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家喻戶曉,可是,沒有人會想到,這樣一個流傳千年的寓言在今天真實上演;沒有人會想到,這樣一個神話傳說在十堰精彩再現。
2009年4月20日,記者來到十堰城區西部,這裡驚現的是十堰乃至全國史上最大的工地!在寬達一公里、長達三公里的開挖作業面上,350多台大型機械日夜轟鳴著,每天開挖土石方8萬多立方米,每月搬掉山頭10餘個。經過200多天的奮戰,4000多畝平地已經露出端倪,萬畝“人造平原”指日可待。 削峰填谷,打破招商引資無巢可棲的苦衷;挖山填溝,解開城市發展沒有空間的死結;連片開發,解決企業見縫插針、東開西挖、自然生態千瘡百孔的難題。這就是十堰的萬畝山地整理項目。其中,僅位於張灣區的西部山地整理項目,造地面積就將超過萬畝,並將在這片“人造平原”上建設一座工業產值500億元、人口30萬的現代化的西部新城。
簡介
無地之痛十堰是一座典型的山區城市,全市國土總面積中超過92%的是山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城區規劃建設區面積31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為293平方公里,超過91%。
隨著城市的發展,土地的瓶頸制約日益明顯。企業擴展,需要土地;外資落戶,需要土地;建設百萬人口的大城市、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還是需要土地!
無地之痛,對於地處城市西部的張灣區來說,更加突出。
東風公司十堰基地80%的生產資源、80%的產值都集中在張灣,當年建設二汽時,張灣貢獻了2.5萬畝土地,這是張灣區全部的“家當”。
由於沒有土地,又受制於交通,張灣區的工業優勢成為包袱,沒有跨越式發展,也沒有第二輪發展的空間。
近幾年來,東風汽車公司發動機等一批重要零部件成為發展的重點,悍馬越野、軍車改裝等項目談判不斷推進,工業物流等大批項目等著上馬,然而,這些需要土地約4000餘畝。同時,東風汽車公司龐大的創業群體及市內外其他投資者也提出了巨大的土地需求。地從哪裡來?
不僅如此,整個城市的東西兩端,發展日益失衡。隨著漢十高速公路的開通,十堰東部城區修建了北京路、天津路、許白路、重慶路、東風大道等城市道路,帶來了大量土地,東部面貌煥然一新。相比之下,由於發展空間的掣肘,交通條件的“圍困”,西部的發展速度跟東部相比相對緩慢,紅衛、花果一帶多年來沒有多大變化。根據十堰市城市發展整體規劃,東部是商住中心,西部是工業中心,但是,沒有土地的現實,使張灣區想發展工業,卻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
發展需要資源,張灣區餘存最多的資源是荒山。怎樣利用荒山求發展?成為區委、區政府苦苦求解的難題。
2007年春天,古裝神話大劇《愚公移山》在中原開拍,接著,《沉香劈山救母》在多家電視台播出……這些故事對於長期被山所困的人們,無疑是一種激勵和啟發。於是,敢於創造而又富有激情的十堰人,產生了劈山平地的驚人夢想!
2007年1月19日,時任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的周堅衛來到十堰調研。在提到十堰市城區空間發展不足的問題時,市委書記(時任十堰市市長)陳天會試探性地提出:“能不能給五千畝指標,讓我們整點平地?”
英雄所見略同。周堅衛的回答非常乾脆:“五千畝太少!能不能搞到一萬畝?十堰那么多山,崩幾個山頭不就整理出萬把畝平地了?!”接著,周堅衛還作出了“在十堰城區選擇1至2個點集中進行工業用地整理”的指示。
領導的明示,讓十堰人欣喜若狂。張灣區迅速組織人馬,選址、論證,用最短的時間拿出了《十堰城區西部山地整理項目選址及規劃方案》上報省、市政府和相關部門。
2007年8月,省政府以會議紀要形式批准十堰城區西部山地整理項目實施。這個在省政府看似平常的會議紀要,對於十堰來說,意義不凡,它不僅是一把尚方寶劍,而且是一把劈山之劍,是一把力助山城向大城市發展的“突圍”之劍。
2007年11月6日,十堰城區西部山地整理項目正式開工,一隊隊人馬開進了山溝,一台台挖掘機開上了山頂,一座座山頭被斬落谷底。
截至今年4月,西部山地整理項目實際施工時間200天,完成投資4億多元,平整大小山頭40多個,平整土地4000多畝,成為十堰城區最大的成片連塊工業用地。據測算,項目區直線距離達4公里,周長11公里,比老荊州城的城牆還長一華里,驅車行駛在山地整理施工現場,轉一圈就需要半個小時。
整個山地整理項目預計總投資20億元,總面積達到15平方公里,相當於十堰城區建成區面積的四分之一。
發展規劃
巢起鳳來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深圳分院(十堰市規劃設計院作為協作方)編制的十堰西部新城發展概念規劃和十堰工業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於2009年3月順利通過專家評審和市規劃委員會審查。西部新城發展概念規劃東起凱旋大道,西至張灣區柏林鎮,南至規劃中的三峽路,北至規劃中的福銀高速十白段,區域面積51平方公里。十堰工業新區控詳規北以四川路(東風公司動力廠——大路河)為界,南以316國道為界,區域面積4平方公里。已完成產業發展研究、概念規劃、控詳規、路網設計。
對於山地整理這樣的大投資、大項目,人們最為擔心的是,土地平整好了,有沒有人要?這些問題其實都不是大問題。區委書記劉學華說:“山地整理項目,成功激活了城區西部,點亮了城區西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機,截至目前,有投資意向的客商已達300餘人次,申請用地的企業已近200家。”
據了解,山地整理項目實施期間,省、市及有關部門領導多次親臨現場視察、調研,牽線搭橋,引薦香港、北京、深圳、上海、浙江客商70多人次洽談投資事宜,東風公司領導徐平、童東城先後兩次率東風公司各專業廠、職能部室現場考察工程進展,紛紛看好該區域的發展潛力。截至目前,通過各級領導牽線搭橋、項目主動聯繫、上門招商、參與招商洽談會等途徑,有實質性入駐意向的項目達60餘個。
目前已達成投資意向的大項目有:北京京能120萬千瓦熱電項目,深圳高力集團整體開發深圳工業園項目,以及深圳國融信合、香港皇冠集團的開發項目。
