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溪鄉

千溪鄉是一個少數民族鄉,全鄉轄5個村、92個村民組,居住著漢、彝、苗、白等民族,2010年末總人口5252戶20967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5585人,占總人口的26.6%。 千溪鄉屬典型喀斯特地形地貌,轄區內山高溝壑,以紫色砂頁土和粘性土壤為主,資源較為豐富。 千溪鄉也由此成為畢節地區深山區、石山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和貧困地區的典型鄉鎮之一。

鄉鎮介紹

鄉政府所在地興榮村,距離七星關城區約22公里。通鄉油路修直達鄉政府。

區域概況

千溪鄉屬省一類貧困鄉,全鄉總面積5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092畝。千溪鄉屬喀斯特岩溶地貌,紫色砂頁土和粘性土,25度以上坡耕地7514畝,石漠化耕地1584畝,水打砂壓耕地2599畝;林地面積23832畝,荒山荒坡面積46870畝。
千溪鄉是一個少數民族鄉,全鄉轄5個村、92個村民組,居住著漢、彝、苗、白等民族,2010年末總人口5252戶20967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5585人,占總人口的26.6%。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千朗溝村、興榮村和法朗村。千溪鄉屬典型喀斯特地形地貌,轄區內山高溝壑,以紫色砂頁土和粘性土壤為主,資源較為豐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量為950毫米,日照期為200天左右,無霜期220天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平均海拔1700米左右。鄉境內以山地為主,地勢從中部向東北和西南兩邊逐漸傾斜。礦產資源有煤、鐵、矽鐵、鉛鋅等,現已建成年產15萬噸煤礦1個。農作物有玉米、水稻、馬鈴薯、烤菸、小麥、大豆、芸豆等。天然中藥材有天麻、半夏、何首烏、杜仲等。乾鮮果有板栗、核桃、李、梨等。

地形氣候

特殊地形地貌造成的山高谷深、土地貧瘠、生產生活條件惡劣,以及民眾知識文化水平低等原因,制約了千溪的發展。千溪鄉也由此成為畢節地區深山區、石山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和貧困地區的典型鄉鎮之一。

經濟發展

在“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千溪鄉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新階段扶貧開發政策機遇和上級領導聯繫幫扶的機遇,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抓好項目落實,有力推進了各項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
“十二五”時期千溪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是:到2015年,生產總值在2010年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9700萬元以上,年均增長12%以上;財政收入達到100萬元以上,年均增長1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00元左右,年均增長10%以上;糧食總產量達到9800噸,人均糧食450公斤以上;小城鎮建設目標基本實現,新農村建設改造任務基本完成;森林覆蓋率達到40%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大力實施開發扶貧,在加快解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問題上闖出一條新路子,貧困人口全面脫貧。
今後,千溪鄉將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畢節試驗區要“兩年明顯變化、五年大見成效、十年實現跨越”的要求,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分解目標、大幹快上,激發熱情、迸發活力,把“實現新跨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廣大黨員幹部將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嚴格按照栗戰書書記提出的“先行不爭論、先試不議論、先乾不空論”的要求,率先垂範、作好表率,把功夫花在工作上,把智慧用在發展上,把力量凝聚到發展上。真抓實幹、奮勇爭先、創先爭優,誓立趕超之志,勇走探索之路,大興苦幹之風,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為實現千溪鄉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