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張占鐸,1923年,杭州人,研究生,現居安徽,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1958年經周恩來總理介紹在西泠印社做文墨工作,1958年至1961年任西泠印社副秘書長職位;
2009年被中國國學研究會聘任為“中國國學研究會研究員”、“中國當代藝術協會副主席”、“中國藝術學會常務委員會終身常務委員”、“中國藝術名家研究院榮譽院長”、“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副理事長”;
2011年被聘任為“中國當代藝術協會終身名譽主席”、“中國國學院大學專家委員會特邀研究員”、“中國文化藝術協會名譽會長”;
2012年被聘任為“華夏文藝出版社社長”、“中國國際藝術網終身藝術顧問”、“北京國藝東方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副會長”;
2013年被聘任為“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聯書畫總網書畫家”、“東方書畫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國書畫名家研究院榮譽院長”、“中國書畫黃頁網首席藝術家”、“中國書畫黃頁網藝術委員會創始副委員長”、“中國藝術促進會藝術顧問”;
2014年被聘任為“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終身名譽主席”、“紀念建國65周年共和國傑出藝術家評選活動評審”、“中國國學學會副主席”、“中華國禮出版社榮譽社長”。
張占鐸青少年經歷記憶
1923年1月我出生在杭州市下城區,橫廣福路9號,舊時稱廣福營、廣福巷的普通市民家裡。巷的東西兩頭長大概140米、西頭有汪登園,也稱安敦園,有園林之勢。該巷歷史上出過一個禮部侍郎(相當現在國家的副部長職位)叫汪諧。父親張吉甫,母親章楊士,我有一個兄弟,大哥叫張占哲,我排行老二,叫占鐸。小時候記得父親開了個雜貨店,家庭不那么富裕,也還可以吧。五歲時我上了私塾,寫字,聽先生講歷史、典故,七歲上國小堂,九歲受父親教誨練習書法。開始寫晉代二王,後為唐宋八家的名帖作範本,每天放學做完功課,晚上要寫三百個字以後才能睡覺。時常父母稱我很聰明,字寫的很好。在他們的鼓勵下,我也認為自己寫的很好,還常幫父親店裡寫些商品名稱,寫店裡新到的貨物,把信息貼在店外的牆上,助父母生意興隆。就這樣時間長了,漸漸地對書法產生了濃厚興趣。
十歲後接觸到繪畫的啟發,圖畫老師說我字寫的很好,線條優美,圖畫認真練,一定也不錯。不久老師送給我兩本教課的圖譜,裡面有怎樣畫雞、畫鳥、畫貓、畫狗、畫牛、畫虎、畫豹和畫樹、畫葉、畫花、畫草、畫山、畫水、畫雲、畫雪的各種圖案技法。在兒童的心裡真是高興。
在我少年的成長里,除學習國文、數學、歷史、地理的課程之外,唯一愛好的就是圖畫和書法。由於我們家開著雜貨鋪,店裡賣著一種火紙(舊時人們吃旱菸點火用的紙,是用竹漿做的,在書寫繪畫上效果很好),於是在紙張供應上沒問題,這就成了我藝術上必備的基礎,父母又贊成我的愛好,成了我的動因。平時課餘和放假後,我所寫的筆毛字和畫的花草山樹貓狗圖,白認為好看的,就貼在自己的房間裡和兄弟一起欣賞。時間長了,貼的圖畫多了,就新圖蓋老圖,一層一層的蓋著。母親說我的房間是“花草樹木山水世界”。
