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南開新劇始於1909年。第一部演出的新劇是張伯苓編導的《用非所學》,頗受師生稱讚。以後又演出了《箴膏起廢》、《華娥傳》、《新少年》,從此新劇活動日益活躍起來。1914年新劇團成立後,下設編纂、演作、布景、審定等部,以培養人才和改良社會為宗旨,更把南開新劇推進到嶄新的水平。僅1914~1920年,就先後演出了《一元錢》、《恩怨緣》、《仇大娘》、《一念差》、《醒》、《反哺淚》、《戲中戲》、《理想中的女子》等33個新劇。這些劇目,大都取材於現實,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其中,張彭春導演的《一念差》、《新村正》等新劇,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通過這些演出活動,南開新劇團在津京等地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為推動中國新劇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特色
南開新劇團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劇團,在編劇上,注重劇本創作,演出多用劇本,且具寫實風格,這在當時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在導表演上,張彭春首先把歐美戲劇的表導演經驗運用在劇團的演出中,堅持較正規的排演制度,努力塑造真實動人的人物形象,對舞台美術也有嚴格的要求,這就保證了南開話劇有較高的演出水平。在戲劇理論建設上,劇團成員撰寫了不少有精闢見解的戲劇論文,其中,周恩來的《吾校新劇觀》,理論聯繫實際,認真總結了南開劇運的經驗,高度重視新劇的社會功效,深入探討話劇藝術的本質特徵,大力倡導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對當時的新劇運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南開新劇團
在中國話劇史上,南開新劇團是一個享有較高聲譽的學校劇團,在長達40年的藝術活動中,不僅為中國話劇做了播種工作,而且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戲劇人才,如張彭春、曹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