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海特

占海特

占海特,1997年出生於珠海,戶籍地江西九江。2002年2月隨父母移居上海。還有個8歲的弟弟和5歲的妹妹。在上海完成9年義務教育後,因無上海戶籍且不符合上海10類參加中考人員條件,可在上海考中專和職業技術學校或者返回原籍考高中,主動輟學在家。六月開始在微博上高調爭取異地中考權利,與滬籍人士就異地中考“約辯”。在微博上自我介紹“少年公民、自由戰士,因非滬籍失學、推動教育公平”。2012年11月下旬,15歲的非滬籍女生占海特和她的家庭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熱鬧的交鋒背後,是這個未成年的“非滬籍”生面臨的不確定未來。 2012年12月8日,占海特組織第二次人民廣場“親子活動”,一些媒體包括財新網南方報系中國新聞周刊央視和日本東京電視記者聞訊趕來現場。占海特和其父親占全喜等人舉著“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愛孩子,愛上海”“實施憲法,保障人權”“反貪腐,反歧視”“憲法的生命和權威在於實施——習近平”等A4紙頭,進行公開抗議。經廣場保全和警察口頭勸離無效,警察強制沒收A4紙頭,同占全喜發生爭搶A4紙頭事件,強制驅離廣場發生時占全喜抓傷警察。媒體記者在現場拍照,日本電視記者全程在場錄像。警察以涉嫌‘妨礙公務罪’將其刑事拘捕,帶往上海黃浦區看守所。同時書面告知占全喜家屬。後來改為治安拘留5日,於13日下午16:30釋放,警方直接將其送至捷運口,同在寒風中守候在拘留所門口一整天的9位非滬籍家長與媒體記者錯過。

基本信息

爭議觀點

爭議源頭

占海特媒體報導照片 占海特媒體報導照片

占海特有自己的偶像,不是劉翔和姚明,而是翁山蘇姬和馬丁·路德金。

當15歲的占海特與父親出現上海市大沽路100號時,被數十人擋住去路。

“滾回江西去!”6月,占海特開通微博,公開爭取隨遷子女在學籍所在地的中高考權利後,這些刺目的字眼常常出現在評論里。她邀請京滬籍人士參加公平教育機會的辯論,一群自認有話要說的“奧特曼”應約前往。

然而,辯論根本無法進行,因為,雙方水火不容。一位“奧特曼”、某央企的設計總監老崔事後告訴時代周報,當日,他們除了呼喊“上海不要外地蝗蟲”,占海特的父親也高呼“我們才是真正的上海人,你們排外思想都OUT了!”

“上海豐富的教育資源是幾代人勒緊褲腰帶積累而得,我們認為,應先滿足上海生源的需求,同時,也歡迎外地人,但設立適當的門檻並不過分。”老崔認為,占海特一家未能在上海落戶,問題在於自身,而非戶籍制度。

而占海特認為,上海的教育資源過剩,那些滬籍人士寧願把牛奶倒掉也不肯施捨給非滬籍人。

這場對峙因為媒體的介入迅速引發廣泛熱議。公開資料顯示,人口流動頻繁的中國擁有留守兒童5800萬、隨遷子女2700萬,他們中的不少人希望放開異地高考;而在北京、上海,又有一大群京滬籍人士旗幟鮮明地捍衛自己的利益,堅決反對。

規則的破壞者

就和名字一樣,占海特有些特別,有別於大多數同齡的上海本地孩子,因為她還有一個8歲的弟弟和2007年出生的妹妹。這個家庭嚴重超生,且進入上海後,一直偷逃各種稅收,導致同期相同情況的早就獲得上海戶口。

按照現行規定,上海市要求對個人的學歷、就職、個人所得稅等7大類指標進行打分,分數達到一定水平者方可落戶,而超生者幾乎一票否決。

對此,“奧特曼”和占海特的意見分歧顯而易見。前者認為,這是占家違反基本國策後應得的懲罰,而在深受父親影響的占海特看來,沒有滬籍就不能在上海參加中高考更是荒唐的。事實上,上海大部分隨遷子女屬於獨生子女,絕大多數(90%以上)亦不可以參加上海中考。

