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與藝術項目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旨在發現、陪伴並促進當代國際藝術創作,為此基金會不僅組織各類專題展、主題展,也組織演出、音樂會並出版書籍和畫冊,並且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斷豐富其收藏。基金會在巴黎組織的一些活動後來也成了國外博物館的展出內容。基金會堅持多學科合作的創作形式,致力於發現世界各地的文化。特別地,基金會為讓世界了解非洲藝術家和南美民間藝術作出了重大貢獻。近年來,基金會也向科學家和科研項目打開了大門,天體物理學家米歇爾·卡塞(MichelCassé),數學家塞德里克·維拉尼(CédricVillani)、米夏·格羅莫夫(MishaGromov)或生物聲學家伯尼·克勞斯(BernieKrause)都參與了基金會的創作。
卡地亞基金會在“遊牧之夜”(SoiréesNomades)和“不確定之夜”(Nuitsdel’Incertitude)的主題框架內組織了很多現場表演,曾邀請包括舞蹈、音樂、表演等門類的各界藝術家演出,坂本龍一、圖馬尼·迪亞巴特(ToumaniDiabaté)都曾是基金會的座上賓。另外,基金會也為科學家和作家提供創作平台。
卡地亞基金會組織過很多主題展,如“搖滾”(Rockn’roll,2007年)、同雷蒙·德巴東(RaymondDepardon)和保羅·維利里奧(PaulVirilio)合作的“故土:此處即彼處”(TerreNatale,Ailleurscommenceici,2008年)、“塗鴉”(Graffit,2009年),以及“數學:陌生風景”(Mathématiques,undépaysementsoudain,2011年);同時也組織過很多藝術家個展,如:賽義杜·凱塔(SeydouKeïta,1994)、馬修·巴尼(MatthewBarney,1995年)、讓-保羅·高緹耶(JeanPaulGaultier,2004年)、阿涅斯·瓦爾達(AgnèsVarda,2006年)、大衛·林奇(DavidLynch,2007年)、墨比斯(Mœbius,2010年)、比阿特麗斯·米利亞澤斯(BeatrizMilhazes,2009年),布魯斯·瑙曼(BruceNauman,2015年),以及森山大道(DaidoMoriyama,2016年)。
藏品規模
卡地亞基金會收藏始終堅持多文化原則,目前已經收藏了由350位藝術家創作的1500多件藝術品,涵蓋多種藝術形式,如繪畫、雕塑、視頻、聲音裝置、設計、建築、照片等,展現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當代藝術的主要趨勢。同時,基金會展藏中的很多作品是委託藝術家為其展覽計畫特別創作的,這些作品誕生於基金會同藝術家緊密、直接的聯繫。這體現了卡地亞基金會支持藝術創作的決心,是繼往開來的舉動。
基金會所收藏的藝術品也經常出借給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大型展覽。
建築
1984到1993年,卡地亞基金會一直在巴黎凡爾賽附近茹伊昂若薩(Jouy-en-Josas)的蒙賽勒莊園(domaineduMontcel)內。當美國文化中心(一個巴黎的文化中心)決定搬離巴黎拉斯帕伊大道的場館時,基金會決定遷移至這個前者自1934年就占據的位置。基金會邀請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在此處設計了一個由玻璃和鋼構成的新建築,於1994年竣工。
這座完全透明的建築可提供1200平米的展覽空間,建築四周有花園環繞。花園由藝術家LotharBaumgarten設計,名為TheatrumBotanicum,名稱靈感源自記錄中世紀僧侶所收集藥草和香料的古籍。花園內有超過240種植物和野花,卡地亞基金會會定期清點花園內的生物種類(植物、昆蟲、鳥類、蝙蝠等)。
建築內還有一處寶貴的歷史遺蹟:一株由法國著名作家夏多布里昂(François-RenédeChateaubriand,1768-1848)於1823年栽植的雪松;從外面的街道上就可以透過玻璃大門看到這株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