近期即將開工建設的項目有4個,分別是:陝西陽光教育投資有限公司投資5.2億建設的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科技學院產學研園區;東風特汽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建設的1萬輛份特種商用車整車項目;十堰恆融實業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建設的汽車空調、燃油箱總成項目;十堰益民銅材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建設的兩萬噸高精銅帶搬遷擴能改造項目。另外,湖北大洋車輪有限公司的鋼輪輻和車輪、十堰宏兆公司的發動機搖臂總成、十堰華昌達公司的裝備工業園、上海弗列加公司的空氣濾清器、東風實業公司的整車等一批項目也將在今年相繼開工建設。
2009年2月9日,市委書記陳天會來到山地整理項目現場調研,他要求張灣區就“平整出來的地塊如何用”,也就是山地整理項目的定位進行“破題”。第三天,市長張嗣義到山地整理項目現場視察,他指出,應該把工業區按新城市的標準建設。
十堰建市初期,先有二汽,後有城市,走的是一條“先業後城”的路子。西部新城建設“先城後業,城業相濟”,即先形成城市雛形,吸引產業,再以產業發展推動城市建設。新城內工業用地占43%,環保、城市設施、生活等用地占57%。西部新城並不是工業園區,而是一個以工業為支撐的全新“城中城”。初步測算,山地整理項目萬畝山地開發完成後,連同發展大道、建設大道等道路沿線可開發土地超過兩萬畝,剔除基礎設施、綠化、生活配套等綜合用地,純工業用地至少一萬畝,按每畝150萬元的投資強度,投入產出按1∶3測算,年可產出工業產值450億元,這還不包括新城內原有企業產值,相當於再造一個“東風”。
對於這個大項目的意義,有人進行了這樣的生動點評:十堰的工業分布圖像一隻努力向上的鷹,這隻鷹原本只有東部新城形成的右翼,而西部左翼沒有發育成熟。現在萬畝山地支撐的“西部新城”崛起,是左翼健壯豐滿的希望,也是十堰工業經濟鷹擊長空、傲視群雄的希望。新城崛起
隨著十白高速、建設大道、發展大道、風神大道、316國道、三峽路、捷達路以及園區內兩縱兩橫主幹道、十縱十橫次幹道的建設,西部新城的網狀交通格局將逐漸形成;隨著廣場、體育中心、公共綠地、商務樓、醫院、學校、銀行、超市、居民小區等社會服務設施配套建設,西部新城將具備完善的城市功能。
在不久的將來,置身西部新城,給人最直觀的印象是整潔、靚麗、時尚。除了能看到統一規劃、整齊劃一的標準化廠房、標誌性的商務樓宇以外,映入眼帘的將是寬闊的條條大道、大面積的公共綠地,電力、電話、寬頻、供水、排污等管網全部入地,河道、保留山體全部改造成城區景觀。從市內通往西部新城的建設大道寬達42米,將成為西部最壯美的景觀大道。
西部新城還是十堰向大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的主戰場。十堰城區現有人口60萬,要向擁有100萬人口的大城市邁進,西部新城將是人口承載的主區。十堰城區工業總產值目前是500億元,近期目標是1000億元,還差的500億元哪裡來,西部新城理所當然地擔此重任,成為這項經濟指標的承載主體。
夢想再次被超越。西部新城,一個工業產值500億元,人口30萬,輻射相關產業的新城區誕生在即。
“人造平原”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
十堰城區西部的“人造平原”,曾是一片荒山野嶺,因為很少有人問津而倍感寂寥。
同樣是這片土地,現在成了“一馬平川”,吸引了省、市領導的目光,引來的一批批前來投資考察的企業家,招來了媒體聚焦。
山地整理,一個構想,改變了一片土地的命運。
削峰填谷,一種行動,是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最深刻、最生動的詮釋。
西部新城,一個規劃,讓沉寂數年的十堰西部燃起了激情,讓百萬人口大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夢想有了發展的平台和載體。
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如何結合實際讓學習實踐活動變成發展的動力?市委書記陳天會指出:“十堰最現實、最大的問題是發展不夠,解決的途徑就是要加快發展。整個活動要在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要用工作成效檢驗活動效果,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在促進發展上下功夫。”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是解決我市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因為土地稀少,我市的工業項目建設受到限制;因為土地稀少,招商引資受到阻力;因為土地稀少,城市發展受到困擾。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政府出台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山地綜合開發利用方案,計畫用2至3年時間,在兩區成片開發1.5萬畝左右的土地,這是我市站在新的起點上,結合市情民情,把握髮展大勢,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而生動的實踐。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體現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西部新城不僅是工業園區,更是宜居宜游的一片樂土。西部新城的規劃建設,是一次以人為本、前瞻未來、為全市發展謀大計的智慧結晶。
科學發展觀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人造平原”上的西部新城,徹底打破了這裡的城鄉二元結構,使“城中村”變成了“城中城”, 真正實現了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標。
“科學發展觀”這一抽象的概念,在這裡被鮮活生動地運用於具體實踐,化作強大的生產力,推動著經濟社會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