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蒙古族黃金家族孛兒只斤氏,屬於漢化諧音為氏。
孛兒只斤氏,源於蒙古乞顏部族,一說源於姬姓軒轅氏,出自蒙古族尼倫奇雅特·古孛爾只斤·乞顏部(亦稱乞彥、奇渥溫),屬於以部落、部族名稱為氏。
博爾濟吉特氏,即蒙古族成吉思汗家族姓氏孛兒只斤氏的另一漢譯諧音,是在成吉思汗之後方慣犯使用的姓氏,皆是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的後代。
博爾濟吉特氏,又稱博爾濟錦氏、孛兒只斤氏。其後來在元、明兩朝之後漢化的姓氏與孛兒只斤氏一樣,多為鮑氏、寶氏、包氏、孛氏、鐵氏、余氏、博氏、奇氏、羅氏、波氏等,實為同一姓氏。
得姓始祖:孛端察爾。
孛端察爾是成吉思汗的上十代先祖。孛端察爾在兄弟的幫助下俘獲了札兒兀惕部落的一名女俘札兒赤兀惕·阿當罕·兀良合真氏,從此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馬群、家貲、隸民、奴婢等。出自孛端察爾的諸氏族部落,因各有名號,概被稱為“尼倫”。到屯必乃的兒子合布勒汗時,才復用古老的奇雅特稱號,其子孫被稱為奇雅特氏。發展到合布勒汗的孫子也速該巴特爾時,起用孛兒只斤,他自稱孛兒只斤·奇雅特。奇雅特氏是蒙古部的古老姓氏,孛兒只斤·奇雅特是其分支。孛兒只斤氏後裔皆尊孛端察爾為得姓始祖。
二.郡望
漠 北:漠北,在歷史上是匈奴,突厥,蒙古人的活動中心。從秦朝末年起至清朝統稱“漠北“。漢朝時期所稱的漠北,主要指蒙古高原一帶,因其大部分位於長城以外的戈壁沙漠的北面,故稱漠北,比照現在的政區,主要分布在蒙古國(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貝加爾湖流域及葉尼塞河上游一帶,海拔平均在1500米左右,南以戈壁為界,東大致到克魯倫河,西以杭愛山,阿爾泰山一線。在漢武帝時期,出於主動打擊匈奴的需要,漢人才第一次深入到陰山以北的大沙漠中。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的政權多建庭於漠北,這樣與南面的農居民族政權隔了一個大漠,有利於揚長避短。但像匈奴和突厥自身分裂後,南匈奴和東突厥都曾在一段時間內建庭於漠南,對漢族政權保持忠誠,然而其內心還是念念不忘重返漠北。
漠 南:主要位於今天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匈奴的發祥地就在漠南的陰山(今內蒙古鄂爾多斯)。
三.歷史名人
①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公元1613~1688年,一說公元1623~1698年,待考),亦稱本布泰,女,蒙古族科爾泌人(今內蒙古烏蘭浩特科爾泌旗)。閨名大玉兒(註:大玉兒的稱呼跟布木布泰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是野史以訛傳訛的說法)。蒙古著名大金可汗愛新覺羅·皇太極(清太宗)皇妃、清孝莊文皇后、清世祖皇太后、清聖祖太皇太后,是“大清國母”。
②博爾濟吉特·哲哲(公元1598-1649),孝端文皇后,清太宗皇太極的正宮皇后,系科爾沁貝勒莽古思女。雍正、乾隆累加謚,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順慈僖莊敏輔天協聖文皇后。系孝莊的姑媽。
③博爾濟吉特·哈日珠拉(公元1609-1642),敏惠恭和元妃(宸妃),漢名海蘭珠,孝莊皇后姊也。生八皇子,早夭。
④壽康太妃,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冰圖郡王孔果爾女,努爾哈赤之妻。萬曆四十三年歸太祖。順治十八年,聖祖即位,尊為皇曾祖壽康太妃。康熙四年,薨。
⑤博爾濟吉特氏·娜木鐘,懿靖大貴妃,清太宗皇太極之妃。蒙古阿巴亥郡王額齊格諾顏之女。初嫁察哈爾林丹汗,史稱“囊囊太后”。 生一子,博穆博果爾,一女,固倫端順長公主。
⑥博爾濟吉特·裕謙(公元1773~1841年),蒙古族,原名裕泰,字魯山,號舒亭;察哈爾蒙古鑲黃旗人(今錫林郭勒盟鑲黃旗)。著名清朝將領。
博爾濟吉特·裕謙在清朝末年的鴉片戰爭中,任兩江總督、欽差大臣。他與堅決抗英的漢族英雄林則徐志同道合,共同抗擊英國侵略軍,成為反對異族侵略的主戰派代表人物。
⑦博爾濟吉特·僧格林沁(公元1811~1865年),蒙古族;蒙古科爾泌人(今內蒙古烏蘭浩特科爾泌旗)。著名清朝末期將領。
博爾濟吉特·僧格林沁是清道光皇帝姐姐的過繼兒子,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襲科爾沁郡王爵,歷任御前大臣、都統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