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卡洛斯·伊瓦涅斯·德爾·坎波,1877年11月3日出生於智利利納雷斯省的利納雷斯,他是愛爾蘭移民後裔。 伊瓦涅斯在家鄉完成國小學業,12歲時他前往位於利納雷斯城的公立學校巴倫廷·萊特列爾中學學習,中學學習期間,學校的數學教師羅赫略·奎利亞爾建議伊瓦涅斯去軍校學習,伊瓦涅斯完成中學學業後,成功報考軍校,1896年3月起開始在首都聖地亞哥的“貝爾納多·奧希金斯”陸軍學校學習。
軍旅生涯
伊瓦涅斯在軍校學習期間,正式加入智利陸軍,並在騎兵服役,1899年獲騎兵少尉軍銜,同年他開始在聖地亞哥市的衛戍部隊服役,1900年獲中尉軍銜。1903年,伊瓦涅斯加入了智利赴中美洲薩爾瓦多共和國的軍事特派團,該特派團的主要任務是負責訓練薩爾瓦多軍隊,幫助其抵禦鄰國瓜地馬拉的軍事入侵,伊瓦涅斯以軍官身份跟隨特派團前往薩爾瓦多,在薩爾瓦多執行任務期間,伊瓦涅斯多次跟隨薩爾瓦多軍隊同瓜地馬拉軍隊交戰,他在普拉塔納戰役中表現出色, 1909年獲得薩爾瓦多軍隊授予的上校軍銜。
1909年,伊瓦涅斯返回智利,當年他又獲得了智利軍隊授予的上尉軍銜,同時他開始在巴克達諾市的衛戍部隊服役,1912年伊瓦涅斯進入聖地亞哥的陸軍戰爭學院學習,1916年他從該學院畢業並獲得少校軍銜,之後他擔任騎兵教官,伊瓦涅斯1918年出任陸軍戰爭學院警察部主任,1919年~1920年擔任伊基克省警察局局長,1921年起出任騎兵學院校長,在擔任校長期間,伊瓦涅斯對騎兵進行了整頓,努力改善騎兵裝備,提高了騎兵的作戰能力。
總統生涯(1927年—1931年)
掌握實權
1924年2月27日,伊瓦涅斯出任智利國民警衛隊(武裝警察部隊)總司令,同年9月他參加了迫使阿圖羅·亞歷山德里·帕爾馬總統離職的政變,1925年1月23日,伊瓦涅斯領導下級軍官推翻了路易斯·阿爾塔米拉諾·塔拉韋拉成立了僅4個月的軍政府,伊瓦涅斯政變成功後,宣布恢復文官政府,並邀請阿圖羅·亞歷山德里重登總統寶座,完成剩餘任期,1月29日,伊瓦涅斯自任戰爭部長,3月12日,阿圖羅·亞歷山德里重新任職後,正式任命在恢復文官政府的軍事行動中有功的伊瓦涅斯為戰爭部長並授予其中校軍銜。伊瓦涅斯成為戰爭部長後,強迫阿圖羅·亞歷山德里總統的其餘內閣成員辭職,這使他成為了實際掌權者。
當選總統
伊瓦涅斯擔任戰爭部長後不久,就開始了自己的總統競選活動,並要求阿圖羅·亞歷山德里總統就重大問題與他進行磋商,阿圖羅·亞歷山德里總統對此感到憤怒卻又無可奈何,被迫於1925年10月1日離職。阿圖羅·亞歷山德里辭職後,伊瓦涅斯決定退出總統競選,但他對之後的總統選舉進行操控,使成功當選的總統成為他的傀儡。
1925年12月23日,伊瓦涅斯扶植的埃米利亞諾·菲格羅亞·拉臘因正式就職總統,1927年2月9日,伊瓦涅斯迫使菲格羅亞總統任命他為內政部長,並規定總統的行動需要獲得內政部長的簽名批准,同時他晉升為上校,離任戰爭部長職務;4月7日,伊瓦涅斯離任內政部長職務,同時強迫菲格羅亞總統任命他為副總統。 5月10日,身為副總統兼國民警衛隊總司令的伊瓦涅斯逼迫菲格羅亞辭去總統職務,菲格羅亞辭職後,伊瓦涅斯成為臨時總統,之後他開始正式安排自己的總統競選活動,在當年5月22日的總統競選中,他作為唯一的總統候選人獲得了98%(共223741張選票)的絕對多數選票,成功當選為新一任智利總統,7月21日,伊瓦涅斯正式就職總統職務,當天他將國民警衛隊總司令職務交給阿尼瓦爾·帕拉達·帕切科將軍。1931年,伊瓦涅斯晉升上將軍銜。
集權統治
伊瓦涅斯成為總統後,實行獨裁統治,控制議會,親自指定國會參議員和眾議員,對人民完全採取高壓手段,鎮壓民主運動,壓制新聞自由,伊瓦涅斯政府將許多反對者關進監獄或流放到太平洋島嶼,嚴厲鎮壓工人運動尤其是智利工人聯盟和智利共產黨控制的工會,攻擊工會,使工會會員人數不斷減少,智利共產黨實力被大幅削弱,伊瓦涅斯還試圖創建由政府控制的工會,以取代左派工會。 1931年政府頒布勞工法,規定了工會組織準則,集體談判和政府進行斡旋等事宜。伊瓦涅斯政府的勞工部組建了300多個勞工組織,成員共5萬多人,這些勞工組織統一成立了一個被稱為“公民行動共和聯盟”的全國勞工聯合會,為了使公民行動共和聯盟的領導人能起到積極的政治作用,伊瓦涅斯總統為他們安排了19個議會議席。 伊瓦涅斯通過這些措施,使智利工人聯盟下屬的工會成員所剩無幾,並開創了政府控制工會的先例。