據占全喜介紹,早在1994年,他便辭去了江西鐵路系統的工作,南下珠海,倒騰了幾年保險、股票,並經營一家雜貨店。2002年銀行提高利息後,保險業的營生比較艱難,他便開始關註上海浦東,並最終舉家遷滬,做起了電信代理的生意。

那一年,占海特不足5歲。因此,自她記事起,同學、老師、朋友、父母都住在上海,而江西老家只是一個逢年過節才回去的地方。“我是上海人!”接受採訪時,占海特告訴時代周報。

但在國小的最後一年,占海特還是發現,較好的公辦中學都將與自己無緣,包括心儀已久的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分校,因為,從戶籍上看,她是江西人。

此後,相當一段時間裡,這個十歲出頭的小孩非常困惑。她甚至給上述中學的捐資者李嘉誠寫信,“為什麼他們能接受‘非上海戶口’的李爺爺的捐資,卻拒絕我這個‘非上海戶口’的學生的求學?”

按照占全喜的說法,他家的氣氛非常民主,如果孩子對某一些事情有看法,他會鼓勵其找到當事方發表意見。在如此的環境中,占海特很早便有了維權意識。而2012年6月,本應參加中考的她最終沒有等來上海的政策變革。於是,她輟學了,成為全國爭取異地高考權利的上訪者中年紀最小的一位。

不過,占家的遭遇也飽受質疑,一位不久前通過人才引進渠道落戶的滬籍人士告訴時代周報,占家認為,這些遊戲規則通通不對,全都需要改革,這對於遵守規則者來說公平嗎?

微博發問

“我生於珠海……國小時自認珠海人,中學時才認同自己是上海人。現在有人告訴我,你不是上海人……必須回老家參加中考,留在上海只能讀中職校。各位老師、叔叔阿姨,告訴我這是為什麼?”占海特發布第一條微博,配圖上,她舉著一張白紙,上書六個紅字—還我中考權利。

“微博是最後一根稻草。我別無他選。”占海特如此解釋自己的行為。

實際上,在題為《教育公平我的夢想》的部落格文章中,占海特坦言,“不是我不願意去(江西),也不是我不敢去。老家沒有一位同學,沒關係,可以從零開始;老家的教材和考試科目(與上海)不同,沒關係,可以慢慢趕上;老家沒有可靠的監護人,沒關係,這樣反而更加自由;老家的老師要求更嚴,沒關係,我不怕!”

“我之所以沒有回去是因為不想妥協。”占海特說。

即便如此,選擇還有很多,比如,假結婚。11月下旬,時代周報記者就聯繫到一位年輕女士,自稱單身並擁有上海戶口,願意幫助記者解決浙江戶籍的孩子在滬讀書問題,但要收費3萬。

而占海特還曾從好友口中得知,一位與她處境類似的同學,其父母絞盡腦汁,最終通過各種方法成功移民非洲,此後,她便可憑藉留學生的身份參加難度遠低於普通高考的選拔考試,從而進入中國的大學。

“我自己的‘問題’我清楚—認死理、一根筋,那些事情我做不來。”最終,占全喜選擇了“做得來”的上訪,實際上,早在女兒覺察到戶口問題之前,他就已開始找有關部門表達訴求。

占全喜說,第一次和女兒提及“上訪”時,他問她是否願意就讀書的問題找上海市領導談談,女兒表現得很高興,於是,兩人便同行了。而對於多次上訪的結果,父女很失望,他們沒有見到市領導,接待的同志只是希望他們儘快在進入中職校和回老家求學中作出選擇。

距離上海市2012年中考只有一周,焦慮的占海特開通微博,並為自己標註了少年公民、因非滬籍失學等關鍵字。

至今,這個實名賬號已發布700餘條微博,內容多與異地高考相關,而其中表現的遣詞造句的能力以及對事物的洞見讓不少人感慨“不簡單”。比如,談及故鄉,微博上寫道,南方是我的第一故鄉,上海是第二故鄉,江西是我的祖籍地和父母的故鄉。非洲是全人類共同的故鄉。

