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漢,M.

卡拉漢,M.加拿大 英語作家。生於多倫多一個愛爾蘭 天主教家庭。1925年多倫多大學畢業,並獲得奧斯古德法學院學位。1928年後任律師。學生時代曾為《多倫多日星報》工作。在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影響下,1926年開始發表短篇小說。1928年出版長篇小說《奇怪的亡命之徒》。1929年出版短篇小說集《家鄉的商船》。30年代他創作的小說有《永不消逝》(1930)、《坎坷的歷程》(1932)、《我最心愛的人》(1934)、《他們將繼承全球》(1935)、《天堂餘歡》(1937)以及短篇小說集《無福消受》(1931)、《四月來臨》(1936);此外還有劇本《重返家園》(1939)和《去找喬治》(1939)。這時期他的思想深受法國 哲學家雅克·馬里丹的影響。經濟蕭條給社會帶來的後果,又使他產生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人道主義的道德觀念。思想的變化也反映在他的創作上,這個時期他筆下大多是理想化的人物。

卡拉漢,M.

正文

加拿大英語作家。生於多倫多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1925年多倫多大學畢業,並獲得奧斯古德法學院學位。1928年後任律師。學生時代曾為《多倫多日星報》工作。在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影響下,1926年開始發表短篇小說。1928年出版長篇小說《奇怪的亡命之徒》。1929年出版短篇小說集《家鄉的商船》。30年代他創作的小說有《永不消逝》(1930)、《坎坷的歷程》(1932)、《我最心愛的人》(1934)、《他們將繼承全球》(1935)、《天堂餘歡》(1937)以及短篇小說集《無福消受》(1931)、《四月來臨》(1936);此外還有劇本《重返家園》(1939)和《去找喬治》(1939)。這時期他的思想深受法國 哲學雅克·馬里丹的影響。經濟蕭條給社會帶來的後果,又使他產生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人道主義的道德觀念。思想的變化也反映在他的創作上,這個時期他筆下大多是理想化的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卡拉漢曾在加拿大皇家海軍中服役。1948年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大學運動隊的故事》(1948)和《盧克·鮑德溫的誓言》(1948)。前者以多倫多大學生活為背景,後者揭露了少年犯罪問題。長篇小說《愛的得失》(1951)描寫戰後蒙特婁的都市生活。此外還有長篇小說《多彩衣》(1960)和《羅馬的狂歡》(1961)。
卡拉漢的作品大多寫現代都市生活,以樸素而明確的語言描寫“小人物”,特別是那些不能適應複雜的現實社會的結局不幸的“小人物”。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