國家建設
伊瓦涅斯總統具有與他的專制政治相配合的經濟思想,他的政府大力推動政府機關和國家制度的改革,擴大了國家對各方面事務的干預。致力於發展經濟,特別是硝酸鹽工業;1927年,政府對各部進行重組,將原來的衛生、救濟和社會保障部變為社會福利部,向美國銀行大量借錢,用這些錢進行大規模的公共工程建設,修建鐵路主幹道支線、橋樑和港口,改善公共服務設施,新增設9000個工作崗位,在區劃方面,將全國劃分為16個省;1928年政府創建農業墾殖銀行。1929年成立智利國家航空公司,改組了武裝部隊,1927年將國內各警察部門統一收歸國民警衛隊管理,國民警衛隊的成員大多數來自工人階級,這使他們頗得民心。1930年政府單獨組建了智利空軍。1931年頒布勞工法,規範勞資關係。
對外交往
伊瓦涅斯上台後,對外實行親近美國的政策,允許美國在智利的投資設廠,使美國資本在智利的勢力大大加強。在美國的仲裁下,智利和秘魯兩國政府就太平洋戰爭遺留下來的塔克納和阿里卡省的歸屬問題進行談判,雙方經過談判,決定接受美國國務卿弗蘭克·B·凱洛格提出的妥協方案,各自做出讓步,1929年6月3日,智利政府的外交代表埃米利亞諾·菲格羅亞·拉臘因同秘魯政府的外交代表佩德羅·何塞·拉達在秘魯首都利馬簽訂了《利馬條約》,條約規定塔克納省主權歸秘魯,阿里卡省主權歸智利。作為補償,智利支付給秘魯600萬美元,並承擔修建從阿里卡至塔克納鐵路的義務,阿里卡港和安托法加斯塔修建成自由港,對秘魯和玻利維亞開放,並規定未經事先商定,秘魯和智利兩國不得向第三國割讓任何領土。該條約的簽訂解決了太平洋戰爭遺留下來的塔克納和阿里卡省的歸屬問題。
1928年1月16日~2月20日,智利政府派代表參加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舉行的第六屆美洲國際會議,會議上通過了協定,規定泛美聯盟是美洲國際會議的基本機構,宣布美洲各國一律平等,彼此尊重主權和獨立,堅決反對侵略戰爭。
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世界經濟危機爆發,伊瓦涅斯跟美國總統赫伯特·克拉克·胡佛及其他世界知名領導人一樣,也未預見到大蕭條的嚴重性和持續性。智利的經濟幾乎陷入破產的境地,在智利所有的經濟部門中,以採礦業遭受世界經濟衰退的打擊最早也最為沉重。礦產品市場崩潰、價格暴跌,智利的銅和硝石出口值下降89%,其中硝石的出口量急劇下降,從1929年的289.8萬噸下降至1931年的25萬噸,下降了90%,1931年礦業生產下降50%;經濟衰退從礦業部門波及農業部門,從1929年至1931年,智利農業產品價格下跌近50%;全國出口總額從1929年的2.765億美元下降到1931年的3500多萬美元,三年內總量減少了87%。
下台流亡
經濟危機的發生導致財政收入急劇減少,政府無錢進口商品和支付債務;礦產品價格的跌落和出口量的下降,導致礦山停產,礦工失業,礦業部門的失業人數近6萬人,失業的礦工一貧如洗。而此時伊瓦涅斯政府採用了削減政府開支和就業崗位的傳統保守政策,固守金本位制,美國停止了向智利提供貸款,政府無力支付債務,被迫宣布停止償還國內外的貸款,後來又宣布放棄金本位制,智利全國失業人數猛增,實際工資下降40%,全國五分之一的人處於飢餓的邊緣。面對這種情況,人們舉行了大規模抗議遊行,工人罷工和學生遊行示威席捲了全國,首都聖地亞哥一度爆發了巷戰,反對政府的抗議聲在增強,一個前所未有的社會力量加入了反對伊瓦涅斯政府的鬥爭。伊瓦涅斯為了平息對政府的反抗,置法律於不顧,肆意壓制輿論,採取監禁、流放和驅逐出境等手段鎮壓民眾,最終釀成一場政治危機。伊瓦涅斯眼見無法控制這一混亂局勢,被迫在1931年7月26日宣布辭去總統職務。
離職期間
