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
“南寧”艦原為日本海軍擇捉型海防艦“滿珠”號。擇捉型海防艦是1941年日本海軍“丸急造艦計畫”的產物,設計目的是為了給日本廣大南方占領區的海上運輸提供長距離護航,為占守型海防艦的簡化型。為了便於快速生產,線型簡單化、直線化,生活設施簡化,取消了寒區使用的採暖鍋爐。武器裝備為:3門三年式45倍徑120mm艦炮,兩座三聯裝25mm高射炮,一座九四式深彈投射機,6個深彈投放台,36顆深水炸彈,還有掃雷具。最大航速19.7節,續航力16節/8000海里,以重油為燃料。吃水3米,標準排水量870噸,乘員150人。該型艦存在較為明顯的反潛和防空能力不足的問題。該艦於1942年3月下水,1943年7月5日以山口縣的滿珠島來命名。同年11月30日在三井造船玉野造船所竣工後,返回吳鎮守府。1944年8月20日,編入輕巡洋艦五十鈴旗下新組建的第31戰隊。同年10月20日,編入新組建的第21海防隊。
1945年1月31日,“滿珠”號在南海的越南金蘭灣港外被美軍潛艇發射的魚雷炸掉艦艏,造成6死2傷。日軍將其拖回西貢後,2月5日進行了應急搶修,然後駛往新加坡入渠修理。
3月,作為“南號作戰”(從南洋運載石油強行返回日本本土)終止後的後續行動,“滿珠”號和天津風號驅逐艦一起,加入了ヒ88J船團,為南洋所有可用的日本殘餘運輸船的北上回國護航。ヒ88J船團於3月19日從新加坡啟航前往日本門司港。分別於3月27日在越南芽莊、3月30日在海南三亞榆林短暫休整。一路上,不斷遭遇美軍水雷、空襲和潛艇伏擊,損失慘重,運輸船被全部擊沉,“滿珠”號也在空襲中死亡4人。ヒ88J船團的殘餘護航艦艇於4月2日抵達香港,和其它幾艘運輸船和護航艦艇一起重組為前往日本門司港的ホモ03船團。4月3日,船團在香港遇到美軍約100架B-24重型轟炸機隊的大規模空襲。“滿珠”號被炸沉坐底,艦長神沢政徳中佐以下54人死亡。接下來的幾天,ホモ03船團在粵閩沿海接連不斷的美軍空襲中幾乎被全部殲滅,只有少數驅潛艇僥倖逃脫。日軍從南洋向本土運輸物資的企圖,從此徹底破產。
5月11日,“滿珠”號被打撈起來,隨後進入香港船塢維修,日本投降時尚未修理完工。8月底,被進駐香港的英軍控制。
接收後被廢棄
戰後,駐港英軍請中國海軍設立“軍政部香港區特派員辦公處”(後改為“駐港軍事代表團”)接收日軍殘餘艦船。1946年5月27日,“滿珠”號被“軍政部海軍處駐廣州區專員辦公處香港接收組”正式接收,作為“海防巡艦”獲得了一個”七號“的臨時編號,故而此後長期被簡稱為“海防七”。與此同時,英軍在自己的官方記錄上註明“解體”,日方調查人員也因此採信了英方的記錄。
海防七被國民黨海軍拖到廣州的黃埔造船所,因無力修復而一直被擱置。1948年,為維持日常開支,黃埔造船所經批准,將接收的破舊日艦“曉扶丸”(正確寫法是“曉虎丸”,原日本陸軍內河貨船)和“海防七”招標出售,得款27萬港幣,廣州海軍軍官常藉口勒索這筆款項。但海防七本身損壞嚴重,出售後仍留在廠內待修。國民黨軍撤退時,掃雷艦“永修”號曾向無法同時撤走而停靠在碼頭的的海防七開炮。
浴火重生
解放後,我軍南海艦隊極其缺乏大艦。江南造船廠向黃埔修造船廠派出了徐振騏為首的技術人員,就地施工改建海防七。將海防七進塢測繪線型後,重新設計和建造了船體前半段,使得全長延長了0.6米。上層建築、生活設施和武器裝備均全部重新設計。1955年完工交船,加入人民海軍,成為南海艦隊旗艦——南寧號護衛艦,舷號為3-172。
