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南]

張俊[南]

張俊(1086年-1154年),字伯英,鳳翔府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人。南宋初年名將,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並稱南宋“中興四將”, 張俊十六歲時為弓箭手,於宋徽宗時期參與對西夏作戰及鎮壓山東、河北農民起義。曾隨种師中救援太原。康王趙構()任兵馬大元帥,他即率部往從。高宗趙構即位後,任張俊為御營司前軍統制。苗劉之亂時,他和韓世忠等受張浚節制,平定事變。紹興年間,鎮壓農民起義和叛將李成等部,並阻擊偽齊劉豫及金軍南侵。與岳飛、韓世忠合稱三大將,所部稱張家軍。後首請納兵權,被罷樞密使,進封清河郡王。又參與促成岳飛冤獄。 張俊貪婪好財,大肆兼併土地,年收租米達六十萬斛。高宗曾親臨其家,禮遇優厚。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張俊去世,年六十九。追封循王,諡號“忠烈”,位列七王之一。

人物生平

少年參軍

張俊為鳳翔府成紀縣人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時年十六歲的張俊充當三陽( 今甘肅天水西北)鄉兵弓箭手。宋徽宗末年,他參與鎮壓京東,河北起義軍。

宣和初年(當為政和六年,1116年),張俊隨軍進攻西夏的仁多泉( 今青海門源東南),這時他才被授予授承信郎,成為入品的最低的武官。

嶄露頭角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合圍榆次,宋軍主帥殉難,張俊率所部數百人力戰突圍,且戰且退,斬殺追兵五百餘人,聲名大震,嶄露頭角。同年,抗擊金兵於東明縣城( 今河南 蘭考 北),以功升至武功大夫。五月,從河北、河東路制置副使种師中進援被金軍圍攻的太原( 今山西太原),种師中兵敗榆次( 今山西榆次),張俊率所部數百人突圍南逃。十二月,兵馬大元帥康王趙構進至大名時,張俊隨信德( 今河北 邢台)知府梁楊祖率三千兵馬到大名,被任為元帥府後軍( 一作中軍)統制。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他率部鎮壓起義軍李昱、張遇於任城( 今山東濟寧)後,不斷升遷,階官升至拱衛大夫。

擁帝定國

《中興四將圖》 《中興四將圖》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擄走徽、欽二帝,北宋覆亡。張俊以其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斷然擁立趙構:“大王皇帝親弟,人心所歸,當天下,不早正大位,無以稱人望。從此張俊以御營前軍統制而成為趙構集團的親信。張俊馳騁江淮,平定淮寧,鎮江、杭州、蘭溪、秀州等地的武裝割據勢力,為南宋朝廷開闢了一席迴旋之地。同年秋,張俊根據自己對形勢和力量的分析,提出了南渡方略:“今敵勢方張,宜且南渡,據江為險,練兵政,安人心,候國勢定,大舉未晚。”不久金兵南下,趙構到達臨安,偏安格局形成。"

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即位後,張俊任御營前軍統制。同年七月起,率部多次討平叛軍和起義軍,升觀察使,成為高級武官。

建炎二年(1128年)五月,鎮壓秀州(今浙江嘉興)徐明事變,又升承宣使。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苗傅、劉正彥兵變時,張俊正駐軍吳江。他聞訊後,隨即率部八千人退回平江,從禮部侍郎、同節制軍馬張浚同議平叛事,是第一支平叛軍隊,平定叛亂後升領節度使。七月,改任御前右軍都統制。

明州之役

到建炎三年(1129年)底,在著名的明州( 今浙江寧波)之戰中,張俊率部殊死抗擊,斃敵數千人。金人銳氣被大挫,加之孤軍深入,於是北撤,又被韓世忠圍於黃天盪( 今江蘇南京東北)。

同年十月,金軍完顏宗弼部南犯,宋高宗離杭州逃向越州( 今浙江紹興);十一月,宋高宗逃向明州,張俊任浙東制置使扈從。完顏宗弼占領杭州後,派斜卯阿里、烏延蒲盧渾率金軍四千追擊,當年除夕追至明州城下,金軍自高橋鎮攻西門,張俊部將劉寶,以及楊沂中( 即 楊存中)、田師中所部等抗擊金軍,知州劉洪道亦率州兵助戰,金軍戰敗,死傷以千計。

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初二,金軍又攻明州,張俊與知州“劉洪道坐城樓上,遣兵掩擊,殺傷大當,敵奔北墜田間或墜水,俊急令收兵,夜,敵拔寨去,屯餘姚”,完顏宗弼派援軍趕赴餘姚再攻明州,張俊抗擊於高橋,推託以高宗令其扈從,逃往台州( 今浙江臨海),劉洪道等也退出明州,明州遂為金軍占領。南宋則將明州的“小捷”,列為“十三處戰功”之首,因“自金兵入中原,將帥皆望風奔潰,未嘗有敢抗之者”,“中興戰功自明州一捷始”,“至此而(宋)軍勢稍張矣”。