十二歲上杭州蕙蘭中學,因為常幫家裡幹活,少年懂事,父母、老師經常的讚揚,我的學習成績一直都保持著優秀,對書法和繪畫上也就有了更深的研習。一次杭州市中學生圖畫比賽,我畫的一幅《雨燕含泥圖》無意中得到一等獎,圖畫老師在全班同學中表揚了我,為學校爭了光,說我以後在藝術方面有一定的前途,我很高興。
老師一句普通的讚揚,卻堅定了我年青的方向。之後我千方百計的向書畫方面追求,尋找一切機會求師問路。首先向圖畫老師,方秉德先生詢求途徑,他很喜歡我,叫我以後報考“藝專”。並親自引薦我帶上所繪的圖畫向當時的國立杭州藝專校長——林風眠先生求見。這真是舉薦不為親的義舉,當時我非常激動。
林風眠校長見了我的畫後,認為小小年紀,畫的不錯,沒有專門的老師帶領,通過課堂的點滴知識,自學加愛好“有一定基本功”。此後我多次真摯的拜見,向林風眠先生求教,由於我誠懇的品行打動了校長,他說“來年可以報考藝校”。
1937年,15歲的我終於實現了自已的心愿,考入了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學習。在學員的年齡中我比較小,報的是圖案科。開學的第一天,校長林風眠先生講話,要求我們每個學員“今後要想成為一個藝術家,首先要刻苦的學習、專研,打下紮實的功力,成為這個時代的人,在藝術上說出這個時代的話”鼓勵我們。那時學校每年入取的人數不多,也在幾十個人不等,全校包括大年級的學員在一起只有110多人。
入學兩個多月後,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日本侵略軍登入金山衛,杭州危急。學校告知我們學員學校要緊急撤離,當時父母不願意我離開杭州,說我太小,生活不能自理。當時也有入學的新生:馬南圃、朱貴、陳敏珍等同學,就各自回老家了。我的老師孫福熙、陶元慶勸我父母說:“考進藝專不容易,回家就失去學習機會,很可惜,你家兒子有藝術的天賦,將來定有長進,當然還有我們這些老師在一起,會照顧好這批學員的”。
當時我就是不願離開學校,愛我的藝術,跟著老師一定能學到很多東西。後來父母同意了,林風眠校長帶領我們師生離別了西湖學校,由錢塘江南星橋碼頭坐木船溯江向諸暨吳墅遷移。12月又西遷金華、鷹潭,後又步行百里到貴溪龍虎山天師府。一路很是辛苦,到了這挑花源地,不想當夜遭到地方上土匪搶劫,師生們紛紛逃避。一夜驚魂未定,我們師生在貴溪縣集中,真是饑寒交迫。大年級的師哥吳冠中、彥涵、朱德群同學給我們熬煮稀飯,這天是刻骨的記憶,1938年的元旦。
1月後教育部下令,杭州藝專與北平藝專合併,我們又乘車、坐船,經長沙到湘西沅陵。1938年12月我們學校又從沅陵遷往昆明貴陽,遭到日本的飛機轟炸,此後在昆明的璧山停留,1940年遷往四川松林崗,7月在遷滇池右側的晉寧縣安江村,10月再遷到青木關,1942年遷至重慶。
在風雨艱難中的藝專學校,真是坎坎坷坷,在日本侵略整箇中國的混亂中,算是一個流動學校。但是老師們沒有放棄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每遷移到一地,安頓好教學住宿的地方,就馬上複課。在專業課程上不容許每個同學落下,同時還設有國文、西洋文課時。
在5年的學習中,我們聆聽過法文教授黃紀興、西洋文教授徐琥(他懂德、法、英、意、拉丁諸國文字)的外語初級授課;聽西畫教授吳大羽、蔡威廉所講的西畫光感、質感和透視效果運用;國畫教授潘天壽的國畫筆墨技法語言;中文教授鍾敬文、張天翼的民俗文學、國文、辭賦、散文的講解。有時還安排我們同學外出寫生,繪製抗日宣傳畫及展貼。