伊瓦涅斯辭職後,前往阿根廷進行政治避難,1937年5月伊瓦涅斯返回智利,之後他被右翼政治組織組成的自由聯盟推舉為第二年的總統候選人,但由於1938年4月右派組織發動了企圖推翻政府的未遂政變,伊瓦涅斯感覺喪失顏面,宣布退出當年的總統選舉,同時宣布支持智利人民陣線的總統候選人佩德羅·阿吉雷·塞爾達。1939年8月,部分右翼組織企圖再次發動反對政府的政變,但以失敗告終,政變失敗後,右翼組織的領導人在接受審訊時聲稱發動政變是受到了伊瓦涅斯的指使,伊瓦涅斯被迫再次前往阿根廷進行避難,1941年伊瓦涅斯返回智利國內,他回國後稱政變活動同自己無關,因此沒有受到任何的指控。伊瓦涅斯回國後繼續從事政治活動,1942年2月,伊瓦涅斯再次以自由聯盟候選人的身份參加總統選舉,這回他得到了包括保守黨和自由黨等傳統政黨的支持,在選舉中獲得了204635張選票(44.04%的得票率),卻仍敗給了人民陣線的總統候選人胡安·安東尼奧·里奧斯·莫拉萊斯(獲得260034張選票,55.94%的得票率),1949年3月伊瓦涅斯作為聖地亞哥省代表當選為參議員,當年5月15日正式就職,任期8年。
總統生涯(1952年—1958年)
再次當選
1952年,伊瓦涅斯利用激進黨形象受損的時機,在阿根廷總統胡安·庇隆的支持下,再次上陣競選總統。伊瓦涅斯在競選活動中以一把掃帚為象徵,宣稱要橫掃腐敗和無能的激進黨人, 他在競選期間中提出了一些比較進步的政治綱領,表示要使國家擺脫傳統貴族政治、穩定經濟、與通貨膨脹作鬥爭、廢除智利和美國的軍事協定、實行主要礦業國有化、給予一切政黨自由活動權等。伊瓦涅斯的政治綱領迎合了部分工人和農民的要求,得到了農工黨和人民社會主義黨等左翼政黨的支持,在當年9月4日的大選中,伊瓦涅斯以46.79%的相對多數選票(獲得446439張選票)在所有候選人中位居第一,自由黨人阿圖羅·馬特·拉臘因(獲得265357票,占總票數的27.81%)居第二,激進黨人佩德羅·恩里克·阿方索·巴里奧斯(190360票,占總票數的19.55%)居第三,社會黨人薩爾瓦多·阿連德·戈森斯(51975張選票,占5.45%)居第四,根據智利憲法規定,在總統候選人沒有獲得半數以上選票的情況下,從得票最多的兩人中由議會通過投票選舉來決定總統人選,簡單多數即可獲勝,伊瓦涅斯和馬特進入第二輪議會選舉,在議會選舉中,伊瓦涅斯獲得132票,成功擊敗馬特(僅獲12票), 伊瓦涅斯再次登上總統寶座,時年75歲,當年11月3日正式就職。
執政期間
伊瓦涅斯第二次擔任總統期間,智利經濟日益艱難,人民的負擔加重,生活困苦。在韓戰結束後,智利銅的出口大幅度下滑,外國投資明顯下降,國家財政陷入困境,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降低。為扭轉這種狀況,減輕財政負擔,伊瓦涅斯總統宣布實行稅制改革,削減政府的財政開支,進口削減了30%,造成智利國內商品短缺和通貨膨脹。1956年智利的通貨膨脹率達86%,比1952年上漲了589%,創歷史最高紀錄。同年智利的財政赤字達到700億比索。為了控制日益惡化的局勢,伊瓦涅斯1956年邀請美國克萊因—薩克斯財政諮詢公司的財經專家參與審查並解決智利的問題,美國的專家建議削減工人工資及其他方面開支,以將赤字降至20%以下。美國金融機構向智利提供7500萬美元的貸款,通貨膨脹率有所下降,但一直沒有下降至20%以下。商品的短缺和生活水平的下降,激起了智利民眾的反抗情緒。各階層民眾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在內,都對伊瓦涅斯政府極為不滿。1955年爆發了銅礦工人大罷工,1956年由智利社會黨、共產黨、工黨、人民社會黨和民族民主黨等左派政黨組成人民行動陣線,勢力不斷壯大,在人民民眾的政治影響越來越深,1957年4月,聖地亞哥爆發大規模民眾示威,這些都給伊瓦涅斯和他的政權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國家建設
