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張鄉

南張鄉

萬榮縣轄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1961年析建南張公社,1984年改鄉。 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11公里。面積75平方公里,人口3.2萬。

基本信息

簡要概況

南張鄉風光 南張鄉風光

109國道和萬臨線在此交會。轄南張、太趙、薛里、百帝、李家、王家、尚家、姚家、閻村、東蘇馮、西蘇馮、萬榮莊、范村、孫莊14個村委會,全鄉現有人口32200餘人,居民組153個,共有7890戶。農業主產小麥、棉花,花生、蘋果. 三白瓜較多。特產萬榮大黃牛。古蹟有建於金代的稷王廟。有革命先烈李光漢的墓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0779
15726
15053
家庭戶戶數 6830
家庭戶總人口(總) 30508
家庭戶男 15546
家庭戶女 14962
0-14歲(總) 8885
0-14歲男 4704
0-14歲女 4181
15-64歲(總) 19893
15-64歲男 10124
15-64歲女 9769
65歲及以上(總) 2001
65歲及以上男 898
65歲及以上女 110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0245

環衛整治

“五清五建”:一是清理巷道里的廁所,建設家用高標準新廁所;二是清理巷道里的豬圈,設立專門養殖小區;三是清理糞堆、垃圾堆,設立專門垃圾場;四是清理巷道里的柴堆,設立專門的柴草堆放場;五是清理巷道內的亂堆亂放現象,建設公共臨時存放場。“三倡導”:一是倡導有條件的村要進行定點達標,巷道要進行無土路、無土牆、土坡,和巷塗白;二是實現定點綠化;三是有條件的村要全部安裝路燈。

通過五清五建三倡導活動,構建環境工作四大長效機制,一是構建上有管、下有人幹的長效組織機制,二是構建小手拉大手、先進帶後進的長效教育宣傳機制,三是構建門前有責、工作有制的長效落實機制,四是構建評選衛生村、樹立衛生戶,紅旗流動插的長效激勵機制。從而給全鄉老百姓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基礎設施

自1991年以來,全鄉共硬化道路81.08公里,其中,2003年至今,硬化道路58.6公里,共投資600萬元。村級道路8公里,全鄉自1991年以來共新擴建14個村級活動場所,太趙村、姚家村、尚家村、西蘇馮村為新建。2009年共投資400萬元。2007年百帝村投資的180餘萬元,占地一萬一千平方米,集娛樂、休閒文化於一體的綜合文化場所,在全縣首屈一指。2009年,太趙村,投資80餘萬元,新建廣場及村委辦公樓, 2009年,薛李投資70餘萬元,新建廣場及舞台,給全村娛樂休閒提供了良好環境。自2003年以來,東蘇馮共投資了1000餘萬元,修建廣場、新建支村子委辦公大樓,擴寬 巷道,並綠化了全村的巷道,新建公園。另外尚家、姚家、南張、李家等村,總計投資1000餘萬元興建廣場各項公益事業。

歷史人文

1961年2月,萬榮縣改劃7個公社為16時,設立了南張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撤銷人民公社建制後南張人民公社改為南張鄉至今。稷王廟位於南張鄉太趙村,是歷代祭祀后稷的場所。創建年代不詳。據《太趙修舞廳碑文》記載,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前已有此廟。距今至少700餘年,廟內其他建築物毀於日本侵略軍占領期間。現僅存正殿和民國10年(1921年)修建的一座舞台。歷史人物有婁道南(1823-1900),字丙青,別號淡齋分樵,萬榮縣南張鄉姚家村人,歷經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四代,因精勤政事,廉潔務本,除暴安良,執法嚴謹,士紳邑民,同稱其為“婁青天”,由於公察清廷腐敗,遂憤然棄印歸里以詩書自娛,曾主纂光緒版《太平縣誌》。李光漢(1907-1941)字亮臣,原名俊明,化名黎廣漢,萬榮縣南張鄉南張村人。祖上以農為業,兄妹七人,光漢居長,父病逝後,救母紡織度日,幼時聰敏,在私塾念四書五經能背誦如流,考入河津一高就讀,民國22年(1933年)考入北京大學外文系,在北平“一二.九”運動中奮勇當先,在遭到反動軍警水龍大刀,棍棒鎮壓,光漢在搏鬥中被刀砍傷臂部,不幸被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北平大學黨支部書記,“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北平總隊長、宛平游擊大隊宣傳科長,為發展黨的隊伍,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作出突出貢獻。

教育方面

全鄉共有各類學校16所,在校生4100人,國中1300人,國小2800人,教師302人。分別為太趙村、百帝村、薛里村、王李中心國小、張瓮聯合國小、閆村、孫莊、東蘇馮、西蘇馮、萬榮莊、范村、南張國小。國中兩所為南張中學和西蘇馮國中。私立學校有兩所,分別為育傑中學和南張實驗學校。其中,投資500萬元的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王李中心學校將於今年秋季開學之際投入使用。投資150萬元的張瓮聯合學校已投入使用,累計全鄉在基礎設施投資累計超800萬元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