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香岩寺

千山香岩寺

千山香岩寺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山五大禪林之一。位於南溝西部。寺周群山環抱,花草極盛,每當春夏之際,滿山花開,香氣濃郁,香岩寺因此得名。

歷史沿革

香岩寺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寺內碑文記載和建築風格可以證明,香岩寺始建於遼代,當時規模較大,由於火災或水災等原因廢棄。到了明代正德年間重新修建,後經雍正十年( 1732 年)、乾隆十七年( 1752 年)、乾隆四十四年( 1779 年)、乾隆五十一年( 1786 年)、道光十七年( 1837 年)、光緒十年( 1884 年)相繼擴建,逐步形成現在的規模。

結構

前殿(法王殿)是硬山式建築,磚木結構。面闊三間,前後有迴廊。大脊雕二龍戲珠,兩邊有大吻,斜脊磚雕跑獸,檐下有柱頭,補間七鋪作斗拱承載梁架,有龍鳳燕尾木雕,均施彩繪。在門和窗上木雕犀牛望月、三陽開泰、鵲雀登枝等吉祥圖案。殿內奉漢白玉石雕觀世音菩薩。殿前有石獅一對。殿前東、西兩側各修配房五間。
後殿(大雄寶殿)為硬山式建築,磚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正脊上有磚雕,斜脊上有跑獸,檐下有柱頭,補間五鋪作斗拱、額枋之間嵌龍鳳燕尾木雕。殿內奉石雕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兩側為十八羅漢。殿外東西兩側各修三間配房,東為禪堂,西為客堂。院內有一顆古松,距今三四百年,人稱九爪盤龍松。山門位於前殿東齋堂南,三間,硬山式建築。門外有石獅一對。
香岩寺東面的半山腰是北塔,北塔為六面九級實心密檐磚結構,高約 20 余米。須彌座每面雕有樂舞俑及花紋,基座上面是轉角,補間四鋪作斗拱承載塔身。塔的六個角雕仿木蓮花柱,檐下有柱頭,補間磚雕四鋪作斗拱。塔身南、北二面有佛龕,龕內有坐佛。龕的上面雕有寶蓋,兩側雕有脅侍和飛天,塔頂為寶瓶式,北塔為金代建築。
南塔位於香岩寺東南山頂上,為六面九級實心密檐磚塔,高級 20 米。兩層須彌座,一層磚雕彈琵琶樂舞俑,二層磚雕蓮珠,上有轉角,補間四鋪作斗拱,六角均有磚雕力士。塔身南面有佛龕,內有坐佛。龕有有磚雕寶蓋,兩側磚雕脅侍和飛天。雪庵塔位於香岩寺西南半山腰,是元代和尚雪庵的墓塔,塔是由花崗岩石砌築而成,高約 3 米。

特色景點

仙人台位於香岩寺東約 1 公里處,是千山第一高峰,海拔 700 余米。仙人台的西、南、北三面是峭壁深澗,東面較緩。峰頂下有一平台,台上古松成林。過平台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坐落峭壁之上,向東傾斜,狀似鵝頭,是仙人台的頂峰,約有 3 平方米麵積,上面石雕南極八仙像,中間石刻棋盤,周圍石雕蓮花和攔板。相傳呂洞賓曾在此下棋,故稱仙人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