在流浪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在沅陵老鴉溪有過李毅夫、張祖武、莫桂新、趙無極四郎傻子村的回憶;晚會化裝弄得潘天壽先生尷尬場景;我們系的劉仁慧女傑觸電之死;吳藏石、丁善癢的安江村學潮事件,這些都是我們同學難以忘懷的歷史,也是我求學藝專難得的經歷。
5年中見過5任校長:他們是第一任的林風眠、38年第二任的滕固;40年的第三任呂風子;同年9月第四任的代理校長潘天壽;42年第五任的陳之佛,學校有了這些精英領導,才能帶動一批出色的學子。
5年中我從少年變成青年,從求學、顛沛、流動中的艱苦生活,豐富了社會閱歷,看到國民黨政府的腐敗,整箇中國的貧困、混亂,青年應該有自己的作為。當時熱血、求知、求識,每一刻都在尋找光明的機會。
1942年藝專畢業後不久,經同學師哥陳明中共黨員和學友重慶大學中共黨員王進達的介紹,我參加了中共組織。在經過幾年的組織考驗中,由於我忠誠黨的偉大事業,堅守黨的崇高信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性格,1945年後組織上安排我在李克濃、潘漢年領導下的隱蔽戰線開展工作。為了完成黨交給的各項任務,忍痛割愛放棄了我藝術上的愛好;為了新中國的誕生,默默無聞消逝在藝術界的人群中,為了隱蔽自己的身份,組織上安排我學習理髮手藝。我還真學到一手美發清腦絕活。解放初期,我還為尊敬的周總理理過頭髮。
新中國成立初年,國家建設需要大批歷史清楚、政治可靠、思想上進步的青年骨幹到蘇聯學習,組織上想到了我。
1951年我經中共華東分局審査,選送到蘇聯留學。當年我們同去的學員有400多人,都是方方面面的優秀人員。他們有學軍事、醫學、航空、石油、動力、電工、地質、礦業、黃金、有色金屬、工具機工具等學科。上車前由當時的團中央書記處書記馮文彬、副書記廖承志、蔣南翔等領導送行,乘坐北京——莫斯科國際列車,9天9夜到達蘇聯莫斯科,接站的是中國駐蘇聯大使張聞天領導。到了莫斯科後,文理科分開,學員們各自分配到白己所學的院校。我是學文科的,文科所占的留學生比率不到4%,十幾個人中記得同學中有:陳漢章、吳健、程少偉、魯雪峰、王叔文,還有我浙江的小老弟江平,他是寧波人,學法律的,安排在喀山大學,是列寧學習過的母校。
我與陳漢章學社會科學,他也是我的老鄉海寧人,年齡小我兩歲,被安排在莫斯科大學,漢章早年學過俄語,當過翻譯,我在藝專學過英語,有些外語基礎,兩人互幫俄語進步也很快。後來他改學法律系,1956年畢業(5年制)。我年齡偏大,組織上安排是研究生,學制3年。學科為社會經濟學、社會管理學、人口學、社會統計學、社會情報學、文化教育學等。學科教師有:馬蒙諾夫、鮑米卡娃、畢麗金斯諾婭;導師有:瓦彼科列索夫、安德列薩哈羅夫、牙尼扎蘇斯基。
新中國成立不久,由於國家沒有管理全國經濟的經驗,一切建國的治理都迫在眉睫,課文的學習,一切都遵照蘇聯的安排,我的學科按現在講,就是一部政治學,它包含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當時在學習理會上認為:在建立起人民民主專政之後,經濟上對小生產者和私人資本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制定國民經濟藍圖,計畫指標、工廠管理、走向公有制的軌道。學習蘇聯模式,追趕別國經濟,集中全國資源、資金和勞動力,加快社會主義物質基礎積累,提高物質文化水平,擴大生產力發展是新中國的唯一希望。
在政治上要與蘇聯為首,結成社會主義陣營,形成反帝戰線同盟,化解帝國主義封鎖威脅,是可靠的保障。同時爭取蘇聯援助、援建項目和專家在各個方面的指導。
