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半夏9g(半升) 黃苓6g 乾薑6g 人參6g 灸甘草6g(各三兩) 黃連3g(一兩) 大棗擘4枚(十二枚)
【用法】水煎服(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和胃降逆,開結除痞。
【主治】寒熱互結,胃氣不和。心下痞滿不痛,乾嘔或嘔吐,腸鳴下利,舌苔薄黃而膩,脈弦數。
【方解】本方原治傷害小柴胡湯證誤用下劑,損傷中陽,外邪乘虛而入,寒熱互結,而引起的痞證。因寒熱互結,氣不升降,胃氣不和,所以上為乾嘔或嘔吐,下為腸鳴而下利。治宜調其寒熱,消痞補中。方中黃苓、黃連苦寒降泄,以清其熱,用之為君。半夏和胃消痞,降逆止嘔;乾薑溫以散寒,合半夏辛開散結,共為臣藥。人參益氣補中,用以為佐。大棗、甘草協人參益氣並調藥和中,共為佐使。綜觀全方溫清並用,苦降辛開,補瀉兼施,共收和胃降逆,開結除痞之功。
【臨床套用】本方雖專為誤下成痞而設,但由於該方具有化濕熱、和腸胃的作用,故凡濕熱留戀中焦、胃腸功能失調、寒熱夾雜、虛實並見之證皆可運用,以脘痞嘔吐、腸鳴下利、舌苔黃膩為套用要點。
套用本方時,若痞滿較重,去大棗,加枳實,以增強消痞之力;若濕濁較重,加藿香、滑石、茯苓化濁利濕;兼有食積,加焦山楂、神曲消積健胃。
臨床套用本方治療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酸過多的胃潰瘍、急性胃腸炎等有寒熱錯雜證者。
本方辛開苦降,兼補中氣,只適用於虛痞。若心下痞滿而痛,屬痰熱互結者,非本方所宜。
相關詞條
-
京半夏
半夏的炮製品。半夏,味辛平,生微寒,熟溫,有毒,健脾止嘔去痰涎,熟令人下,生令人吐,合生薑和煎,方制其毒。半夏包括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京半夏四種炮製...
簡介 炮製規格 形狀特徵 主要信息 中藥化學成分 -
茯苓半夏湯
中藥方劑,主治各種腸胃疾病,根據不同醫書有不同配方。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備急千金要方》卷二 《得效》卷十四 《千金》卷二 -
黃耆湯
黃耆湯益氣安胎。
方劑1 方劑2 方劑3 方劑4 方劑5 -
防風湯
防風湯,中醫藥方,用於風寒濕痹,腰腳沉重浮腫,夜則痛甚,兩足惡寒,飲食轉減,肢體瘦乏;諸風疾等症。
方劑1 方劑2 方劑3 方劑4 方劑5 -
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中醫方劑名。為和解劑,具有調和肝脾,寒熱平調,消痞散結之功效。主治寒熱錯雜之痞證。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鳴下利,舌苔膩而微黃。臨床常...
詳細信息 方論 各家論述 現代運用 臨床套用 -
桂心散
桂心散,中醫藥方,用於傷寒後,腹脹氣急,連腰腳疼痛。
方劑1 方劑2 方劑3 方劑4 方劑5 -
風水散斑湯
風水散斑湯具有補水散火的功效,主要用來治療熱郁於內,熱極生斑,身中如紅雲一片。
處方來源 組成 功效 主治 用法用量 -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中醫方劑學,出自《傷寒論》,為和解劑,具有和解少陽之功效。主治傷寒少陽病證。邪在半表半里,症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
概述 方劑 病異方變 方解 藥理作用 -
半夏十味湯
半夏十味湯,\r\n主治天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