蕩平群盜

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張俊改任浙西、江東制置使,以招收江浙地區的“群盜”,除劉光世、韓世忠兩軍外,其他諸將皆受張俊節度,成為當時最主要的將領。六月,高宗改御前軍為神武軍,張俊改任神武右軍都統制,領定江、昭慶二鎮節度使。

紹興元年(1131年)後,張俊討伐馬進、李成有功,進太尉。以後歷任浙西江東宣撫使、淮西宣撫使。

大戰金齊

紹興四年(1134年)十月,金人又至,舉朝震恐,張俊力主抗擊:“避將可之,惟問前進一步,遮可脫。”

紹興五年(1135年),偽齊劉麟入侵,張俊與楊沂中在泗州合力拒敵。十二月,改神武軍等為行營護軍,張俊所部改稱行營中護軍。張俊與韓世忠所部為南宋兩支最重要的軍隊,被高宗比喻為左右手。

紹興六年(1136年)十月,偽齊發兵三十萬大舉侵宋,受張俊節制的楊沂中軍與偽齊主力劉猊軍激戰於藕塘( 今安徽 定遠 東南),偽齊軍戰敗。張俊所部張宗顏等生力軍趕至,兩軍遂共奮擊,偽齊軍大敗,張俊又率主力到達,追擊偽齊軍,與楊沂中軍一直追擊至壽春( 今安徽 壽縣),這就是列入“中興十三處戰功”的“藕塘之戰”。此役後,張俊以功進領鎮洮、崇信、奉寧軍三鎮節度使。此後數年,張俊與韓世忠分守江防,使金人不敢窺江而渡,為南宋爭得了休養生息的寶貴時間。

張俊影視形象 張俊影視形象

紹興七年(1137年),左護軍副都統制酈瓊率四萬人叛降偽齊。次年,原劉光世部主力、左護軍都統制王德所部兩萬人,歸屬於淮西宣撫使張俊。

紹興八年(1138年),宋、金首次議和,金將原偽齊轄區劃歸南宋,南宋成為金屬國,張俊加少傅及安民靖難功臣號。次年,金毀約南犯,張俊兼任河南、河北諸路招討使。金軍主力宗弼圍攻順昌府戰敗,張俊軍也渡淮北上,一度攻占亳州( 今安徽亳縣)。宰相秦檜令諸將退兵以便乞和,張俊首先退回淮南。

到紹興十年(1140年),金兵又犯,岳飛、劉錡、韓世忠、張俊奮勇爭先,大敗金兵。但趙構下令退軍江南,致使所復疆土,得而復失。

柘皋之戰

紹興十一年(1141年)春,金為迫使南宋屈服,出兵南犯,劉錡、楊沂中等出援淮西,劉錡先到柘皋( 今安徽巢湖西北),列陣以待,楊沂中、王德等軍相繼到達與十萬金軍決戰,宋軍奮勇爭先,金軍大敗而退。柘槔之戰被列“中興十三處戰功”之一,二月,“淮西宣撫使張俊、淮北宣撫使楊沂中、宣撫判官劉錡,大敗烏珠( 完顏宗弼)十萬眾於柘皋”。張俊未直接參戰,因王德為張俊部將,故只列張俊而未列王德。

附檜主和

張俊跪岳飛 張俊跪岳飛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高宗以賞柘皋之功為名,升張俊與韓世忠為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張俊知道高宗、秦檜想收兵權,遂首請納宣撫司兵權,高宗、秦檜乘勢罷三宣撫司,也收韓世忠、岳飛兵權。張俊協助秦檜推行乞和政策,又追隨秦檜製造偽證,促成岳飛冤獄。

紹興十二年(1142年)十一月,張俊罷樞密使,進封清河郡王。張俊貪婪好財,大肆兼併土地,年收租米達六十萬斛。高宗曾親臨其家,禮遇優厚,諸將都不能比。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七月二日,張俊去世,終年六十九歲,追封循王。 後諡號“忠烈”。葬於湖州府長城縣(今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