建國初期我們國家百廢待興,國內經濟困難。我們留學生每月卻能領到500盧布的津貼,當時盧布與美元的比值是1:1.1左右,很值錢。生活經費一般在300盧布就夠了,衣服鞋帽都是國家供給,2/5的錢能節省下來,國家對我們真是太好了。為此我們從心底發出激情,一定要發奮學習,將學到的本領回報祖國。
1953年9月莫斯科大學在列寧山建成了新校舍,規模宏大,主接有32層,五角星的徽標設在頂尖,總高240多米,正面寬度450多米,兩側為18層副樓,各裝有9米的大鐘,真是氣勢軒昂,校內設有4個天文台、4個博物館、100多個實驗室、60多個閱覽室、圖書館藏有800萬冊各種書籍,在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裡是一種輝煌的榜樣,聯想到有一天我們的國家能建設成如此建築,中國也就是富強了。我能在這么好的高校里深造,深感榮幸。
l954年我學成畢業回國。組織上安排我在浙江(中央幹部療養所)工作,此後接觸和認識到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及很多國家高層幹部。工作之餘,平時喜歡畫畫寫寫。1958年經周恩來總理介紹,調入西冷印社復社工作委員會工作,恢復和搶救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藝術領地。歷時4年(1958-1961),在這四年中,與師長張宗祥、潘天壽、諸樂三、沙孟海共事,目睹他們德厚藝高的工作作風,做人一言一行的嚴謹。在這裡找到了我回歸藝術的源泉,知道我骨子裡的根在那,同時在周總理的諄諄教誨下,之後回到原來單位,拾遺起堅守一生的藝術之路。
榮譽稱號
2008年7月被北京寶延軒書畫院授予“最具魅力老年書畫家”榮譽稱號;
2009年被懷念開國主席毛澤東全國書畫邀請賽評審會授予“紅色藝術突出貢獻者”榮譽稱號;
2009年被中國藝術學會當選為“2009年感動中國藝術人物”;
2009年5月1日被授予“全國勞動英模五一座談會特邀嘉賓”榮譽稱號並獲得“全國勞動英模榮譽勳章”;
2009年5月被授予“中華藝壇名家”榮譽稱號;
2009年10月被中國國學研究會授予“當今中國藝術界最具影響力人物”榮譽稱號;
2010年被通過文化部評審,成為“文化部特約藝術家”;
2010年被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和中國文化藝術研究會授予“中國文藝復興百傑人物”榮譽稱號;
2010年被中國民族文藝家協會、北京民族書畫院評為“榜樣中國•2010年度中國文藝金榜人物”;
2010年被中國國學研究會評定為“世博年度先進人物”;
2010年被中國藝術學會當選為“2010年感動中國藝術人物”;
2010年3月被中國國學研究會授予“中華國學文化藝術大使”榮譽稱號;
2010年8月被中國詩書畫學會授予“中國詩書畫大師”榮譽稱號;
2010年9月被中國國學研究會授予“當代國學藝術名家”榮譽稱號;
2010年9月被北京人民畫院和中國文藝協會授予“國際知名文藝家”榮譽稱號;
2011年2月被授予“中華名人藝術形象大使”榮譽稱號;
2011年3月被中國國學學會授予“全球華人最具影響力藝術家”榮譽稱號;
2011年3月被中國文藝家交流協會授予“國際文藝傑出貢獻人物”榮譽稱號;
2011年被中國藝術學會當選為“2011年感動中國藝術人物”;
2012年被中國藝術學會授予“2012感動中國藝術人物”和“人民楷模”榮譽稱號;
2012年8月被中國國際藝術網授予終身藝術顧問;
2012年11月被授予“中共十八大題賀藝術名家”和“百位中國文化名人”榮譽稱號,作品被聚焦十八大題賀活動組委會收藏;
