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簡介
半畝良田用於發展自然農業,建立CSA農場。南京市半畝良田農業園占地200餘畝,第一期開發50畝,農場位於江寧區秣陵街道周里社區,緊鄰寧溧路,距南京主城僅20公里,交通便捷,生態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土壤水質優良。農場緊跟周里建設特色農業旅遊社區的規劃步伐,主動摒棄具有極大危害的現代規模農業與化學農業,主動回歸精耕細作的自然農業,提倡自然農耕、生態循環。農場以CSA(社區支持農業)的模式對外經營,由農場直接向會員家裡配送,形成生產者與消費者面對面、農場與餐桌點對點的短鏈供應經濟關係。鼓勵市民歸農勞作,同感農人之苦;接受會員監督,以便我們提供的不僅是糧食,更是“良食”。農場以“三良”——良田、良食與良友作為企業文化。並希望由此破解農民增收、食品安全與信任危機的社會困局,重新構建人與人之間互信關係,推動良性的城鄉互動,建立可持續的生態環境與人文環境。農場採用會員管理制度,凡在本農場租地者,即自動成為農場會員,會員擁有屬於自己的私家菜地。農場設有專人負責管理菜地,以保證菜地的收成,私家菜地上的所有收成歸所屬會員所有。農場共設三個類別的會員:一是自主勞動會員,會員自己耕種,自己管理,自己收穫的完全自主型會員,二是半委託會員,會員播種或提出種植計畫,農場負責管理,會員自己收穫;三是全托配送會員,會員提出種植計畫或個性要求,農場全權負責種植,並將收成配送到家。
關於CSA
CSA即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最早出現在德國、瑞士和日本,最初緣於數名日本家庭主婦對當時日本食品安全的共同擔憂,相約將各自家庭一年的食品開支預算湊在一起,交到鄉下一個農夫手中,要求後者按主婦的要求種植安全健康的糧食,主婦事先支付費用並承諾與農夫共擔生產風險,不刻意追求產量,而農夫須保證放棄使用化肥農藥並憑良心生產良食。如此,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起一種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新型供求關係,消費者預先支付的生產費用,即表達了與生產者共同承擔在來年農業種植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的決心,並支持使用生態可持續的種植方式。與以往的收益方式不同,生產者在季節之初就獲得了這一年種植的收益,並且這部分收益對生產者付出的勞動來說是公平合理的,而與此同時,消費者也獲得了生態有機種植的健康農產品。
經營模式
借鑑國外成熟的CSA(社區支持農業)的模式,結合中國特有的城鄉關係的特點,農園在經營模式上創新發展,通過“私家菜地”的特貢渠道,讓農園不但具有觀光體驗、陶冶身心、教育示範等文化功能,更在解決市民的菜籃子工程上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農園以會員認種菜地的形式發展會員,會員可以選擇自主種植,收穫實實在在的有機蔬菜的同時,還能健康身心、體驗全新的生活方式;會員也可以選擇將菜地託管於農園,農園會安排專人管理每位會員的私家菜地,以保證每年的收成。農園會根據每位會員的家庭成員與在家吃飯頻率的不同設計出不同的最低產量保證,真正滿足會員的餐桌要求。如選擇全托配送的會員,農園每周向會員家中配送1—2次新鮮蔬菜和蛋肉等,以保障會員餐桌正常所需。農園由於採取的是農園到餐桌的點對點的供應方式,省略了所有中間環節,由此省下的中間商差價均折低菜價惠還會員,所以農園所產的蔬菜不但綠色健康,更難得的是能與市場上其他普通蔬菜價格扯平,甚至更低,真正做到物美價廉。發展目標希望通過半畝良田的不懈堅持,爭取將農園建設成為南京乃至全國的集自然種植、養殖、食品深加工、食品流通、參觀科研、教育培訓和生產示範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基地,將其建設成為國人食品供應的放心品牌。 農園立足農村,引領農民致富;同時面向城市推動市民參與式都市型生態農業,開展都市農業培訓、食品安全與可持續生活宣傳、農耕體驗與教育等活動,將農園建設成為市民體驗農耕及可持續生活、培養健康消費和環保意識的都市農業教育基地;同時,以科研和示範教育為特色,努力成為大學生及中小學生的實訓與生態教育基地;通過發展城市健康消費網路,促進形成“共同購買型”消費合作社。 面向農村研究、推廣結合傳統農耕和自然農業為基礎的現代生態農業技術,建立自己的技術規範和認證體系,為各地農民合作社提供示範和培訓服務,並協助農民合作社在農業生產上轉向現代生態農業。 最終將商業模式與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理念融為一體,引導城市健康消費合作社與農村綠色生產合作社對接,通過城鄉之間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直接互助,讓農民安心、消費者放心、環境安心,重建社會的信任與合作機制,實現城鄉良性發展,推動城市反哺農村進程。
