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灑紅節”

因此,人們把每年印歷12月的望日定為灑紅節。 灑紅節的第二天,人們便用水和各種顏料互相潑撒、塗抹。 節日為期一周,人們互相拋灑紅粉,投擲水球。

灑紅節(Holi)大致在公曆3月份左右,它在印度的地位恐怕僅次於燈節。這個節日一過印度的天氣就變得炎熱起來,所以它是印度的春節,又稱霍利節。
關於灑紅節的來歷也有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叫希蘭亞卡西普(HIRANYAKASHIPU)的邪惡國王,強迫臣民尊他為神,而小王子普拉拉德(PRAHLAD)卻依然堅持對毗濕奴的信仰。國王為此讓他的妹妹、不怕火燒的霍利嘉(HOLIKA)抱著普拉拉德跳進火堆之中,妄圖除掉小王子。然而事與願違,霍利嘉被燒為灰燼,普拉拉德卻因為毗濕奴的保護安然無恙。百姓們為了慶祝,便向小王子身上潑撒紅顏色的水。
因此,人們把每年印歷12月的望日定為灑紅節。灑紅節的第二天,人們便用水和各種顏料互相潑撒、塗抹。夜晚,人們把用草和紙紮的霍利卡像拋入火堆中燒毀。印度人在灑紅節期間還要喝一種乳白色飲料,據說可保來年平安健康。在尼泊爾,慶典的開始是豎竹竿儀式。節日為期一周,人們互相拋灑紅粉,投擲水球。第八天時,人們將竹竿燒掉,節日結束。
灑紅節來臨時,人們不管相識與否,都可以向對方潑紅水,或是用各種顏色的粉潑撒對方,用各色顏料把對方塗成大花臉和大花袍。除了人之外,汽車也不能倖免。那架勢很像我國傣族的潑水節。因此,同事們出席灑紅節慶祝活動時都會選一件不打算要了的衣服穿上。入夜後,人們還會播放音樂,載歌載舞。如果是在鄉村,還要點上一堆篝火,象徵燒死霍利嘉和摧毀邪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