2012年12月被中國藝術名家研究會、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授予“中國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2012年12月被中國藝術學會授予“2012感動中國藝術人物”榮譽稱號;
2013年1月被中國文藝家聯合會授予“中國國藝大師”榮譽稱號;
2013年1月被授予“中德文化交流大使”榮譽稱號;
2013年1月被授予“中國藝術人物網2012年度傑出藝術家”榮譽稱號;
2013年被授予“2013感動中國藝術人物”榮譽稱號;
2013年5月被授予“中國藝術功勳人物”榮譽稱號;
2013年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中國紅色文藝名家貢獻獎”評選活動中被授予“紅色文藝大師”榮譽稱號;
2014年3月被中國國學學會授予“國際形象大使”榮譽稱號;
2014年4月被中國藝術人物網評定為“中國·蘭亭·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和“中國十大藝術家”; 2014年6月被中國書畫黃頁網、新華人物網、中國藝術名家研究員聯合授予“國際金馬藝術終身成就獎”;
2014年9月被中國文學藝術研究會授予“國家文化人物”榮譽稱號;
2014年10月被中國藝術人物網授予“中國十大藝術家”榮譽稱號;
2014年12月在中國書畫黃頁網“紀念建國65周年共和國十大傑出藝術家”評選活動中授予“共和國十大傑出藝術家”榮譽稱號;
2014年12月被中國書畫名家研究會授予“中國藝術圈十大人物”榮譽稱號;
藝術榮譽
1994年“蘭亭獎”全國大賽“一等獎”;
2005年作品在首屆“揚州八怪”杯全國書畫大展賽中獲“金獎”;
2005年作品在“中華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中榮獲翰墨典藏文化部“金獎”;
2005年作品在“第三屆當代中國文人書畫藝術北京邀請展”中榮獲“金獎”;
2008年作品在“紀念井岡山會師80周年•全國書畫家井岡山邀請展”書畫活動中榮獲“金獎”;
2008年作品在“紀念劉少奇誕辰11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中榮獲金獎;
2008年作品在“點燃激情•傳遞夢想”全國大型老年書畫藝術北京(奧運)邀請展中榮獲“金獎”;
2009年作品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暨建國60周年中國文學藝術最高成就獎”評選活動中榮獲“金獎”;
2009年“新中國60華誕•懷念開國主席毛澤東全國書畫邀請賽”中作品通過中書協、中美協評審,榮獲“紅色藝術新銳金獎”;
2009年作品在紀念毛澤東詩詞《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創作6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中榮獲“金獎”;
2009年作品在“歲月燃情”書畫大賽中榮獲金獎;
2010年書法作品在“東方之冠•全國書法美術作品展”中獲得“榮譽獎”;
2010年作品在“翰墨丹青迎世博”中榮獲“金獎”;
2012年因作品在文化藝術領域榮獲“中國金蛇獎獲”;
2012年作品在世界華人共祝中國健兒“鏖戰倫敦載譽凱旋”詩書畫印創作大賽中獲“三等獎”;
2013年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中國紅色文藝名家貢獻獎”評選活動中榮獲“中國紅色文藝名家貢獻獎金獎”;
