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協興老街距鄧小平故居約1.5公里,協興之名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協興古為望溪鄉,原來僅在靠北方設有場鎮,稱為"舊市",約有一百餘家店戶。隨著經濟的發展,"舊市"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趕場交易的需要,清同治(公元1862年~1874年)後在南面增設"新市",增開了店戶80餘家,它與"舊市"相距僅數十步,取"同心協力,發達興旺"之意,故名協興。歷史上沿襲俗稱協興場。
發展
協興場自古都是交通要道,從廣安城出發,古時官道的北幹路必經協興。如今的川鄂公路也從中穿越而過。協興鎮是四川省百個小集鎮建設試點鎮之一,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舊貌正在換新顏。
在迅猛發展的協興場上,當地政府和老百姓始終沒忘保留下那條令人倍感親切的老街。古老的街房相互偎依,古樸的梁、柱、礎、片片小青瓦,顯露出清末民國初期的建築風格,一切是那么自然、樸實、大方,頗具川東民居特點。那狹窄的街道古為官道,逢場天雖顯擁擠但卻打掃得十分潔淨。一間店鋪緊挨著另一間店鋪,從店主人那欣喜的表情中足見這裡的人家殷實而寬慰。當年,小平每天來到協興老街的北山國小讀書,逢二、五、八(舊曆)場期,小平還常常背著一隻小竹簍,穿梭於擁擠的人群之中,為母親買回鹽巴、針線,也為自己買回學習用的桐油、蠟燭之物。
在協興老街那古老的青石板上,深深地印下了小平童年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