1957年,南寧號擔任旗艦,率領南海艦隊各艦種開展帶有戰術背景的大編隊遠航訓練。航行第一階段:黃埔——湛江,航程284海里,8月12日至13日。編隊以172(即“南寧”號)、123、173、143、153艦5艘組成,172為指揮艦,在航行中演練了4個科目,到湛江後參加了對空實彈射擊。航行第二階段:湛江——清瀾——榆林。分為快慢兩個編隊。快速(第一)編隊由172、161、123、133、143、153艦6艘組成,172為指揮艦。26日由湛江港起航,經清瀾港,28日抵達榆林,航程254海里。在航行中演練了7個科目。慢速(第二)編隊由131、101、102、151艦4艘組成,131為指揮艦,同於26日從湛江起航,經清瀾港,29日抵達榆林,航行中演練了8個科目。兩個編隊在榆林經過休息和準備後,於9月3日至5日參加了基地的護航實兵演習。
巡邏西沙群島
1959年3月17日12時,由“南寧”號護衛艦和“瀘州”號獵潛艇組成的人民海軍第一支西沙巡邏編隊,在榆林基地政委袁意奮和副司令員王發明率領下從榆林港啟航,向西沙群島駛去。巡邏編隊按照預定計畫,於18日清晨抵達西沙海區。沿南島、中島、北島、東島一線巡邏。20日遭遇美國海軍巡邏機3批3架次,巡邏編隊嚴格執行海上鬥爭的自衛原則,嚴陣以待,在發出警告信號後美機離去,未發生衝突。21日,巡邏編隊完成第一次西沙巡邏任務,返回榆林基地。
3月25日,南海艦隊組織第二次西沙巡邏,編隊仍然由1艘護衛艦和1艘獵潛艇組成,榆林基地政委袁意奮和魚雷快艇11支隊副支隊長武毅擔任指揮員。4月3日,第三次巡邏編隊出航,除了執行巡邏任務外,還運送了西南中沙工委、辦事處的人員進駐永興島。
在分析了前幾次巡邏的情況之後,艦隊司令員趙啟民基於進一步熟悉西沙海區情況,實地考察永興島地形,更好地完成巡邏任務的考慮,決定自己率領一個艦艇編隊執行第四次任務。有人善意提醒他不要冒這個險,說太平洋上並不太平,司令員出海,萬一出了問題不好交待。趙啟民出於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沒有猶豫和退縮,毅然於4月9日23時登上第四次西沙巡邏編隊的指揮艦“南寧”號駛向西沙,123號獵潛艇緊隨其後,編隊的指揮員是湛江基地司令員高希曾。次日12時45分,編隊經過182海里的航行之後抵達這次考察的重點永興島。永興島是宣德群島的主島,西南中沙工委和辦事處就設在這裡。島的周圍遍布珊瑚礁群,艦艇無法靠岸。趙啟民、高希曾、艦隊工程部部長劉墨卿等15人換乘小艇登岸。上岸後與西南中沙工委、辦事處人員進行座談了解島上情況,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對今後的生產和對敵鬥爭政策等作了說明。隨後對全島進行勘察,重點掌握地質和水文情況,探討進駐部隊和修建碼頭的可能性。
11日上午,編隊離開永興島海域轉向西南,直奔被南越強占的永樂群島海域。其中珊瑚島上駐有30多名南越士兵,還有美軍聯絡站人員5、6人。編隊駛近珊瑚島進行抵近偵察,通過望遠鏡可以看到島上的軍事設施和南越軍人的活動。攝於我編隊威力,南越軍隊未敢採取阻撓行動。下午4時20分,編隊經過晉卿島、琛航島海域時,發現有1艘南越艦艇錨泊於兩島之間。因為霧大,能見度不良,雙方沒有發生接觸。12日2時45分,第四次西沙巡邏編隊安全返抵榆林港。趙啟民將有關情況和意見報告海軍總部機關,對宣德群島的建設提出建議,總部機關專門行文上報了總參謀部。
