩之前,我的腦海中曾閃現過“印象派畫家、印象派作家、印象派音樂”等辭彙。於是,我想找一找詩中關於“印象”的一些影子。果然,有一條“阿佛爾港口”的註解附於詩後:印象派畫家莫奈創作《日出?印象》的地方。這,為我解讀這首詩,乃至解讀詩集應該是有所幫助的。《印象之內,物象之外》首先切入了一幅古樸的畫面:“銅綠硯台,淡紫遠山,黑而冷峻的烏鴉或者高亢的歌劇花腔”表明詩人的想像從遠古開始了:或輕盈,或凝重,中華文化和西歐文化,若隱若現。“浮躁的刀具、生僻的段落、以及光線曖昧的百葉窗”則把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戰爭場面、甲骨文雕刻,以及西式生活。寥寥幾句,我們便可以品出中西結合的味道來。
“森羅萬象的世間/你潛藏得越專注,就越容易被尋根問底地挖出。/各種形態、各種名字、各種時空,把你命名成長短參差的痕跡。/如果可以,你願把皮囊燒透,讓框架里/只留下一團焦糊。線里線外你正弦一樣走著。”讀這一段,你既可以感受到詩人對知識、對外面世界的感嘆;也可以感受到她的一點點畏懼,以及對知識的渴望;還可以感受到她的執著的性格。
詩人採用“五行”、“五色”、“五蘊”這些辭彙描述世間,不禁令人感嘆:小小年紀,懂得真多!而“菊花瓣”則是一種象徵,菊花開在深秋,秋天,給人的想像太多了。“又有誰……”當然是詩人自己。她要掘出泥土裡詩歌,用詩歌為塵世洗去灰塵,勇敢地舉起自己的旗幟。餘下部分,在我看來,是作者心中的“禪”意,在勸戒、勸導、拯救一個心身、心靈的過程。詩中的“你”和“我”既可以是一個人的“昔”和“今”,也可以看作是“我”對“你”的勸戒、勸導或者拯救。
這首詩,與詩集中的其他詩作一樣,所有的“印象”都是建立在“物象”之上的,印象是物象的延伸,又螺旋般地上升為情感。於是,詩歌便有血有肉了。
再從論壇挑選一首《半面洛神》(原作附後)介紹給讀者。我在閱讀數遍後,寫下這樣的跟評:看似描寫一個人的一段徘徊,其實宛如人生一世,從孤獨、彷徨,到找回體內那片“金屬”,便又風光無限,只是換了一副面孔,或者另一種心情。用大量的意象運用作鋪墊,展現所要表達思想內涵,我就是這樣讀這首詩的。關於洛神,應該是一個傳說,還有洛神賦圖等(經查閱有關資料,確實如此:關於洛神,有三國曹植的《洛神賦》、東晉顧愷之的繪畫《洛神賦圖》等)。當然,若要完全走進作者的內心,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深層次解讀,尚須多花些精力和時間。
對於詩歌閱讀,其最大的魅力往往在於:作者創作出作品後,給讀者以較大的想像空間,而讀者的解讀,只要基本符合作者的意圖,就算唱、和成功。
一般來說,詩人是很少地向讀者和盤托出自己的創作意圖的。或許是曉媛怕我或者其他讀者曲解了詩意,善良的她趕緊回帖,對此詩作了構思過程和創作意圖簡介:原先只按照傳統視角理解為風韻萬千、道骨仙風的姽嫿女子。而此詩,則從另外一個視角審視洛神,認為她不應該是一個具體的人物,更不應該是以某個歷史人物為原型的人物,而是一種精神、風格,人人皆可有之。比如,只要有適度的光影、情調、良辰佳日,人人都可以是洛神。此詩歌的主角是男性,也是傳統意義上強勢、直白、果斷、明朗的意象。但強者形象的一部分所構成的,必定是陰性的、委婉的徵象。正如俗話所說“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從意象塑造上,似乎可以這樣說。
我把這首詩作者與讀者交流的過程寫進此文,希望對廣大讀者了解詩人的創作構思和風格特點有所幫助。
曉媛的詩歌,在內容上,可謂色彩繽紛,大量典故等意象運用,人物、場景塑造,為詩歌“房屋”(意境)精緻的建築,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一般在末節或末句完成“封頂”,表達出創作思想。在形式上,並無拘束,長句短句相結合,短句具有古典意味,且語言洗鍊。而在斷行上,又與西體詩相近。所以,我們應該不難看出其中西結合的特點。
從《印象之內,物象之外》詩集總體看,中西結合,正是詩人所追求的風格。所以,我把殷曉媛稱為“印象詩人”,意思是:以物象為經,以印象為緯,中西結合,古今結合,編織出既古樸典雅,又色彩繽紛的詩歌作品。
最後,我想說的是,《印象之內,物象之外》展現了曉媛寬廣的知識面,這為年輕的她,在今後詩歌創作道路上走得更遠,無疑將起到了保駕護航作用。伴隨時光的滴答聲,曉媛一定會有更多的生活積累,也一定能夠寫出感悟更多、更深刻的好作品。
新年即將到來,首先祝曉媛新年快樂、工作順利!並祝願曉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