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變化心

且欲界有四變化心者︰謂初靜慮果,乃至第四靜慮果。 此四變化心無間,淨四靜慮現在前。 淨四靜慮無間,此四變化心現在前。

【十四變化心
謂由神境智證通所引發的十四種能變化心。又稱十四變化,或十四化心。《俱舍論》卷二十七雲(大正29·144a)︰‘神境通果能變化心力,能化生一切化事。此有十四,謂依根本四靜慮生有差別故。依初靜慮有二化心,(一)欲界攝,(二)初靜慮。第二靜慮有三化心,二種如前,加二靜慮。第三有四,第四有五。謂各自下,如理應思諸果化心依自上地必無依下。下地定心不生上果,勢力劣故。’
修四根本靜慮而得神境智證通,依之而化現種種變化事時,其能變化心各於自地與下地有作用,故初靜慮有初靜慮地與欲界二化心,第二靜慮有自地、初靜慮及欲界三心、第三靜慮有自地與前三心、第四靜慮亦有自地與前四心,總共有十四種化心。即欲界及初靜慮系各有四,第二靜慮系有三,第三靜慮系有二,第四靜慮系有一。
此中,欲界之所變化事除聲外,唯色香味觸四者;色界之所變化事,因色界無段食故除香味,唯色與觸二者。又化作自身他身乃各依自地之能變化心,而不依異地之心。若使發化語是依化主能變化之心,必以初靜慮之能發語心發之。又此等能變化心若修得則為無記。天龍等之能變化心是生得的,與通於善等三性不同。
又,《大毗婆沙論》卷一三五認為此等所變化事皆有大種及所造之色。小乘認為如是能變化心有十四種,大乘認為四靜慮各皆能起欲界及四靜慮地之化,凡有二十種能變化心。《大乘義章》卷十五雲(大正44·769a)︰‘小乘於上地,度不能現化,故唯十四。言二十者,菩薩依於四禪發通,一一皆能為五地化,所謂欲界乃至四禪故有二十。良以菩薩神通自在故能如是。’即此意。
◎附︰《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二(摘錄)
如是已說順逆入定;次復應說入定定果。此中定果者︰十四變化心。謂欲界初靜慮,各有四。第二靜慮,有三。第三靜慮,有二。第四靜慮,有一。且欲界有四變化心者︰謂初靜慮果,乃至第四靜慮果。此四變化心無間,淨四靜慮現在前。淨四靜慮無間,此四變化心現在前。欲界初靜慮果變化心無間,淨初靜慮現在前時;彼欲界意,初靜慮意識法,或三界系,或不系。淨初靜慮無間,欲界初靜慮果變化心現在前時;彼初靜慮意,欲界意識法,即所變化,或四處,或二處。如是乃至欲界第四靜慮果變化心無間,淨第四靜慮現在前時;彼欲界意,第四靜慮意識法,或三界系,或不系。淨第四靜慮無間,欲界第四靜慮果變化心現在前時;彼第四靜慮意,欲界意識法,即所變化,或四處,或二處。餘十靜慮果變化心,對淨靜慮,廣說隨相應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