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板村

南板村

南板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南嶺鄉芒弄村,該村國土面積有1.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鳳山鄉,地處鳳山鄉東邊,距鄉政府所在地50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城80公里。東鄰寧洱縣,南鄰正興鎮,西鄰平田村,北鄰順南村。轄大山、郭家等8個村民小組。至08年底有農戶179戶,有鄉村人口737人,其中農業人口737人,勞動力39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39人。
全村國土面積33平方公里,海拔1780米,年平均氣溫15.1℃,年降水量1732毫米,適合種植茶葉、乾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782畝,人均耕地2.42畝,林地36520.2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82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782畝(其中:田566畝,地1216畝),人均耕地2.42畝,主要種植玉米、核桃、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36520.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4.93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30畝,其中養殖面積6畝,其他面積10113.5畝。有鐵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村內無路燈。全村有62戶通自來水,有11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58戶通電,有9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2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3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3輛,機車5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66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戶;全村有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 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7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20.33%;畜牧業收入32萬元,占總收入的26.0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42頭,肉牛128頭,肉羊79頭); 林業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24.39%;第二、三產業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4.88%;工資性收入15.5萬元,占總收入的12.6%。農民人均純收入88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4人 ,在省內務工110人,到省外務工24人。

人口衛生

該村至08年底有農戶179戶,鄉村人口737人,其中男性426人,女性311人。其中農業人口737人,勞動力392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哈尼族混居地),其中彝族384人,哈尼族1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99人,享受低保7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2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50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距離鄉中學5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6人,其中小學生41人,中學生45人。

人文地理

南板村委會離鳳山鄉政府50公里,下轄8個自然村,屬絕對貧困的高寒山區村。農業總戶數179戶,總人口737人,耕地面積1782畝。是漢族、哈尼族、彝族等混居地。長期以來,村民主要依靠乾果、茶葉、畜禽養殖等產業來發展生產,依靠轉移勞動力外出打工或內地幫工等收入來增加收入。這裡的村民安居樂業。

雲南省臨滄滄源佤族自治縣班洪鄉南板村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滄源縣班洪鄉,地處鄉政府的西邊,距鄉政府所在地7.7公里,到鄉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57.7公里。東鄰班洪村,南鄰芒庫村,西鄰南臘村,北鄰班莫村。轄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49戶,有鄉村人口1876人,其中農業人口1876人,勞動力128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16人。
全村國土面積55.69平方公里,海拔1200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20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茶葉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7957畝,人均耕地4.2畝,林地60021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78.8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2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957畝(其中:水田1750畝,旱地6207畝),人均耕地4.2畝,主要種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6002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71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5畝,主要種植茶葉、橡膠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5559.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449戶通自來水。有36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2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2%和7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6戶(分別占總數的18%和17%)。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已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05公里,全村共有農用車3輛,拖拉機10輛,機車7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02.2畝,有效灌溉率為5.06%。其中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02.2畝, 人均擁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1畝。
到2008年底,全村有1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有29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還有15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78.8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265.33萬元,占總收入的55%;畜牧業收入59萬元,占總收入的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66頭,肉牛131頭);林業收入51萬元,占總收入的10%;第二、三產業收入11.3萬元,占總收入的2%;工資性收入35.2萬元,占總收入的7.3%。農民人均純收入192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0人(占勞動力的4.6%),在省外務工6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67.5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橡膠、木薯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竹子、木薯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49戶,共鄉村人口1876人,其中男性987人,女性889人。其中農業人口1876人,勞動力1284人。該村以佤族為主,其中佤族186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37人,參合率92%;享受低保33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7.7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0個,人畜混居的農戶60戶,占農戶總數的13%。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932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在校學生203人,距離鄉中學7.7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56人,其中小學生203人,中學生53人。
全村建有圖書室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公開,主要是以會議方式公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4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358.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000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萬元,有固定資產1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0人,少數民族黨員50人,其中男黨員46人、女黨員4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1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67人。

人文地理

該村民族以佤族為主,主要是信仰“小乘佛教”,以過潑水節為主要節日

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前農民人均純收入277元,新農村建設後農民人均純收入1924元;人均有基本農田0.9畝;人均有經濟林3.5畝;每戶有1院安居房;全村有449個科技明白人;有2個好的科技項目;有一條進村硬板路;有1個新農村理事會;有1個村級建有發展規劃數;有3個產業發展規劃數;有1個婦女組織;有1個治安聯防組織;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經濟來源單一,收入不穩定,有1個自然村無公廁。有一個自然村還未通路、通電。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計畫大力發展竹子、木薯產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