伊瓦涅斯執政期間,積極進行國家建設,在經濟方面,為擴大出口, 政府採取貿易多樣化措施,鼓勵發展工業,1953年成立智利國家銀行,同年政府開闢阿里卡市為自由貿易區,主要從事銅、錫、鎢、硫磺、硝石、皮革和駝毛等商品的出口業務,1954年智利建成第一座煉油廠——孔空煉油廠,1955年動工修建安第納銅礦,為了鼓勵對采銅業的投資和生產,政府降低了對銅礦公司利潤的徵稅,1958年建立銅業航空公司。在社會建設方面,1952年設立全國衛生體制,政府在醫療保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國醫療保健服務局使嬰兒死亡率下降了一半,智利人的人均壽命延長了20年,男性54歲,女性達60歲。政治方面,1956年政府頒布272號法令,設立“貝爾納多·奧希金斯”勳章,1958年政府廢除《保衛民主法》,恢復了智利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同時修改選舉法,規定選民在選舉時實行秘密投票。政府鼓勵發展教育,1957年在首都聖地亞哥成立了拉丁美洲社會科學院和地質研究所,伊瓦涅斯執政期間,智利的文盲率從1925年的近30%降至17%左右。在外交關係方面,伊瓦涅斯實行親近美國的外交政策,與阿根廷的胡安·庇隆政府關係密切, 但伊瓦涅斯政府同時表現出了獨立自主的傾向,在1954年美國干涉瓜地馬拉革命,試圖顛覆瓜地馬拉總統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時,智利和阿根廷、烏拉圭等國政府一致譴責美帝國主義的干涉行徑,稱美國政府的行為是對一個主權國家的侵略。
晚年生活
1958年11月3日,81歲的伊瓦涅斯任滿卸任,他離職時,智利的經濟狀況並沒有多大改觀,人民生活水平也沒有明顯提升,伊瓦涅斯離職後,宣布退出政壇,1960年4月28日因胃癌在聖地亞哥逝世,享年83歲。
人物評價
伊瓦涅斯橫跨智利政壇長達30多年,他掌權期間並沒有固定的意識形態,卻總是能夠順應時事勢,伊瓦涅斯是智利歷史上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伊瓦涅斯的反對者認為,他在進行公共工程建設時,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受益的只是少部分人,且他的統治有時過於專制。而伊瓦涅斯的支持者認為,他在執政期間進行大規模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日後智利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伊瓦涅斯在智利被廣泛的紀念,伊瓦涅斯任教過的騎兵學院在1960年更名為“卡洛斯·伊瓦涅斯·德爾·坎波將軍警察學院”,伊瓦涅斯政府在1928年劃定了日後第十一大區艾森區的界線,為紀念伊瓦涅斯將軍,智利第十一大區艾森大區以伊瓦涅斯的名字命名,全名為卡洛斯·伊瓦涅斯·德爾·坎波將軍艾森大區(伊瓦涅斯將軍艾森大區)。麥哲倫-智利南極大區首府蓬塔阿雷納斯有以伊瓦涅斯命名的卡洛斯·伊瓦涅斯·德爾·坎波總統國際機場。
家庭
伊瓦涅斯1907年在薩爾瓦多與羅莎·基羅斯·阿維莉亞結婚,兩人共有2個孩子,分別是:羅莎·伊瓦涅斯·基羅斯(女兒)和卡洛斯·伊瓦涅斯·基羅斯(兒子), 1918年羅莎逝世。1927年伊瓦涅斯與格拉謝拉·萊特列爾·貝拉斯科(1883年~1969年)結婚,兩人共有5個子女分別是:里卡多·伊瓦涅斯·萊特列爾(兒子,1930年出生)、瑪格麗特·伊瓦涅斯·萊特列爾(女兒)、妮薇斯·伊瓦涅斯·萊特列爾(女兒)、格羅莉亞·伊瓦涅斯·萊特列爾(女兒)和格拉謝拉·伊瓦涅斯·萊特列爾(女兒)。
榮譽
伊瓦涅斯1953年11月21日獲得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大十字勳章,1954年9月6日獲得義大利共和國“大十字騎士勳章”,1956年獲得“貝爾納多·奧希金斯將軍榮譽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