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就古代的占星學分類來看,主要是分成四大類:一是本命盤占星(包括運勢的論斷),二是卜卦占星學和擇日占星學,三是世俗占星學(有關政治、自然災害的論斷),四是醫藥占星學。這四大類別,除了世俗占星學涉及一大群人或大自然外,其它的三種類別被普遍地套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卜卦占星學和擇日占星學,通常被歸屬為同一領域,因為兩者同樣都是“當下”時間的決定。只是卜卦占星學為“靈機一動”的“當下”,而擇日占星學為“刻意挑選”的“當下”。更明確點來說,卜卦占星盤乃是依據事件之發生的“隨緣性”來作繪製的,而擇日占星盤乃是依據事件之先前“篩選性”來作繪製的。比如說,或許你會卜問這樣的一個問題:“她會答應嫁給我嗎?”答案只有兩種:會與不會。而對於答案的掌握,並非操之在你的手上,而是掌握在她的手上,你是居於被動的立場。換另一個角度來看,假如她已經答應嫁給你,那么什麼時候結婚呢?當然是挑選一個適合結婚的好時刻,這時候就是屬於擇日,你可以掌握結婚的時刻,是站在主動的立場。又比如說,如果你正準備與某人洽談一項合作事宜,這時候你或許會卜問:“這件合作事項可否順利進行?”答案同樣只有兩種:可與不可。而如果你可以掌握住洽談的時間和地點的決定權,那么你是可以“事先”自行挑選一個有利於你的時刻來進行洽談,這是屬於擇日。
卜卦的方法有很多,有梅花易數、六爻預測、奇門遁甲、四柱預測、排盤、三世書等方法,常用的道具有銅錢、龜殼、蓍草等。
每一種方法都有各自的特點,如銅錢變化的,是六爻預測,以六枚銅錢來變化出陰陽之爻,從而組出一個卦象來,之後再進行解答。再如龜殼來問卜的是根據上面的龜殼裂縫來讀取相應的信息,從而作出判斷與解釋。但是都是萬變不離其宗,也就是《易經》中的爻辭、爻象,不會偏離在八八六十四卦外,也不會脫離三百八十四爻中,只是卜卦後根據不同的卜問方法,會有不同的解說,也會因人對卦的理解而給予不同的解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卜卦所問的事包羅萬象千般,問生死、問財運、問股市、問樓盤、問傷病、問出行、問後代、問婚姻等等。
涉及內容
由上可知,針對“卜卦占星學”,可作如此的涵意界定:所謂的卜卦占星學,指的是依據事件的徵兆之萌生,以心有感通的第一時間,來卜問於事件的發展過程及最後的可能結果。針對如此的定義,卜卦占星學涉及到以下的五項基本內涵:
第一,卜問的要件或前提,就是某事件的發生,並且這個事件具有迫切性或嚴重性,至少也要令當事人有所掛念。而如果這個事件只具備略見端倪而已,還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或者此事件無關緊要,那么卜問的結果可能會失真。比如說,只跟一位美女剛見一面而已,就巴不得卜問“她會不會嫁給我?”這未免有點不切實際或空想。又比如說,掉了十塊錢的銅板,馬上卜問“能不能找回來?”這未免太鐵公雞了,連十塊錢也捨不得丟掉。
第二,就卜問的當時來說,該事件已經到了“關鍵”時刻。換句話說,所卜問的事情最好是在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一種“難決”或“疑惑”的困境;而也就是因為正處於“關鍵”時刻,所以才心有所思、所慮、所憂,渴望透過星象的呈現,來獲悉答案的底牌。要是關鍵時刻尚未浮現,那么答案可能不具有內心“掙扎”或“痛苦”的況味,有的只是可有可無的概況或模糊現象而已。
第三,順著“關鍵”時刻而來的,就是“心有感通”。這可說是卜卦占星學之據以成立的“神秘背景”。如果你略具占星學知識,就可以知道卜卦占星盤的繪製,是依據“當下”而來的;在此所謂的“當下”,即是“過運”(Transit)的意思。簡單地說,一個人之所以會發生某事,以及之所以會卜問某事,應該具有星象上的徵兆,而這種徵兆的顯現,主要是展現在“過運”之行星對本命盤上的行星所產生的影響。也因為這樣,所以“當下”的星象具有展現心意的作用,並且又透過這個足以代表當事者之心意的卜卦盤,再次套用“過運”的原理,來透視所卜問之事件的發展歷程和結果。更神秘點來說,卜卦盤其實就是在某一特定時刻和地點下,一個人針對某一事件的“潛質反應”,而這種“潛質反應”內含著所卜問之事件的答案,所以才稱之為“心有感通”。
