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大理
白族地緣文化劃分的一個概念。大致的分界線是洱源沿著洱源-鳳羽一線以南為南大理,沿著喬後-三營-牛街一線以北為北大理。 這個界限一過,白語南北口音驟變,通話產生困難。
背景
差別長期以來,大理一帶的白語存在著南北差異。許多人都體會到地緣差異伴隨的語音區別。大體上從北到南,沿滇藏公路南下,過了洱源的牛街三營一帶,到了洱源的鄧川,白語口音就開始由北方向南方口音靠近。白族內部的一些亞文化特徵也相應地發生了一些變化。為了學術討論的方便,於是產生了區分南北大理的需要,於是有了南大理,北大理的概念形成。
南北大理存在很多明顯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南大理的55調在濁音,不送氣音聲母的音節里變成35調,而在送氣音前維持與北大理一致的音調。
2.語彙差別南大理和北大理在動詞,名詞等實詞系統上比較一致,但在連詞,介詞等虛詞系統上差異非常大。大多數南北通話障礙由這些方面的不一致產生。
3.服飾差別北大理的白族服裝基本色彩是 白,藍,黑; 南大理是白,紅。 北大理服飾紅色成分用的少,南大理黑藍色比較少。
4.文化差別較之南大理,北大理人食用生皮的風俗不盛行。北大理人也無繞三靈的古風。北大理的民俗中沒有官方認定的白族民族節”三月街“。
5.地理差別北大理山多海拔高氣候寒冷,南大理水多海拔低氣候較溫和。
歷史探源
探究南北大理各方面差異的歷史原因有重大意義。它能揭示歷史上的人口流動和戰爭對社會的衝擊等等諸多社會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白族社會文化帶來的影響。這方面的人文地理研究是當下的一個研究熱點。
1. 地形的影響地形影響的典型例子是喬後白語方言與劍川和洱源方言的關係。喬後在地緣上與洱源壩子同在一個緯度,直線距離僅僅12公里,但中間隔著南北長達40公里的羅坪山脈。而與喬後在同一個峽谷縱深里的沙溪壩子就在喬後北部20公里處,然而沿著峽谷底部的黑惠江岸的交通卻十分便利。大山阻擋了人群的交流。這樣的結果就是喬後的白語口音與沙溪壩子非常一致,通話無困難。同屬於北大理系統。而一山之隔的洱源壩子,則是南大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