企業文化——“三良文化”:良田、良食、良友
農園提倡尊重並順應自然,而非征服自然的理念。順應天時,發揮地利,構建人和,以良田產良食,以良食廣交良友,是為農場三良文化。人類自古以來只有糧食而沒有“良食”的說法,只有糧食問題,從沒出現過良食問題。但是,隨著土地、空氣、水源、基因與加工等糧食種植與生產中最重要的幾大因素(環節)都遭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很多糧食已經成為“不良之食”——有的甚至成了嚴重危害我們健康的毒食。為了區別這些不良的糧食或者有毒糧食,我們把自然、安全而有利於健康的糧食稱之為良食。簡體字“食=良+人”的構成很好地說明了“何為良食——良人為食”。糧食主要是由我們人種植、收穫、運輸、加工與銷售的,人乃糧食生產與流通全過程的主體,作為糧食主體的人如果富有良心與良知,手捧良心,心懷良知,從事自然農耕或有機耕作,自然生產出來的都是良食;反之,泯滅了良心,失卻了良知,唯利是圖,見利忘義,從事化學農耕——一味使用農藥、化肥與轉基因技術,這樣生產的糧食就是不良之食,從事這種有毒化學農耕的人與機構都是屬於不良之人。
農園自覺擔負相應的社會責任,積極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努力完成自身使命:
(一)是解決農民增收、改善城鄉關係,為城市反哺農村開闢新的道路。在傳統農業模式里,農民一肩挑著靠天吃飯的生產風險,一肩扛著任人宰割的市場風險。風調雨順之年,產量雖然大增,但往往造成市場供過於求,造成滯銷——菜賤傷農;而市場大好之日,往往都是天災多發之年,地里收成甚少,加之中間商人的惡意打壓與投機客的故意炒作,最終——菜貴亦傷農。而要想為農民找到增收的出路,唯有解決掉這兩大風險不可。而CSA(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由於消費者預先支付費用,農民只需要按訂單計畫生產,生產與市場兩端的風險得到分但,問題迎刃而解。有了收益保障,才能要求農民憑良心種地,否則,在生存壓力之下,誰又能保證能餓著肚子談良心呢。由此,生產者與消費者建立起一個互信的基礎,完成了最基本的城鄉互助。為破解信任危機打下基礎。
(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把食品安全問題不負責任地全推到農民的良心與良知上,既不理智,更不客觀。正如上段所述,如沒有了收益保障,又有生存危機壓頂,讓農民何談良心與良知,換誰都難於做到,因此,農民為了提高產量,為了趕期上市,使用更省成本的化肥農藥甚至是激素轉基因也就情有可原了。在CSA模式里,消費者預先支付了農民的全年收益,先不談農民會否因感激而良心良知發現,主動放棄化肥農藥,就算是最笨拙的人都想多賺一分是一分,在這種利益最大化的驅動下,你想讓農民給你施化肥都難,因為那樣做意味著得多花一份化肥成本。我想只有傻瓜才會那樣做,我相信我國的農民都不是傻瓜。基於此,消費者放心了,農民省心並開心了。雙方也就相互信任了,農民感激市民的支持,市民感謝農民的付出。
(三)破解社會信任危機,構建互信關係,促進社會和諧。
綜上所述,我想全新的城鄉關係在CSA(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的紐帶作用下將就此形成。也許破解社會信任危機,重新構建人與人之間的互信關係就將實現,和諧社會也就真的和諧了。
成為半畝良田農業園CSA會員有什麼好處
★ 收到新鮮、無污染的有機蔬菜;
★ 比超市的有機蔬菜低廉的價格;
★ 知道食品從何而來,誰種植了這些蔬菜,有機會參與種植、了解種植知識;
★ 支持並保護本地農業和耕地,並且貢獻了健康的本地經濟;
★ 一個可以帶孩子來體驗生態文明的地方;
★ 了解自己與土地、農場的關係,並且了解是它們使得我們有生存的可能;
★ 人與人之間更多的彼此了解和信任;
★ 參與半畝良田農業園組織的各種健康活動、教育活動和會議交流等;
★ 認識自然,認識土地,開始健康環保和可持續的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