人物評價

趙構:①朕非卿,則倡義誰先;卿舍朕,則前功俱廢。 ②卿議論持重,深達敵情;兼聞挽強之士數萬,報國如此,朕復何慮。 ③群臣謂朕待卿獨厚,其仰體眷懷,益思勉勵。

秦檜:臣嘗語世忠、俊,陛下倚此二大將,譬如兩虎,固當各守藩籬,使寇不敢近。

脫脫等《宋史》:①南渡後,俊握兵最早,屢立戰功,與韓世忠、劉錡、岳飛並為名將,世稱張、韓、劉、岳。然濠、壽之役,俊與錡有隙,獨以楊沂中為腹心,故有濠梁之劫。岳飛冤獄,韓世忠救之,俊獨助檜成其事,心術之殊也,遠哉!帝於諸將中眷俊特厚,然警敕之者不絕口。自淮西入見,則教其讀《郭子儀傳》;召入禁中,戒以毋與民爭利,毋興土木。 ②南渡諸將以張、韓、劉、岳並稱,而俊為之冠。然夷考其行事,則有不然者。俊受心膂爪牙之寄,其平苗、劉,雖有勤王之績,然既不能守越,又棄四明,負亦不少。矧其附檜主和,謀殺岳飛,保全富貴,取媚人主,其負戾又如何哉?……二人方之韓、岳益遠矣。

軼事典故

貪婪好財

張俊極得高宗恩寵,靠貪婪和他占據的巨大財富而聞名於世。大肆兼併土地,占有了巨額田產,成為古往今來罕見的大地主,號稱“占田遍天下,而家積巨萬”。

張俊家共有良田一百多萬畝,每年收租米六十萬石以上(另一說為—百萬石),相當於南宋最富庶的紹興府全年財政收入的兩倍以上。

通過巧取豪奪,張俊還占有了大批園苑、宅第,僅所收房租一項,每年就多達七萬三千貫錢,也就是僅房租一項,就年收入七億三千萬文錢。張俊的子孫曾經一次捐獻給南宋朝廷十萬石租米,清單上分別開列了江東和兩浙路六個州府所屬十個縣,總計十五個莊的租米數額。張俊家占有的田地面積達到一百多萬畝(還不包括他家占有的大批園苑、宅第),也就是六億六千六百七十多萬平方米,或六百六十七平方公里。

張俊在世時,家裡的銀子堆積如山,為了防止被偷,張俊命人將那些銀子鑄成一千兩(五十公斤)一個的大銀球,名叫“沒奈何”,意思是小偷搬不走它們,全都拿它們沒辦法。(《夷堅志·卷二十三》)

用人不疑

張俊到後花園散步時,見一老兵躺在太陽底下,就用腳踢了踢他,問他何以慵倦到這種程度?老兵爬起來從容地回答說,沒事可做,只好睡覺。張俊問,你會做什麼呢?老兵答,什麼事都會一點,就像回易之類的事,也略微通曉。回易,類似今天的國際通商貿易。張俊說,我給一萬緡銅錢,你去海外跑一趟如何?老兵答,不夠忙活的。張俊說,給你五萬怎么樣?老兵答,還是不夠。張俊問,那你需要多少?老兵說,沒有一百萬,至少也要五十萬。張俊欣賞他的勇氣,立即給他五十萬,任其支配。

老兵首先打造了一艘極其華麗的大船,招聘了能歌善舞的美女及樂師百餘人,到處收購綾錦奇玩、珍饈佳果及金銀器皿等,徵募了將軍十餘名,兵丁百餘人,按照拜訪海外諸國的宴樂禮節,演練了一個月後,揚帆渡海而去。

一年後滿載而歸,除珍珠、犀角、香料、藥材外,還有駿馬,獲利幾十倍。當時諸將都缺馬,唯張俊有馬,軍容顯得特別雄壯。張俊非常高興,問老兵,你怎么做得這樣好?老兵便把這次海外貿易的經歷詳細作了匯報。張俊嗟嘆稱許不已,賞賜特別優厚,問他能否再去。老兵回答說,這是鬧著玩的,再去就要失敗了,您還是讓我回到後花園照舊養老吧。

在這段故事中,張俊能拿出五十萬給一個自稱能做外貿的老兵,且不問如何使用,這種大氣魄足以讓老兵從容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這就是放心、放手所激發出來的人才效應。當然,在放心、放手之前,還有個識人的問題。

供奉宋高宗宴

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10月,張俊大排筵宴,以奉宋高宗,留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桌筵席。歷史上,張俊為人不齒,卻以此宴而聞名。