入編書籍
作品入編《人民畫報社•中華翰墨名家作品博覽》、《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及中華藝苑名家專欄、《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珍品選》、《中國書法家美術
家綜合全書》、《中國文藝五十年文藝家專輯》、《中國書畫名家大典》、《中國歷代書畫名家辭海》、《新中國60年傳世文藝家》、《輝煌60年60家》、《2010盛世中華—書壇聖手》、《東方藝術之巔六大名家》、《中國十大功勳人物專刊》、《新中國八大家專刊》、《日出東方》(2012年)、《中華民族的榜樣》(2012年)、《中國藝魂》、《中國當代藝術家》、《新中國書畫八大家》、《世界人物辭海》(2012年)、《楷模》、《世界傑出華人名人錄》(2013年)、《世博年度藝術人物風采》、《藝術瞭望》(2013年)、《中國藝術大師》、《2012感動中國藝術人物》、《中國國藝大師》、《中國藝術功勳人物專刊》(2013年)、《同心共築中國夢》(2014年)、《中國藝術品最具收藏與投資100位藝術家》(2014年)、《國家文化人物專刊》(2014年)、《中國藝術圈十大人物》(2014年)、《國家形象大使》(2014)、《中國藝術大家》(2014年)等書籍達90多部。藝術收藏
張占鐸先生的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軍事博物館、中南海、文化部、鄭板橋紀念館、中央檔案館、李宗仁文物館等收藏,部分作品被
日本、新加坡、泰國及東南亞等國家友人購藏,《作品系列》由國家郵政總局製作成“當代中華文化名家”專題工程郵票發行,作品被中國翰園碑林刻碑。
藝術評賞一
張占鐸先生的書法藝術,以二王唐宋八大家秦漢古碑魏晉名帖為基,又博取清鄭板橋何紹基等書法大家之神韻,漸成當代書法大家之風貌。其書法藝術特點,筆法剛健俊朗又秀勁開張方圓有度著墨骨力透紙又諧和靈動氣韻洋溢結體嚴謹縝密,法度壁壘森嚴,殺峰轉折銳利,頓挫分明字勢縱橫得當,中宮精妙,撇捺適度章法秀中有剛剛中帶秀布局參差變換精神外耀。諸體之中,張占鐸先生尤偏好行體。遍臨名帖,他熟知十大行書《蘭亭序》的雍容古雅,雄強俊美《伯遠帖》的瀟灑高古筆意曠遠《韭花帖》發蕭散有致布白舒朗《蒙詔帖》的渾莽淋漓意象恢宏《張翰思鱸帖》的筆力剛勁書風平正《蜀素帖》的清勁飛動蓄勢待發《松風閣》的結體舒展筆勢雋逸《土母帖》的結構嚴謹用筆沉穩……..由衷敬仰之中,他師古不泥,融百家之長,以造自家書風。其書寫的《王羲之.蘭亭序》,找不出哪位書法先賢的身影印痕,更難覓與之雷同之處,惟見其書作自由揮灑,大巧若拙,妙趣天成,給人以無盡的藝術享受。其《毛澤東沁園春.雪》,似有黃庭堅《松風閣帖》之書風,但比之多了一些剛健和灑脫分明攜有歐陽詢《張翰思鱸帖》之神韻,卻比之多了一些參差和奇幻。其《寧靜致遠》,具帖法之精妙碑法之骨力筆法方挺圓潤峻秀清拔,音韻悠遠深廣。
在繪畫上,張占鐸先生主攻山水花鳥和人物。其繪畫以傳統技法為功底,深得中國傳統繪畫之用墨,起筆構思立意為先,力求通過賞心悅目的畫面,把心靈中的美好事物傳與他人。其繪畫大多追求清靜自然雅致和諧之境界。在取材上寫真山真水之精靈,顯高山大水之縱橫,意境求靜,氣韻求動,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追求一種超脫的精美。
