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上湖村

南上湖村

南上湖村道路南上湖位於浙江省東陽市之南,距城區19公里。南臨東陽南江,與八面山隔江相望;北有門前山、安山、紫荊山等;西有蘭亭公園,毗鄰風景點屏岩洞府;東有曹山樂園,與木雕專業村樓店接壤。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從村中的趙宅趙宅井趙宅山頭等地名推測,初當為趙姓居地。現主姓何、張、李、呂,雜居有施、陳、錢、趙、吳、周、郭、馬、杜等姓。分東村、西村兩個行政村。1992年底共1063戶、3518人,其中北宋時遷入的何氏占總人口40%。

自古有大路東通郭宅、八達、嶺口、新昌、嵊縣,東南通湖溪、磐安、天台,南通橫店、南馬、千祥、永康,西通城區以及義烏,北通李宅、諸暨。村南渡口為船筏運輸時義烏、東陽至安文之主要渡口。抗日戰爭期間,村中設黃包車站,以營縣城至南上湖、郭宅、湖溪的客貨運輸。現公路通後岑山、湖溪、郭宅。1932年始設郵政信櫃。1942年設遞步哨所傳遞戰時公文。1949年5月設郵政代辦所,現設有鄉郵電所。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東陽設預備倉5處,南倉設南上湖,計地5.1畝。有廳屋3間,門屋1間,東廒3間,西廒、北廒各1間。清康熙十五年(1676),以都設社倉。時四十三都設糧倉8處,倉容382石,以南上湖為主儲地。20世紀50年代,村中數百間祠堂、廳堂、堂屋闢為堆集湖溪、林浦兩個區公糧的倉庫。現南上湖糧站總庫容1000萬噸。
清康熙二十年已設集市,逢五、十市日。1952年10月起逢二、五、八市日,1988年起逢五、十市日。1953年起改原農曆九月廿日廟會為物資交流會,1986年起增農曆三月十五,為一年兩次物資交流會。1934年設南上湖農村供給兼營合作社。40年代有各類店鋪11家,基本集中於村中石子街道中段。1950年6月,設上湖東村供銷社,7月改為上湖鄉供銷社,屬東陽首批基層供銷社之一。現有商業街兩條,長2000米。供銷社經營總面積3600平方米。個體店鋪30餘家,主要經營南北雜貨、醫藥、副食、百貨、五金、建築材料、電器鐘錶、飲食、理髮、旅棧等,另有各種修理鋪及生熟肉食、蔬菜、水產、水果攤(鋪)等。現有鄉級衛生院1所,精神病院1所,個體診所3家。

經濟狀況

南上湖村南上湖村村莊一角
以產糧為主,兼營林、牧、副、漁。農業精耕細作,重視輪作、套種,土地利用率高。1950年後,興修水利,建造水庫;改造低產田,平整土地;修建機耕路,進行田園化建設;重視科學種田,引進推廣良種等,各項工作在東陽名列前茅。1952年,村人何貴忠呂繼唐李成文當選為東陽縣勞動模範。1953、1956年,何貴忠先後代表其領導的畜牧互助組(為東陽第一個)、豐德農業社出席浙江省勞模大會。1956年建成小(二)型水庫--山塢口水庫,庫容2395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154畝。1958年3月山塢口水電站建成,為東陽首座小水電站,裝機容量124千瓦,開創東陽農村使用水電照明、加工糧食之歷史。1956年,呂汝德從嵊縣購入蘋果苗,開始北苹南引栽培試驗。1959年結下第一批蘋果,至60年代最高株產136.5公斤。
1962年,東、西兩村成片栽種蘋果。同年西村被評為省農業先進單位。1968年縣人民政府召開現場會推廣蘋果種植。同年省農科院引進80餘個蘋果品種,在南上湖作南方蘋果栽培適宜性試驗。1978年南上湖漁種場與黃田畈岩下村聯合成立中小型水庫捕撈隊,捕撈範圍擴至永康、義烏、仙居、天台、磐安等縣。1979年東村蘋果產量50噸。1982年東村被評為省農業先進集體。1984年浙江蘋果栽培適應性學術研討會在東陽召開,會上專家們再次肯定南上湖蘋果栽培的成功經驗。1986年東陽列入全國沼氣重點建設縣之一,南上湖為縣沼氣建設重點鄉鎮。1992年底,全村有耕地1806畝,其中田1791畝,糧食產量1600噸。有果園250畝,主產蘋果等。有山林8000畝。飼養業以養豬為主,早先為東陽兩頭烏母豬飼養基地,另有牛、羊、兔、蜂、魚等。