食譜詳單

繡花高一行 八果壘、香櫞、真柑、石榴、棖子、鵝梨、乳梨、楂、花木瓜。
樂仙乾果子叉袋兒一行 荔枝、圓眼、香蓮、榧子、榛子、松子、銀杏、犁肉、棗圈、蓮子肉、林檎旋、大蒸棗。
縷金香藥一行 腦子花兒、甘草花兒、硃砂圓子、木香丁香、水龍腦、使君子、縮砂花兒、官桂花兒、白朮人參、橄欖花兒。
雕花蜜煎一行 雕花梅球兒、紅消花、雕花筍、蜜冬瓜魚兒、雕花紅團花、木瓜大段兒、雕花金桔、青梅荷葉兒、雕花姜、蜜筍花兒、雕花棖子、木瓜方花兒。
砌香鹹酸一行 香藥木瓜、椒梅、香藥花、砌香櫻桃、紫蘇奈香、砌香萱花柳兒、砌香葡萄、甘草花兒、薑絲梅、梅肉餅兒、水紅姜、雜絲梅餅兒。
脯臘一行 肉線條子、皂角鋌子、雲夢兒、是臘、肉臘、奶房、旋胙、金山鹹豉、酒醋肉、肉瓜齏。
垂手八盤子 揀蜂兒、番葡萄、香蓮事件念珠、巴欖子、大金橘、新椰子像牙板、小橄欖、榆柑子。
再坐—— 切時果一行 春藕、鵝梨餅子、甘蔗、乳梨月兒、紅柿子、切棖子、切綠橘、生藕鋌子。
時新果子一行 金橘、鹹楊梅、新羅葛、切蜜蕈、切脆棖、榆柑子、新椰子、切宜母子、藕鋌兒、甘蔗柰白香、新柑子、梨五花子。
雕花蜜煎一行 同前。
砌香鹹酸一行 同前。
瓏纏果子一行 荔枝甘露餅、荔枝蓼花、荔枝好郎君、瓏纏桃條、酥胡桃、纏棗圈、纏梨肉、香蓮事件、得藥葡萄、纏松子、糖霜玉蜂兒、白纏桃條。
脯臘一行 同前。

酒十五盞

第一盞花炊鵪子、荔枝白腰子。
第二盞奶房簽、三脆羹。
第三盞羊舌簽、萌芽肚眩。
第四盞肫掌簽、鵪子羹。
第五盞肚臃膾、鴛鴦炸肚。
第六盞沙魚膾、炸沙魚襯湯。
第七盞鱔魚炒鱟、鵝肫掌湯齏。
第八盞螃蟹釀棖、奶房玉蕊羹。
第九盞鮮蝦蹄子膾、南炒鱔。
第十盞洗手蟹、鯽魚假蛤蜊。
第十一盞五珍膾、螃蟹清羹。
第十二盞 鵪子水晶膾、豬肚假江。
第十三盞 蝦棖膾、蝦魚湯齏。
第十四盞 水母膾、二色繭兒羹。
第十五盞蛤蜊生、血粉羹。

插食:炒白腰子、炙肚臃、炙鵪子脯、潤雞、潤兔、炙炊餅、炙炊餅臠骨。

勸酒果子庫十番:砌香果子、雕花蜜煎、時新果子、獨裝巴欖子、鹹酸蜜煎、裝大金橘、小橄欖、獨裝新椰子、四時果四色、對裝揀松番葡萄、對裝春藕陳公梨。

廚勸酒十味:江 、炸肚、江 生、蝤蛑簽、姜醋生螺、香螺炸肚、姜醋假公權、煨牡蠣、牡蠣炸肚、假公權炸肚、蟑 炸肚。

準備上細壘四卓。 又次細壘二卓:內有蜜煎鹹酸時新脯臘等件。

對食十盞二十分:蓮花鴨簽、繭兒羹、三珍膾、南炒鱔、水母膾、鵪子羹、 魚膾、三脆羹、洗手蟹、炸肚。

親屬成員

妻子

章氏,頗知書。柘皋之役,俊貽書囑以家事,章答書引霍去病、趙雲不問家事為言,令勉報國。俊以其書進,上大喜,親書獎諭賜之。

兄弟

弟弟:張保,拱衛大夫。

子孫

•兒子

張子顏,曾任右奉議郎、直敷文閣、主管台州崇道觀。

張子正,曾任右宣教郎、直敷文閣、主管台州崇道觀

•孫子

張宗元,曾任兵部侍郎兼都督府參議軍事,後任湖北、京西宣撫判官。

•曾孫

張鎡,原字時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號約齋。官至司農寺丞。

張鑒,字平甫,張鎡異母弟,為隱居德清的姜夔之密友。

•五世孫

張樞,字斗南,一字雲窗,號寄閒,以善詞名於世。

張濡,字子含,一字澤民,號松窗,以浙西安撫司參議官守獨松關時,部將誤殺元史激怒元主。元兵破臨安,張濡被處以“磔殺”,不久又被籍家。

•六世孫

張炎,張樞之子,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宋亡時,年二十九,家產籍沒,至以賣卜為生。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曾北游大都,次年春後南歸。晚年落魄縱游於金陵、蘇杭一帶。卒於元延祐四年後,年七十餘。

史料記載

《海陵集·卷二十三·張循王神道碑》

《宋史·卷三百六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