張占鐸先生的繪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畫中有書,書中有畫,體會了豐厚的學養和文化底蘊。這也為其最為之難學之處。其繪畫的整體風格構圖朴茂清新滋潤一點代皴,氣勢渾雄。其畫作為當代畫壇難得之精品。
藝術評賞二
張占鐸先生書法風格師承主要體現在王羲之的研美歐陽詢的方挺諸遂良的遒峻顏真卿的端莊有柳公權的秀長蘇東坡的扁寬用筆有黃庭堅草書的翻筆,何紹基
飽墨及回腕之勢。書法表現容行書,楷書,草書為一體,在帖法,碑法的用筆中同時進行,既有碑法的金石味,又有帖法的優美感,其特色為1點畫運筆,靈活多變。起筆粗細不一,有前粗後細,前細後粗起筆收筆,圓潤方挺,靈活運用撇筆捺筆中鋒。側鋒兼施提按轉折下筆輕重,富於彈性回鋒出鋒收鋒藏鋒,起伏於豪芒之間並用。2結字取勢。左收右放,左放右收,上緊下松,上松下緊,中宮緊縮,左右放鬆,上下取勢,照顧大體。單獨看有解衣露肘之拙,整篇看,氣勢宏強,字字緊聚,個個英挺。3章法有度。字據行距字型大小,中規中矩,把握有度,起頭藏尾互相照應,實質與空靈布局互融。字裡行間氣脈貫通,神采與險峻,顯示出意法韻的綜合運用,極為精絕。4造勢取態。字勢縱橫筆畫翻飛,回腕茵帶,有筆斷意連之感結體寬博長短依勢生變,使動與靜都美在其中。5知法而不泥於法,出於法度而合乎書理。他的作品有一種精氣神韻骨力大勢華貴的雅致。
先生每當執筆臨寫時,必思涌衝動。全力集中,通身力到,揮縱成幅,漢浹衣沫。表現出蒼勁老辣的藝術,使觀者看後,能振奮心靈,儒雅氣息,能感人起敬。有高古的遺風,如沉香的美酒,給人一種共鳴叫絕,久看不敗,熟而不媚,風流別著的體會。曾有友人賦詩曰“筆試縱橫任爾行,精氣如虹根基深,書寫點墨擬布陣,丹青華章出老翁”。繪畫作品上師董源,近授潘天壽黃賓虹諸樂三技法,從而融會貫通。寫自然之景與人的理性碰撞,在個性的發展上,讓山水草木都賦予人情之味,使山脈氣勢產生一種震撼舒心奮發的境界。
作畫風格蒼逸渾厚,清兒不枯,密而不亂,用墨濃重,焦墨破筆。畫面布局高遠深遠,章法靈活,寫真山真水,自然造化。
用筆傳統而有新意,畫面滿而不塞,草木豐沛,水墨淋漓。順勢走向。水墨花青,顯江南濕潤氣候,寫意技法,筆墨近視草率,遠視則景物燦然,幽情異境,呈現出山魂之象。
古人論畫“學問襟懷品行三者具備,然以傳世。”觀畫以觀人,知學養而所致。覽前賢名跡,遺世累而養天真。怡性情去貪競,較量筆墨知工拙。
張占鐸先生用心作畫,落筆沉著,不犯前輩,取自精華。悉心觀察自然之境。暑來寒往,陰晴朝暮,望雲掩映,領略山川之景的千變萬化,抒發林泉之志,借斷崖回溪,峰巒秀起,雲煙變化之狀態。揮發胸意。以松石古木瀑泉的結合,人物狀景,季節氣候特徵,顯示主題,畫境深遠。詩書畫印,在書畫之印都是自己篆刻,體現出老一輩藝術家追求全面的可貴精神。歷史上的書家有臨池成筆冢,樹葉沙灘當紙畫的典故。
張占鐸為了一個信念,此生遵守周總理的教誨“做人要有骨氣,學藝精在高處,把握在於平時的專研,有為也不可炫耀”。“學藝是一種境界,學無止境是人生一種目標,謙虛,勤奮才能學到真本事。”“藝術最終目的是雅俗共賞,讓大眾都能接受,看的懂,而且要好”的教導。為了感恩周總理的知遇,張占鐸低調做人,深居簡出,勤奮筆耕70餘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為他一生的航標。由於長期的練書練畫,竟然使自己的手臂產生了奇形,雙手粗細不一,右手粗壯有力,肌肉發達,左手瘦弱,細皮見骨。兩臂對比,明顯差異,好像有殘疾的感覺,也可以說是書畫史上奇聞。中國歷代名家為人正義,修善,修德,教人報國是其楷模,唯有善良之心,才能示範後人,傳播中華優秀品質。張先生筆墨一生,作品內容都取之中華偉人名句格言。