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響堂石窟,坐落在和村東的北鼓山西腰,山下有常樂寺、如來佛立像和宋代磚塔。沿鼓山拾階而上,山勢陡峭,風景秀麗,綠樹成蔭。山上現存石窟9座,其中規模最大、藝術最佳、裝飾最華麗的是位於窟群北端的大佛洞,進深13.3米,面寬13米,高11.4米.內為塔形柱式,柱三面設龕,正面龕主尊坐佛連座通高5米,其背光以七條火龍為主體組成,極為罕見,塔柱上部與窟壁共設16個華麗列龕,充分顯示了北齊時期高超的雕刻藝術。
南響堂山石窟位於鼓山南麓,進入景點首先看到的是寺院殿宇和宋代磚塔。這座山不高,現存石窟7座,其中千佛洞最為壯觀,窟內最引人入勝的是頂部的傑作,窟頂微隆,雕蓮花和八尊伎樂飛天,堪稱時代佳作。
相關詞條
-
響堂寺
響堂寺石窟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邯鄲城西南35公里處峰峰礦區響堂山(鼓山)上,有南北兩處。南石窟在鼓山南麓,北石窟在鼓山西腰,兩窟南北相距15公里...
由來 簡介 構造 石刻 交通 -
響堂山石窟
響堂山石窟又稱響堂寺石窟,坐落在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鄲市。最初開鑿於北齊時代(公元500—577年)。以後,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鑿。尚有石窟16座,...
組成部分 形制種類 佛像風格 歷史沿革 研究工作 -
響堂寺石窟
響堂山石窟又稱響堂寺石窟,坐落在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鄲市。最初開鑿於北齊時代(公元500—577年)。以後,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增鑿。尚有石窟16座,...
組成部分 形制種類 佛像風格 歷史沿革 研究工作 -
響堂鎮
響堂鎮位於河北省唐山市灤縣。響堂鎮前身為響堂鄉,1989年3月改鄉建鎮,轄區不變,駐地響堂村。1996年3月,撤李興莊鄉併入響堂鎮。
行政區劃 經濟發展 鎮內企業 教育事業 城鎮建設 -
南響堂山石窟
南響堂山石窟,位於邯鄲市西南35公里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始鑿於北齊年間(550--577年),隋唐宋明各代均有續鑿。現存16窟,大小佛像43...
簡介 特色 -
南響堂石窟
南響堂石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邯鄲市西南35公里處,鑿於北齊年間(550--577年),隋唐宋明各代均有續鑿,是研究佛教、建築、雕刻、繪畫、書法...
簡介 旅遊 -
邯鄲響堂山石窟
邯鄲響堂山石窟位於邯鄲市西南49公里的峰峰礦區鼓山上,分南北兩處,相距15公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始鑿於北齊年間(550——577年),隋唐宋明...
響堂山石窟 兩處響堂石窟 背景介紹 建築特色 歷史溯源 -
北響堂寺
北響堂寺,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有九座石窟,分南北中三組,每組都有一個大石窟。第七石窟是最大的一個,俗稱“大佛洞”。
簡介 構造 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