村莊特色

南上湖村南上湖村

南上湖為始於唐宋的東陽絲綢的重要產地,百工之鄉,木雕尤著。紡織業為傳統家庭工業,村中婦女從小必學。所織土布、土綢、土織帶、土織圍裙,式樣不一,花色繁多。婦女擅繡者頗多,製作繡花鞋、繡花帽、繡花圍兜、繡花扇心歷負盛名。1936年南上湖老廳曾舉辦一次端午節香包展覽會,所展香包有花、果、瓜、豆、蟲、魚、鳥、獸,無不肖形象物,各競其巧。繡、絡、編、鎖等技藝,各盡其藝。村中多百工藝人,尤以木雕藝人為著。1992年全村有木雕專業人員400餘人。有不少木雕藝人定居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
70年代起鄉鎮企業發展迅速。屬南上湖的市塑膠二廠、市視聽器材廠、市橡膠廠,1988年產值分別為261、172、137萬元。塑膠二廠產品PVF防腐膜板、視聽器材廠產品ZSJ折合式三腳支架、橡膠廠產品康健牌16號橡皮圈分別獲1987年度金華市名、優、特、新產品金龍獎,PVF防腐膜板獲1988年度省科技進步四等獎。至1992年,村中共有塑膠、橡膠、木雕、木模、竹編、化工、五金、紡(針)織、皮革、建築材料、家具、機械製造等各類企業35家,工業總產值2700萬元,其中市塑膠二廠產值563萬元。就業人員800餘人。1993年市塑膠二廠因發展需要,擴大生產規模,改為防腐設備總廠,除原塑膠二廠,還有四環氟塑廠、防腐管道閥門廠、四環生料帶廠、氟塑噴塗廠、防腐設備鑄造廠等下屬企業。廠長何智良,為中共南上湖西村黨支部書記,中共東陽市第八、十次黨代會代表。

興辦教育

村人興學之風甚盛。明時,何士英創辦友松書院。何士英為明初廉吏,兩任平涼府知府,離任時百姓以任職只留琴與鶴,此行惟有影和身之詩送別。曾官拜兩淮都轉鹽運使,署駐揚州時得定武蘭亭碑刻,遺囑子孫朝庭寵貺,臣已身受之矣,許一片石以遺子孫,尚世守之,勿棄諸榛莽可也。後分三房藏之。50年代初期,由何氏後裔贈獻給國家,現存浙江省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1911年何柄達在何士英故居竺居創辦裁斐國民學校,設2個教學班。1922年改名就正初小,1931年合併村中志仁、正名等幾所初小為南上湖初小。1939年改為私立完小。1944年改為蘭亭鄉第二中心國民學校,設6個班。1950年改為蘭亭第二國小。1952年起為湖溪區中心國小。1962年改為南上湖國小。1967年始設國中班。1979年起為鄉中心國小。1992年有教學班11個,教員27人。竺居故居已幾經擴建、改建,然一直為學校駐地。1979年起又在村東建南上湖國中,設教學班12個,教員42人。1978年創辦鄉成人教育中心,至1988年,上黨課、政治課及農機、果木、花卉、工藝等實用技術課43次,舉辦廣播講座36次,聽課者9745人次。1992年投資90餘萬元建成村文化活動中心,內設圖書室、棋室、檯球室、黨團支部活動室、錄像室、劇場、電影放映室、書畫室等。東、西兩村均設幼稚園和老年協會。1980年起,東、西兩村先後用上自來水。
村中有唱雜景、唱花鼓、唱道情之民間藝人多名。1932年張經友從夏楊山買得紫雲班行頭,後分為新、老紫雲兩個戲班子,1951年與王新喜班合併成東陽婺劇團。村中有能唱善演者。1949年後村中多次組織業餘劇團、文工團、文宣隊等,所演劇目多次獲省、市(地區)、縣(市)獎勵。村民還擅長武術,歷設武館(武校)、羅漢班等。現有東陽市武術協會會員2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