第四,在“心有感通”之下,感通的次數可能是反覆浮現的。比如說,你走失了一條愛犬,你很擔心它會不會被捕狗大隊給捉去宰了。這時候,當你浮現第一個“它會不會被宰了?”這樣的念頭時,就叫作“第一時間”。而後,你可能會一而再地浮現相同的問題。但往後所浮現的問題,由於是有著同樣的問題內涵,所以不能稱作“第一時間”。而在卜卦占星學上,是特別注重“第一時間”的,因為第一時間最具有象徵性意義。於是,如果你是自己進行卜問,那么最好是依據你念頭的第一次浮現時,來作為卜卦盤的繪製依據。假如你是占卜別人所問的問題,那么應該是以別人“第一次”向你問及問題時,來作為卜卦盤的繪製依據。
第五,卜卦占星學所強調的是最後之結果的明確性。也就是說,透過卜卦占星學的論斷,是要來判定最後之結果的“Yes”或“No”,以及事件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演變。同時,也涉及到要經歷“多少時間”,才可以獲得明確的答案。而有些問題,甚至涉及到方向或地點。
基於以上的說明,我們就可知道卜卦占星學與擇日占星學之間的差異。在此,還有另外一個需要作說明的概念,那就是“事件盤”與卜卦盤的差異。所謂的“事件盤”,指的是就事件所發生之當下,來繪製出一個占星命盤,用以代表該事件的“誕生”,並進而推論該事件的發展。可直接舉例來說,如果某個人突然病發那么依據“病發”之當時、當地所繪製出來的占星命盤,就稱作為“事件盤”。而如果就病發後的病情狀況來進行卜問,那么“卜問”之當時、當地所繪製出來的占星命盤,乃是“卜卦盤”。
發展
卜卦的發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起初由神職的祝或者巫掌握(主要在原始和奴隸社會時),但凡遇到天災、戰爭等大事時,都會向他們卜問,地位不低於當時的王。有點類同於西方為皇帝加冕的主教。 隨後,隨著皇權的逐步加強,這種神職被不斷的削弱,之後便有了欽天監一類的職所衙門,來讓他們供職,遇到天災、人禍的大事時,也會奉旨卜問。 傳到近代、現代,卦術的範圍得到更大的發展,涉及到社會的各行各業,為一些人指點迷津,信的人,相信他能給指出命運。不信的人,認為卜卦是一種迷信做法。具體如何,至今尚無定論。
過程
準備
1. 紙筆
2. 七枚10元和一枚50元錢幣用薰香淨過,或清潔劑洗淨.
方式
1. 紙筆寫下一個煩惱的問題,越具體越靈驗.
如 張大為適合當我的真命天子嗎 ?
如 我適合作飛天公司的秘書工作嗎 ?
如 我可以買台中市東區立德街1111號的別墅嗎?
搖卦
卦第一次: 將八枚錢幣合於掌中搖晃,並默禱偉大的神明斷疑解惑--張大為適合當我李仙女的真命天子嗎?一邊默禱三次問題,一邊搖晃錢幣,直到錢幣一個個依序在手中排列成一直列縱隊.請註記如: ⑩ ⑩ ⑩ ⑩ ⑩ 50 ⑩ ⑩
1 2 3 4 5 6 7 8
第二次:再將錢收回重搖, 將八枚錢幣合於掌中搖晃,並默禱偉大的神明斷疑解惑──張大為適合當我李仙女的真命天子嗎?一邊默禱三次問題,一邊搖晃錢幣,直到錢幣一個個依序在手中排列成一直列縱隊.請註記如:
⑩ ⑩ ⑩ 50 ⑩ ⑩ ⑩ ⑩
1 2 3 4 5 6 7 8
第三次:將錢收回拿掉兩枚10元,將六枚錢幣合於掌中搖晃,並默禱偉大的神明斷疑解惑──張大為適合當我李仙女的真命天子嗎?一邊默禱三次問題,一邊搖晃錢幣,直到錢幣一個個依序在手中排列成一直列縱隊,請註記如:
⑩ ⑩ 50 ⑩ ⑩ ⑩
1 2 3 4 5 6
典故
卜卦算命自古以來就很普遍,特別是在春秋時期,更是眾多士人必學的課程。他們時常手捧《易經》參研,並時常卜卦推算。其中“韋編三絕”的曲故就是出自孔子讀《易經》的故事,簡述如下。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該典故出處為《史記·孔子世家》。
看法
卜卦算命算出的是一個人命的方向,而不是命的軌道。換句話,卜卦可以算出你會走向東方,但究竟是東方的何處,又如何到東方,有很大一部分還是由你來掌控。
卜卦算命不能時時卜時時算,當你迷茫時算了,會給你指點。如果時時算了,就失去了指導的意義,也無法給你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