占海特自稱,這些文字並非父親代筆,但他會幫助查詢資料、數據;而某些問題,兩人也會討論。占全喜還稱,自己已說不過長大的女兒,微博上的言論都是她自己的意思。

不過,老崔堅持認為,這些微博的口吻過於“成人化”,幕後或有操刀者,而且,不少觀點太過激進,並不客觀。而這也成為“光頭黨”持續質疑占海特的主要理由之一。

“起初,我看到那些評論很氣憤,但可能是抗挫折能力天生比較強,很快就無感覺了,我也不會拉黑他們。”占海特說。

未完成的約辯

儘管如此,上海人與外地人圍繞教育權的指責仍在繼續。占海特更新微博,希望邀請京滬籍人士於3天后參加公平教育機會的辯論,目的是終止無休止的謾罵,讓大家回歸理性。

然而,網傳甚廣的一則視頻顯示,當天,雙方依然忙於呼喊口號,互相指責,一場約辯淪為罵戰,無疾而終。

其實,占海特的核心觀點並不複雜。她在微博中寫道,上海的高考人數連年坐滑梯,從2007年的10.5萬跌至5.5萬,跌幅近半;而中考人數從2002年的18.94萬回落至8.37萬,下降56%。

“上海高中師資寧願賦閒,也不向為城市繁榮付出辛勤勞動和汗水的新上海人的子女開放。”這是占海特得出的結論,並進而呼籲,希望就地中高考政策不要與父母的職業、收入、納稅、房產、社保等掛鈎,否則,窮人的孩子永無出頭之日。

這番觀點贏得掌聲的同時,也招致不小的質疑。老崔就是占海特所謂的“光頭黨”之一,還發起了一個名為“守滬者聯盟”的線下團體。

他在接受時代周報採訪時表示,“我們歡迎外地人,但上海有戶籍門檻,而且通常來說,一個人只要遵紀守法、勤勞肯乾,就一定會有所收穫。而占全喜有超生及偷稅漏稅的行為,將他排除在滬籍之外並無不妥。”

與此同時,老崔認為,上海的教育資源並非過剩,而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後,基礎教育終於趨於正常,競爭壓力不是太大,孩子有更多時間培養興趣愛好。“若突然讓內陸那些為改變命運而玩命讀書的孩子與上海本地孩子一起參加應試競爭,那么我們的付出豈不是付諸東流了?”

“如果現階段徹底取消戶籍,放開異地高考,那么,大量欠發達地區的人口會湧入相對發達的城市,這對於城市管理來說是極大的負擔。全國只有一個上海,它需要包容的東西太多,所以目前,設立一定門檻是必要的,而那些跨不過檻、拿不到滬籍的人應當捫心自問,為何別人做得到?而若發現自己不適合上海,那么,請選擇更適合的城市。”老崔說。

然而,這一番“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論調,與占海特的主張,分屬兩個話語體系。他們無法理解對方。

老崔認為,大沽路的約辯只是開端,他們還會繼續反對下去。占海特則樂觀地認為,在所有支持者的推動之下,“光頭黨”將無地立足,改變很快就會到來。而她的父親並不為女兒的輟學過多擔心,他相信,女兒冰雪聰明,未來一定會讀上好大學。

學習經歷

快樂童年

占海特4歲半跟隨父母來到上海。從幼稚園到國小、國中,她大部分時間都過得開心快樂。上幼稚園的時候,父母堅持沒給她報各種“興趣班”;讀國小時,又被離家不遠的一所公辦國小錄取,讀五年級時,還被選入了衝刺“名牌”國中的重點班。但上海學生就讀國中採用就近對口入學方式,所謂衝刺“名牌”國中的重點班說法仍待考證。

中學時期

但在國小畢業時,她第一次遇到了戶籍帶來的煩惱,很多好一點的公立國中都不招收非上海戶籍的學生。她所在的重點班的同學大多考入了市內各名牌國中,作為“非滬籍”生的占海特要么接受統籌分配,就近入讀一般甚至較差的公辦國中,要么選擇民辦“名牌”國中。最終她考入了浦東一所質量不錯的民辦國中——上海新竹園中學。