辭賦積極向上,激勵後人,筆墨丹青盡顯華夏美好山河。為人處世胸中清靜,不與人爭功,不為己名利,生活經濟雖不寬餘,但很樂意公益事業“一方有難,眾人相幫,我能幫人,義不容辭”。他常為殘疾人水災地震災區及社會公益事業捐贈財物及捐獻大量作品,以報答國家和社會的感恩之意。茫茫宇宙,大千世界,“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耀”,每一個人能在有生之年裡留下一份有意的足跡,亦不枉來此生。張占鐸在廣泛吸取前人的精華中,參悟出自己的藝術,歷盡千辛,為社會所公認。
90歲之後還在為社會發展奉獻餘力,之前國家授予他全國五一英模教授院長理事副主席的名頭,作品入編了80多部辭書,參加了100多次的大賽。得了很多的金獎,授予許多的稱號,受邀於美國日本法國香港英國韓國新加坡俄羅斯參展和文化交流的邀請。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南海中央檔案館中國美術館北京師範大學毛主席紀念堂李宗仁文化館鄭板橋紀念館收藏發行了名家專題郵票,翰林碑園刻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等。他說“這一切是名,也不是名。為名而爭所累,不為名得沒有虛度,留給後人的應該是精神財富”。
創作心得
愚人作畫以傳統技法為功底,深得賓虹先生用墨為最愛,起筆構思立意在先.繪畫本質是給人以賞心悅目為前提,把心靈中美好事物傳與他人,是畫家服務社會百姓之目的。畫面主題應該是:清靜,自然,休閒,和諧的。在取材上寫真山真水之精靈,顯山顯水所縱橫,意境求靜,氣韻求動,靜中有動,有靈動才有靜氣,追求一種超脫的靜美,表現大自然的一種胸懷。畫家是塑造美景靈魂的藝人,賞畫者想畫中啟迪人們,民想得之的境界,橫溢畫面而產生聯想,使人榮辱都放下。
當然評者容易,做起來將是一生的追求。潘天壽先生是我亦師亦友的前輩,我們曾經同事4年。他的治學要求“一是勤勉,二是終身不輟。三是志趣高遠,四是眼界開闊,五是虛心以求多見多聞,六要有獨立精神而不依賴,七要做人態度樂觀向前。”學藝“臨摹要師其意不摹其跡,遵其理不限其法,一定要多讀書,尤其是古詩詞,詩中有畫,畫中有書的境界。”這是我終身銘記在心的格言。
除好丹青,愚人也彼好書法,蒙童之時就練書貼。十五歲上杭州國立藝專學習,成人後又練碑帖。在臨池上吾認為,書法要講究骨力,結體要嚴謹,筆法剛狠而秀勁開張,方圓有度。殺鋒轉折銳利,頓挫要分明。字勢縱橫得當,中宮要緊,撇捺適度。整幅看章法秀中有剛,剛中帶秀,布局有精神外耀之勢度。
老朽是九十開外之人,之前很少談論書畫之理,平生經歷多舛,書畫是我一生最愛。然愚人也是百姓一員,有自己的心愿和為人的根本。日常書寫,作畫,很少論價而賈,不計銀兩得失。而每作完書畫之後,總要跑上一壺香茶,“視品深山綠水畫面,卻有一種身在其地感覺,書法寫後心手通暢,也眉飛手舞,情不自禁。這是在城市喧囂鬧市中人所嘗不到的滋味。當然尺幅不論大小,用心用情作之,才是愚人本分。
藝術歷程
童年九歲開始練習書法,藝始二王、唐宋八大家、魏晉名帖。解放初期經國家委派前往蘇聯學習,回國後在浙江(中央幹部療養所)工作,後經周總理介紹調入西泠印社,在與師長和同事潘天壽、諸樂三、沙孟海等前輩的指導授業下,主攻山水、花鳥和人物繪畫,特別受沙孟海影響頗深,研究秦漢古碑、章草、清鄭板橋、何紹基的書法。潛心筆耕七十餘年。生活點滴
書法代表作品
國畫代表作品
九十二歲國畫精品—永恆的經典
一生為丹青,堅守傳承文化,92歲再攀藝術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