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坪古稱羊峒,近兩千年南坪名稱變化很大,至清朝雍正年間開始叫南坪。
經考古調查,今南坪鎮發現有新石器時代遺址,可將南坪歷史上溯至五千年以前。大禹時今九寨溝縣(當然也包括南坪鎮境域)屬梁州的西北境, 據《南坪縣誌》記載,自殷商、西周、春秋、戰國至秦(約公元前16世紀-前206年),今南坪鎮境域均屬氐羌地。 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在益州設廣漢郡(今四川北部),下轄十三縣,其中的甸氐道就在今天的九寨溝縣境內, 治所在今南坪鎮下安樂村,甸氐道設定是南坪鎮及九寨溝縣有史可考的最早行政管理機構。這充分說明,早在兩千多年前,九寨溝縣及周邊少數民族地區就已納入到西漢王朝的版圖。 東漢(公元25-220年)時境屬益州剌史部北部廣漢屬國白馬羌。三國時境屬蜀漢益州陰平郡甸氐。西魏設鄧至城 ,築置寧州。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吐谷渾可汗之子、龍涸王莫昌率眾歸附北周,北周以其地為扶州(今松潘黃龍鄉),置扶州總管府。隋文帝開皇七年(公元587年)攻守州為廢鄧州,改置扶州,將扶州由今松潘縣黃龍鄉遷至今九寨溝縣南坪鎮下安樂村(舊稱水扶州)。隋、唐、元、明時皆為扶州,城垣毀於清初“帕納皇帝”之亂。清朝雍正三年,朝廷決定設立松潘廳南坪營,因扶州城毀壞,於是另選城址於扶州之南、西山之麓的南坪壩,至雍正七年築成。近兩千年南坪名稱變化很大,自此,“南坪”之名稱見諸史端。
1949年12月16日南坪和平解放。1953年建南坪縣,駐地位於今南坪鎮。1998年南坪縣更名為九寨溝縣至今。 2013年11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九寨溝縣撤銷永樂鎮、永豐鄉、安樂鄉,設立南坪鎮,鎮人民政府駐南坪鎮濱河路,轄原永樂鎮、永豐鄉、安樂鄉所屬行政區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坪鎮是九寨溝縣縣城所在地,城區面積達4.2平方公里,城區海拔1400米。
氣候
冬長夏短,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春秋溫涼。年平均氣溫12.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65%,年平均氣壓859.3百帕。
行政區劃
2013年11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永樂鎮、永豐鄉、安樂鄉,設立南坪鎮,轄原永樂鎮、永豐鄉、安樂鄉所屬行政區域。截至2013年11月,南坪鎮共轄3個社區、25個行政村。
•社區:和平社區、梨花社區、南坪社區
•行政村:清平一村、清平二村、清平三村、撥拉溝村、和平一村、和平二村、梨花村社村、大嶺村、中寨村、下寨村、上寨村、菜園村、雙龍村、新坪村、下安樂村、中安樂村、上安樂村、安樂寨村、甲勿村、下雙河村、上雙河村、中田山村、半山村、陽坡村、大寨村
經濟
2015年永樂鎮收入預算總額為351.69萬元,其中:當年財政撥款收入351.69萬元,相應安排支出預算351.69萬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務300.96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2.9萬元,醫療衛生5.1萬元,住房保障支出25.73萬元,安全生產工作經費1萬元,城鄉社區事務(環境衛生整治)16萬元。
社會
教育
2012年末共有國小18所,國小在校學生總數5802人,專任教師482人;普通中學3所,普通中學在校學生總數4762人 ,專任教師39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1.7%,高中畢業生升學率88.2%。
衛生事業
2012年末全縣共擁有各類衛生機構33所,其中醫院、衛生院20所,床位310張,衛生技術人員311人,其中執業醫生135人。年內全縣醫療機構診療人數19萬人次。
文化
悠久的歷史,特殊的位置,為九寨溝縣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素有“民歌之鄉、琵琶之鄉、情歌之鄉”的美譽,擁有《舞》和《南坪曲子》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九寨溝演藝產業群”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大型歌舞劇《藏迷》於2008年正式落戶九寨溝藏迷大劇院定點演出。境內有宗教活動場所12處,盛行藏傳苯波教、薩迦派佛教和伊斯蘭教,火圈舞、塗墨節等民俗文化獨具魅力。
南坪曲子
“南坪曲子”原名南坪小調琵琶彈唱,當地人稱“曲子”。是流行於川西北高原九寨溝縣(原南坪縣)一帶漢族(含少數回族)民間自彈自唱的說唱藝術。“南坪曲子”主要是當地人民民眾自娛性的演唱,在農村尤為盛行,是當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山民們結束了一天的勞作,聚於庭前樹下,或圍坐火塘旁,彈起三根弦的琵琶,敲起瓷碟碰碗等引吭高歌,氣氛十分熱烈。
旅遊
南坪鎮毗鄰擁有獲“世界自然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綠色環球21”三項國際桂冠和國家首批5A級風景名勝區稱號的九寨溝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