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奇佛塔Buddhist Monuments at Sanchi
簡介
桑奇佛塔的歷史悠長,最早始於公元前3世紀孔雀王朝 (Maurya Dynasty),全力護持佛教的阿育王(Asoka)在此豎立了一根銘刻其法敕的石柱,並建造一座小磚塔。在繼之而起的巽加王朝(Shaka Dynasty)將小塔擴建為壯觀的大塔,二塔、三塔也陸續蓋起。公元前1世紀,以極致工藝成就著稱的案達羅王朝(Andhras Dynasty),在大塔東西南北立起4座精雕細琢的塔門。佛塔周圍亦陸續建造起許多僧院石寺。從各王朝不斷擴建的情形看來,桑奇一直都是中印度的佛教重鎮。直到伊斯蘭教大軍入侵印度,佛教幾為所滅,桑奇遂被世人遺忘。
在泰勒發現桑奇之時,它已沉睡了8個世紀。然而重見天日的桑奇佛塔,隨即面臨的卻是地方官員和考古學家們粗魯的肢解和破壞,3座佛塔皆被挖掘半毀,大塔的兩座塔門也差點被拆下來送給英國女皇當作獻禮。直到1912年,專業考古學者約翰‧馬歇爾 (John Hubert Marshall) 按照原貌仔細地重修復建,傾頹破敗的桑奇才得以再度煥發光華。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桑奇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座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佛教遺蹟,終於得到應有的地位。
桑奇的主要遺蹟包括最為壯麗高聳的大塔、樸實無華的二塔,以及發現藏有佛陀兩位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連舍利的三塔,附近尚有許多石造寺院,以及一根斷成兩截的阿育王石柱,大小遺蹟共51處。大多數的遊人一入桑奇,目光必定立即被大塔四方的雄偉塔門所吸引。其上一幅幅栩栩如生、活潑靈動的佛教雕刻,正是桑奇之所以成為當今首屈一指古文明寶藏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