進入一所自己滿意的中學後,占海特繼續著自己的快樂生活。前期學習壓力不大,學校和班級里經常搞一些文化、體育和親子活動,占海特覺得整個班級經常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

在學校里組織的各種演出、聯歡會中,她和年級里四個同學組成的拉丁舞組合,每次都必然會登台亮相,而且是經常作為壓軸節目。她和班裡關係不錯的幾個同學,還創建了一個學生社團,用柏拉圖的《理想國》為社團命名,不少課外好友也加入了這個社團;喜歡參加課外活動的占海特還成為了學校廣播站的第一屆廣播員。

占海特說,她國中的生活整體來說是豐富多彩,而又十分有趣的。但在七年級的時候,一位天津籍的班主任老師提醒她說:“你沒有上海戶口,可能要回老家中考。”得知這個訊息後,她的學習興趣開始減弱,成績也在下降。在家人的勸慰下,占海特的成績慢慢有所回升。轉眼就到了九年級,中考報名的各種檔案和表格陸續下來了,但占海特每次都被排除在外。

輟學

對占海特來說,老家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她出生在珠海,其名字就是取自於“珠海特區”的中間二字。她一直將珠海視為自己的第一故鄉。但在珠海她同樣不能參加中考。真正能夠讓她參加中考的地方在江西——她長這么大以來待過總共不超過兩個月的地方。自從把奶奶從江西老家接過來後,她更沒有機會回去。

回老家中考這件事她一直埋在心裡沒有告訴父母。其實,她不知道,早在上國中時,教委就給家長發過一張告知書,內容是沒有上海戶籍不能在上海參加中考。父母在上面簽了字。這件事,父母同樣一直瞞著她。

得知這個訊息後,她的學習興趣開始減弱,成績也在下降。爸爸占全喜得知原委後安慰她說:“不用擔心,到時政策會變的。”當時,呼籲放開異地高考的呼聲日漸高漲,在每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上,異地高考改革都會成為代表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

春節後,老爸開始帶著她到上海市政府信訪辦上訪,信訪辦的人讓父女倆去教委。一位負責接待的教委工作人員不緊不慢地對她說,去讀中職校吧,不願意就回老家。

最終全班只有她一個人沒有資格參加上海中考。參加中考無望的占海特5月份提前回家,成了一名輟學少年。

輟學後的學習

輟學後,占海特一直在學習,語文她覺得在微博上就能學得很好,對語言的能力有很大提升。英語在家幾個月來也突飛猛進,因為她看英文文章、名著、視頻,還有英文維基百科,各方面都讓她的英語提升得非常快。她已經把高中數學的課程都學完了,在看美國的高中數學課程。歷史方面,世界歷史、中國歷史、美國歷史,包括美國的獨立戰爭,她都一直在學習,感覺進步很快。

個人目標

占海特感覺,在家自學時間上比較自由,但也有弊端,就是缺少了同學,沒有同學的環境一個人會感到孤單。但她說,其實還好,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生活。在她看來,輟學這半年來,也是她從失落到淡定到自信到勇敢的過程,同樣,這也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占海特有一個目標,要用自己的實力達到和上高中一樣的學習效果,甚至遠遠超過這個水平。“上海教委斷了我的高中路,而我要用我自己的實力和努力戰勝這個失敗的教育體系。”占海特說。

占海特也對中國的教育提出了四點期望:1.結束隨遷子女被迫返鄉的悲劇;2.結束留守兒童的苦難;3.讓中國的孩子像天使一般也能有快樂幸福的童年和少年;4.中國的教育也能吸引全世界的人才。

對於全國各地出台的異地高考政策,占海特表示十分不滿意。她覺得這些政策毫無誠意可言,“北京的政策只能稱之為“就地中高職”,而上海的政策將拼爹制具體化,並且對報考中職校又添加了社保的限制,較人才引進居住證,不是進步,而是退步,新政未出細則,但就上海居住證管理辦法,占海特覺得此辦法是擴大了教育的不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