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本書是著者南極生態歷史研究成果的系統總結,用一個較為完整的系統闡述了南極無冰區中晚全新世生態環境的歷史記錄;介紹了全新世生態地質學這門新學科,原創性地提出了用生物糞土層來解讀生態與環境歷史的研究方法與技術手段;初步建立了在第四紀地質學框架下全新世生態地質學這門新學科的理論體系。本書緊密圍繞全球變化的生態回響這一核心科學問題,以糞土層為歷史環境信息的載體,用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學、有機地球化學、第四紀地質學、沉積學等多學科交融的原理和方法,結合數理統計和現代測試技術等,反演了中晚全新世南極自然環境演變,揭示了過去幾千年來企鵝和海豹等海洋生物的生態演變及其與全球變化的關係;探索了人類活動在生物糞土、海豹毛以及冰緣湖泊沉積物中的歷史記錄。
本書可供南極環境科學工作者參考,對於從事第四紀地質、環境科學、海洋地質學、湖泊科學、生態學和地球化學研究的科學工作者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生也有重要參考價值。
目錄
序
前言
第1章 南極無冰區生態地質學基本原理
1.1 形成與發展
1.2 研究目標與研究方法概述
1.3 研究內容
1.4 研究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第2章 南極無冰區概述
2.1 南極無冰區形成歷史
2.2 南極無冰區氣候
2.3 南極無冰區地貌
2.4 南極無冰區生物
2.5 南極無冰區土壤
2.6 西南極喬治王島和東南極拉斯曼丘陵典型無冰區概述
主要參考文獻
第3章 納爾遜島冰前沉積物的古氣候記錄
3.1 樣品的採集與描述
3.2 冰前沉積物結構特徵
3.3 冰前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徵
3.4 冰前沉積物化學風化特徵
3.5 冰前沉積物的古氣候記錄
主要參考文獻
第4章 古海蝕龕——南極無冰區古環境信息的載體
4.1 古海蝕龕環境概況
4.2 古海蝕龕沉積物沉積環境判別
4.3 元素地球化學特徵的古環境意義
4.4 過去5000年來古氣候環境記錄
4.5 古海蝕龕沉積反映的環境事件——地殼均衡抬升速率的估算
4.6 古海蝕龕沉積物的成因模式
4.7 古海蝕龕沉積的研究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第5章 生態地質學定年
5.1 14C定年
5.2 210Pb和137Cs定年
5.3 人工核素時標法
主要參考文獻
第6章 阿德雷島企鵝古生態與古氣候記錄
6.1 樣品的採集與描述
6.2 阿德雷島Y2湖泊沉積物元素地球化學特徵
6.3 企鵝糞土生物地球化學標型元素組合識別
6.4 歷史時期企鵝數量恢復
6.5 企鵝糞土的有機揮發性組分標型組合
6.6 阿德雷島地區氣候演變歷史
6.7 阿德雷島古生態環境與氣候演變模型
主要參考文獻
第7章 南極企鵝聚居地演變的模型及實例
7.1 企鵝聚居地演變模型判別的依據
7.2 企鵝聚居地演變的基本模型
7.3 阿德雷島企鵝聚居地的演變
7.4 巴頓半島企鵝聚居地的演變
主要參考文獻
第8章 米洛半島古生態與古氣候記錄
8.1 樣品的採集與描述
8.2 莫愁湖淡水湖泊相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徵及環境意義
8.3 胺基酸生物地球化學及環境意義
8.4 碳沉積記錄及其環境意義
8.5 氮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徵及其環境意義
8.6 米洛半島地區大約3000 a BP來的古氣候與古環境恢復
主要參考文獻
第9章 法爾茲半島海豹數量與氣候變化的歷史記錄
9.1 樣品的採集與描述
9.2 海豹毛數隨深度剖面的變化特徵
9.3 海豹糞土層生物地球化學標型組合的識別
9.4 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徵及其古生態學意義
9.5 過去1500年海豹數量記錄
9.6 歷史時期海豹數量對氣候變化的回響關係
主要參考文獻
第10章 糞土層中重金屬記錄:人類文明的歷史信息
10.1 Hg的排放、傳輸與富集
10.2 過去50年來南極企鵝糞土層中的高分辨Hg記錄
10.3 過去2000年來糞土層中的Hg記錄與古文明
10.4 過去34000年南極Hg沉降變化再估算
10.5 過去2000年來南極Hg沉降的時標特性
10.6 過去1500年來南極海豹毛及生物糞土層中的其他重金屬記錄
10.7 糞土層:生態毒理學研究的新材料
主要參考文獻
第11章 糞土層中有機污染物記錄:近現代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的影響
11.1 過去50年來DDT在南極兩類區域不同的變化趨勢及其原因
11.2 過去50年來HCH在南極的沉降記錄
11.3 企鵝糞土層中的DDT、HCH記錄
11.4 南極苔原植物——土壤系統中HCH、DDT的生物富集特徵
主要參考文獻
第12章同步輻射加速器X射線螢光技術在極地環境研究中的套用探索
12.1 同步輻射加速器X射線螢光(SR-XRF)技術特點
12.2 極地植物成分的同步輻射加速器X射線螢光測試
12.3 極地企鵝骨骼成分的同步輻射加速器X射線螢光測試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書中涉及的主要南極地名及其地理位置
主要參考文獻
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