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

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

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是濟寧市和汶上縣將為了對大運河南旺分水樞紐工程大遺址片區實行重點保護,構想建設的考古遺址公園。已經進行了初步挖掘,並於2010年10月被批准為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基本信息

簡介

南旺分水樞紐是永樂九年工部尚書宋禮採用汶上老人白英建議修建的工程。是京杭大運河全線的關鍵工程,它體現出

南旺分水樞紐南旺分水樞紐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驚人的智慧和偉大創造力,是大運河卓越工程價值和高超工程技術的傑出代表。

濟寧市和汶上縣將對大運河南旺分水樞紐工程大遺址片區實行重點保護,建設考古遺址公園,並爭取列入國家文物保護"十二五"重點項目。

調查與發掘

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

2008年3月至6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在山東省文化廳、文物局的部署和組織下,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聯合對汶上京杭大運河南旺分水樞紐及龍王廟古建築群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和發掘。

本次發掘總面積達4000餘平方米,主要對南旺分水樞紐工程中的石石剝岸和運河河道進行了勘探和發掘,同時對該分水樞紐工程的附屬建築——分水龍王廟古建築群基址進行了詳細的清理,也對該分水樞紐工程的南旺湖、蜀山湖、馬踏湖等水櫃、閘壩設施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調查。

龍王廟分水石剝岸和運河河道是此次發掘工作的重點。共在龍王廟建築群前布正南北向探溝4條。經解剖,石石剝岸在元代運河河岸的基礎上經過明清兩代多次修築而成,其利用石石剝岸向河心凸出的弧形結構實現分水功能,分水部位較東西兩側石剝岸向河心凸出;其外側底部用木樁做地釘,上鋪條石,用澆鑄有“分水石剝岸”字樣的“腰鐵”和白石灰連線黏合;內側用三合土夾雜不規則石塊夯築而成。分水石剝岸地層堆積中發現有大量杉木木樁殘件,出土有明清瓷器殘件和鐵釘等遺物。

在南旺運河河道的調查和發掘中,清理了一段長約40米的運河北堤(該段運河大致成東西向),河堤用青磚和條石構築。上鋪一層條石,中間錯縫平砌九層青磚,下碼築七層條石為基。在本段河堤的東端清理出一處石台階登岸口,用十一層條石錯縫平砌。在九層青磚中,發現有多件印有“弘治拾年造河道官磚”(1497年)磚銘的青磚,可知此段河堤建於明代弘治年間。在調查和發掘中還發現了兩排大致與運河磚石堤岸平行的木樁。北排木樁在磚石堤岸南13至14米處,木樁間距約50至60厘米,並用方木連線。通過分析兩條南北向探溝的地層堆積,此排木樁應是在一定時期運河北岸向南移動後的河堤遺蹟,時代晚於弘治拾年的磚石堤岸。南排木樁與北排木樁相距約50米,木樁南側發現清晰的一層土一層草相互疊壓的現象。

調查發現大部分湖堤有跡可考,範圍和走向、與運河和小汶河的交接關鍵點清楚,這在不同時期的影像圖(尤其是1957年的影像資料)上也均有不同的反映。在1975年的地形圖上,蜀山湖的湖堤清晰可見。大部分湖堤功能已失,但在鄉村道路、田間地頭、植樹高壟等處尚存大概,依稀可辨。其中,保存最好的是從曹村東至大溝村西的一段蜀山湖北堤,基本保存原貌。該段湖堤呈倒“U”型,蜿蜒曲折,殘長約2000米,已利用精密GPS對其進行了詳細的測繪,並製作出三維模擬圖。

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

根據2003年的快鳥影像資料繪製了開河至長溝20餘公里長的運河河道地圖,利用RTK技術實地測量十里閘至柳林閘段運河河道和地表相關遺存,並繪製了大比例尺的地形圖。同時,又對柳林閘、十里閘、戴村壩、堽城壩金口壩等重要的閘壩設施進行了詳細的測繪。通過跨部門、多學科合作,不僅廓清了三湖原有範圍以及湖堤、閘口、斗門的保存現狀和分布特點,而且基本摸清了此類設施與運河河道的銜接關係和調水功能的實現方式。

通過發掘,基本搞清了分水龍王廟古建築群的建築布局和現存狀況。該建築群坐南朝北,正對小汶河濟運處,為明代始建,經明清兩代多次修葺、添建,形成一座結構和功能完備的大型建築群落。經清理和發掘,該建築群總體由東、中、西三路建築組合而成,均為磚木結構。其中,東路由牌坊、山門、戲樓、鐘鼓樓、龍王大殿、關帝廟組成,以龍王廟、關帝廟為中心;中路由水明樓、過廳、東西廂房、禹王殿、觀音閣組成,以水明樓、禹王殿、觀音閣為中心;西路由大門、六角亭、過廳、潘公祠、白公祠、宋公祠以及院牆組成,以宋公祠中心。上述諸建築基址分別以中軸線對稱布局,組成三進院落,並由甬道和過門連通形成一有機整體。在分水龍王廟發掘區內發現有磚雕佛像1尊、明清銅錢9枚、陶瓷器殘件50餘件,琉璃和磚雕建築構件300餘件,如垂獸、走獸、仙人騎鳳、套獸、基座、瓦當、滴水等,同時清理出了祠堂建築彩繪殘片、灶坑等遺蹟,還清理出了“宋尚書祠堂記”、明萬曆十六年“聖旨碑”、“汶邑南旺鎮分水龍王廟記”等20餘通明清重要碑刻。

建設構想

考慮恢復分水口周邊部分運河故道、石剝岸、分水嘴、碼頭等,逐步實現上游從戴村壩引水、疏浚小汶河、重建馬踏湖水櫃,修復部分斗閘等水工設施。通過考古遺址公園,展示運河分水工程,再現分水樞紐工程昔日輝煌。分水龍王廟建築群是運河沿岸具有特別紀念意義的綜合性廟宇。要繼續對禹王殿、禪堂、螞蚱神廟等建築進行搶救性維修;對龍王廟大殿、戲樓、水明樓、過廳、白公祠、潘公祠、白大王廟等建築,可以採用洛陽“定鼎門方式”實施遺址保護。結合南旺分水樞紐工程大遺址實際,建設南旺分水樞紐博物館。該館以運河分水為主題,集收藏、研究、展覽、展示於一體。除展出一些重要文物和圖片外,還可以通過多媒體三維動畫等多種高科技手段,充分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融合運河歷史文化,將南旺運河歷史和運河文化生動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

國家文物局日前公布了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單。包括圓明園考古遺址公園在內的12個項目被批准為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晉陽古城考古遺址公園等23個項目獲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