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佚名玉樓春思圖軸

南宋佚名玉樓春思圖軸

南宋佚名玉樓春思圖軸是一幅中國繪畫作品,創作於南宋時期,作者不詳。《玉樓春思圖》在清初被梁清標收入《唐宋元集繪冊》。

基本信息

畫作介紹

《玉樓春思圖》在清初被梁清標收入《唐宋元集繪冊》。梁清標鑑定它為北宋畫家王詵所畫。然而,從《魚遊春水》一詞的創作年代來分析,梁清標的鑑定是錯誤的。《魚遊春水》原是刻於紹興古碑碑陰上的詞作,無名無譜。公元1111—1117年(宋徽宗政和年間),有人“錄以進御”。宋徽宗命大晟府填曲傳唱,還“因詞中語,賜名‘魚遊春水’”。而王詵死於公元1089(宋哲宗元祐四年),不可能根據還沒有面世的詞闋來創作《玉樓春思圖》。而且,《玉樓春思圖》的技法、風格也和王詵畫相去甚遠,倒與南宋畫院的繪畫風格相吻合。從題詞的書法風格來看,應為南宋宮廷畫家常用的書體,所以將其鑑定為南宋畫院的山水畫是比較妥當的。

在《玉樓春思圖》軸中,畫面左部是近景。江堤上,柳枝低垂,樹木濃密。岸邊有一水殿樓閣,重檐翹角,猶如振翅欲飛的水鳥,讓觀者仿佛置身於仙界的瓊樓玉宇之中。畫面的樓閣中,有一位仕女正悠然地倚靠在臨江的欄桿上欣賞著春江美景。江那邊是遠景雲山。與近景工致、細膩的表現風格不同的是,遠處的雲山先用線條勾勒大致的輪廓,然後略加皴染,最後點苔。盡管雲山著墨不多,但卻意韻無限,增強了畫面的深遠感。

畫面上部題有《魚遊春水》一詞。這首詞既是考證《玉樓春思圖》創作年代的重要依據,又是對中國畫詩、畫結合這一藝術特徵的最好詮釋。

作品賞析

《玉樓春思圖》的圖式具有南宋畫院山水畫的特點:近景刻畫細緻,遠景疏朗大方,兩者相映成趣,共同營造出清曠、簡練的畫面。這種僅取自然山水一角而不畫全景的構圖樣式,被稱為“邊角構圖”。南宋院體山水畫家多用邊角構圖來經營畫面。就技法而言,這是對發展到極致的北宋山水畫技法的一種突破。這種另闢蹊徑的做法,使南宋山水畫具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有人從政治角度解釋“邊角山水”構圖興於南宋的原因。他們認為,這種構圖形式正反映了偏安東南一隅的南宋朝廷僅有半壁江山的現實,有著“殘山剩水”悲涼感受的南宋畫家自然無心繪製全景巨作。這一觀點雖然有猜度和牽強之嫌,但從《玉樓春思圖》中臨江遐想的仕女和題詞中“雲山萬重,寸心千里”等句,又讓人不得不產生這樣的聯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