截至11月23日,南海艦隊共組織了十六次巡邏西沙的行動,出動護衛艦9艘次,獵潛艇23艘次,運輸船1艘次,捍衛了我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保護了157艘漁船和2378人在西沙海區安全生產,又為海軍的戰鬥訓練書寫了新的篇章,更是為保衛西沙、建設西沙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印尼護航撤僑
1963年11月,中國第一次派出大規模的體育代表團,前往雅加達參加第一屆新生力量運動會,賀龍元帥親往觀禮。台灣方面揚言要擊沉代表團乘坐的光華輪。南海艦隊方面派出護航編隊,以“南寧”號護衛艦擔任指揮艦,“錦州”和“揚州”兩艘獵潛艇為主力,並配備多艘掃雷艦、魚雷艇,空軍也派出戰鬥機進行空中支援。10月21日,搭載中國、朝鮮和越南666名健兒(其中中國運動員321名)的“光華”輪於晚間啟航,在海軍艦艇的護衛下駛出黃埔港。為防止泄密,在北緯10度以北,“光華”輪和護航編隊嚴格保持無線電靜默。在南海航期間,編隊多次擺脫美台飛機艦艇的跟蹤和尾隨。海軍護衛編隊按照既定方案,將“光華”輪護送到北緯10度的北交島,圓滿完成人民海軍組建後的首次遠洋護航任務,保護了國威,展示了海軍軍威。滿載體育健兒的“光華”輪最後如期抵達雅加達,參加了第一屆新興力量運動會。整個任務中,南寧艦表現良好,顯示了這艘老艦仍然具有相當的機動能力。此次遠航,南寧艦創造了當時人民海軍執行任務的最南記錄——北緯14°21'。
1965年2月20日起,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將在海軍政治委員蘇振華的陪同下,先後乘坐南寧艦和104掃雷艦到川島、湛江、海南島、廣西北海等地視察海軍部隊。3月8日,羅瑞卿為南寧艦題詞:“作保衛南海海防的英雄艦”。
1965年,印尼發生930事件,大肆排華和迫害華僑,中國方面一面派遣游擊隊長出身的外交官員姚登山主持駐印尼大使館工作,一面派出南海艦隊前往示威和撤僑。南寧號擔任旗艦的編隊,良好地完成了任務,也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在海外展示力量的第一次。
西沙海戰
1973年7月7日晚20時21分,南寧艦到湛江避風系水鼓,在港內4號碼頭與港務局紅旗110船發生相撞。造成紅旗110船首部凹陷三處,右舷第九號肋骨變形,南寧艦右舷艏樓甲板於舷板結合處和水線附近殼板碰凹,右舷17根肋骨和兩根縱梁斷裂,19根肋骨嚴重變形,兩油艙進水,部分設備震壞,4人受傷。事後南海艦隊召開現場事故大會,分析主要原因是負責指揮艦艇的大隊副參謀長思想麻痹,疏於觀察,判斷失誤,指揮不當(當時艦長不在艦上)。事後責任人做了檢討處分。1974年1月19日,中國和南越西貢政權爆發西沙海戰。中國方面在收復西沙永樂群島時還不無遺憾“王牌艦”南寧號因受損正在廣州修理,參戰艦艇噸位太小,否則戰果還要大。
1976年,“南寧”艦參與了八一電影製片廠西沙海戰題材電影《南海風雲》的拍攝,在劇中扮演敵軍——南越海軍的10號艦(怒濤號越南語:NhựtTảoHQ-10,寫作漢字應該是“日早”)。
基本性能
武備:3座蘇式B-34型100毫米艦炮,3座37毫米艦炮
建造廠:日本三井造船玉野造船所
改造廠:黃埔修造船廠
修復時間:1955年
退役時間: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